用信任和理性诠释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李松杰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当在你我待在家里、祈祷疫情早日结束迎接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都经历了无数的第一次:第一次因为疫情我们生活发生了许多改变、第一次感受到在面对浩渺世界的未知和担忧、第一次为那些像你我一样普通而伟大的英雄感动、第一次真正感知到大国治理和发展的难处,抑或者有许多从心底深处的第一次反思。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95后和00后大学生的你们而言,更像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礼”,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命运。为此,我挑选组成文化的几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第一个关键词,是信任。作为新媒体语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你们有太多的信息来源,也会依照个人的想法,打造和形成固定的信息群。在这里,我不去评判你们关注的各类信息正确与否。但当一个民族遇到灾难的时候,当个体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无疑是信任。信任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我们强大的制度优势,能够迅速解决困难。事实上,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唐山和汶川大地震到高效救灾和灾后重建;从98抗洪到抗击非典,一次次高效的体制运作,也将许多灾难对我们的伤害降到最低;信任我们可爱的医护工作者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案,再次给我们一个安宁、健康和谐的中国;信任在过去70余年新中国伟大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能够解决你在家中的所有生活问题。我们已经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也拥有最为高效的区域调动协同发展能力;信任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当下的困难,也会从中汲取教训,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第二个关键词,理性。突如其来的灾难,相信你我一样,会感到恐慌和无助,而网络海量的各种信息无疑会增加前述情绪。在此过程中,知识的理性将会起到很好的调解作用。事实上,95后的你们也确实扮演了理性和担当的角色,从你们身上能感知到祖国的未来,这份期盼无疑是乐观和美好的。在疫情中,保持理性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就是这个群体。从许多年轻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身上,我们感受到年青的温暖和热情,体味到民族的希望。可能大多数的我们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并没有参加志愿活动,但这也绝非意味着理性立场没有作用。在网络社交平台和现实生活中,首先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克服眼前困难,坚持、再坚持,并用知识的理性引导家人和朋友。诚然,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在春节这一特殊的时期,如何去应对,可能会存在诸多不完美之处。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许多评论,大多都属于“事后推演”。但当面对问题马上决策的时候,需要顾及和考虑的问题很多,难度也会非常大,出现的许多问题也在理性认知和理解的范围内。灾难面前,对学习、对生活,保持理性的态度,是一份睿智,也是一种奉献。
第三个关键词,责任。你们这一代大学生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成长起来的,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迅速进步、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尽管作为个体,你们也有各自烦恼和苦衷。但作为一个群体,你们依旧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物质和精神享受最为丰裕的一代人。上学期期末最后一节课,我请几个同学以“我和我的祖国”为题目作微型演讲。在演讲中,许多同学都提到了父辈坐绿皮火车的上大学的事情,感觉好遥远。我当时感触良多,那也是我的大学生活啊。对于你们而言,许多不太遥远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上课的时候,我给大家提到过1942年中国的大饥荒,数百万人被迫流浪,许多人饿死在了为了活着的路上,这也正是电影《一九四二》的历史依据。我还提到过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写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当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后激动不已,兴奋地写下了“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我们大多数江西的学生,这段历史你们的爷爷奶奶都会非常清楚那段经历,也更能理解新中国治理瘟疫的高效体系。正是一代代的坚守和传承,新中国才取得了当下的成就。对于你们而言,既要有安心求学的意愿,也要有胸怀天下的梦想。为此,我有几个观点与大家分享。首先,服从安排待在家里,多读书,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利用这段时间,沉淀思考自我未来发展的道路。其次,要有不断前进、服务人类社会的梦想。这次疫情,让我们真正感悟到全球化时代每一个世界公民已经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也必然是中国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承担更多责任的历程,而这一重任就落在了未来你们肩上。最后,要有尊重与呵护别人的责任。从小处说,尊重每一个人的付出,用自己的爱心体味别人的奉献;从大处说,理解大国治理的艰难,以个体的力量凝聚成民族复兴的洪流。
编辑| 张旺
审核 |曹远亮 张小将 王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