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大:在军旗升起的地方传承

南昌航空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南昌航大:在军旗升起的地方传承

南昌航空大学

转自《中国教育报》:

传承红色基因 共筑国防长城

南昌航大:在军旗升起的地方传承

在革命英雄城——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有这样一所学校,66年前建校之时首届627名学员均是从人民解放军和志愿军干部、战士中选拔出来的现役军人,学校始终胸怀发展国家重器的理想仰望,肩负捍卫国土海疆的大义担当,其国防情结薪火相传,国防教育特色鲜明,它就是南昌航空大学。

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写好“国防教育”大文章,获得“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防生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军事课教学展示一等奖”等称号。

改变“老三样” 创新军训模式

一位大二学生家长在给学校的感谢信中写道:“学校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魔法’,让我的孩子在一年内变化如此之大?懂得感恩,更加自信,乐于助人,浑身上下散发着温暖的光芒。简直是一次成长蜕变!”

带给家长巨大惊喜的原因是,该生在校担任了一年的学生军训教官兼班级管理员。

传统意义上的军训,通常是站军姿、踢正步、打军体拳等“老三样”。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如何保持军事纪律严要求与学生人格权益之间的平衡,如何合理界定军训教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显现。

在此背景下,南昌航空大学在全国首创学生军训教官兼班级管理员制度,该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每年该校都会从大二近6000名学生中,精挑细选出200名品学兼优的学子,强化军事技能训练,进行带班工作培训,担任学生军训教官兼班级管理员,负责大一新生军训及协助辅导员管理班级日常事务。

如此一来,和传统意义上的军训相比,军训教官的作用扩大和延伸到后续的班级日常教育与管理中,教官们除了带好军训,还要成为学生“思想上的教导员、学习上的辅导员、生活上的指导员”,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贯彻始终,把军训的短期效应转变为学生管理中的长期效应。

这支200人的教官队伍常年分布在校园各个角落,使得“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军人作风在全校蔚然成风,也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们崇军尚武热情。每年征兵季,都有众多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军。2015年以来,该校有200名普通大学生通过考核,实现了自己的军人梦。

铸造“国防芯”打造精品课堂

“不列颠空战中的战斗机,越战美军的直升机……”南昌航空大学的曹美龙老师课堂上一聊起飞机和空战,话匣子就关不上。他的选修课“飞机与战争”是学生眼中的“抢手货”,每周需要分好几个大班授课。截至目前,累计数万名学生选修此课程。

因为讲课图文并茂、生动鲜活、言传身教、极富感染力,曹美龙老师的国防课一座难求,其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军事理论教学授课二等奖、南京军区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一等奖、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多媒体教学一等奖、江西省军事理论课教学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铸造“国防芯”同样需要有一颗匠心。“只有下了真功夫,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把国防教育课讲到学生心里头,国防教育才不会空对空。”曹美龙老师深有感触。

目前,南昌航空大学拥有5个国防特色学科,常年开设“军事理论”“飞机与战争”“战争与法”“军事初级指挥”“定向越野与野外生存”等国防教育课程。

依托老区资源激活“红色基因”

地处革命老区,该校国防教育更具优势。

6月,著名军事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焰走进南昌航空大学,为千名师生作了题为《传承红色基因,不忘革命初心》的专题报告。报告结束后,现场一名学生动情地说:“徐教授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井冈山精神教育今天的我们同样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和作风。”受报告会感召,不久后,即有一大批青年学子志愿奔赴赣南苏区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苏区脱贫攻坚状况调研、国防文化传播、农村环保科普宣传等活动。

此外,学校还组织师生重走井冈山“挑粮小道”,举办走进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职工文艺会演、组织学生观看《南征北战》《百团大会战》等爱国主义影片……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激活了国防教育的“红色基因”,培育了师生国防情怀。学校李康平教授的研究著作《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也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航空大学师生传承红色基因,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共筑新时代的国防长城。

-THE END-

NCHU1952·依技术为媒·藉网络发声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排版 / 向如平

-

值班编辑 / 向如平

审制编辑 / 黄 敏

责任编辑 /李言金

-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荣誉出品

加入我们/投稿:nchuxmt@163.com

南昌航空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西本科院校-南昌航空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南昌航空大学-南昌航大:在军旗升起的地方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