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自强 | 知行合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似乎给清明节绘了一笔伤感的基调。
提起清明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扫墓祭祖,缅怀故人。
其实在古代,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还有万众踏青、郊游、戴柳、斗鸡等多种活动。
那么,你可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古人在清明节可有假期?他们是怎么过的?
一图了解↓
放眼古今,尽管清明的含义不断变化和丰富,但清明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却早已根植进了中国人的内心。无论是孩童老人,还是乡人游子,每当清明时节,少不了的,永远是对先贤或英烈,无尽的缅怀和思念。
这就是清明,
一个农历的节气,
一种情感的寄托,
一份文化的传承。
一炷香,一叩首间,
中华文化最纯然的内核,
就这样得到了坚守与传承。
往期推荐 | 点击即可阅读
昌航应该怎么夸?
中国教育报报道南昌航空大学基层党建工作
校党委书记郭杰忠开讲思政课 课堂“论辩”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
昌航路牌熟悉度大考验!每天漫步其中的你了解多少呢?
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宣传部监制
投稿邮箱:nchuxmt@163.com
责任编辑:李言金
审制编辑:夏文宇
值班编辑:肖 琦
-
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编辑:肖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