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家2月28日报道 辞职后在做什么?2月28号,柴静向网络免费奉献了《穹顶之下》。
作为母亲,作为调查者而不是调查记者,一年来她一直在苦苦追寻三个问题的答案: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
没出世的女儿患有肿瘤,她辞职照顾孩子,腊八节,也就是2015年1月27号的晚上,在北京大兴的星光影视园,第一次听柴静平静地说出这个信息,很是震惊!
一出生就接受手术的宝宝已经痊愈,但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柴静开始了调查。那晚,辞职后的柴静,跟在场的五六百人足足聊了两个小时。
腊八节那两个小时的交流,是她调查雾霾过程的再现,是一场关于雾霾的科普,是一次公共政策的质询,更是一番公众参与的动员。多台摄像机记录下了那天的沟通,所以有了今天上线的《穹顶之下》。
名称借自斯蒂芬﹒金的小说,寓意和动人之处不亚于小说和同名电视剧。这可以说是柴静辞职后的出手之作,在人民网和独播美剧《穹顶之下》的优酷都可以看到。目力所及,这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绝不否认,从财新传媒到《南方周末》,这些年很多资深记者如汪韬做过大体量的、专业的报道,仅从“雾霾中国”、“中国空气病”之类的提法就可以窥见他们的眼界与着力,但可以预见,柴静的《穹顶之下》会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的确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呼吸共同体!她居于调查的动员,将引发新一轮的、更广泛的从立法完善到公共政策调整再到公民个人作为的治霾行动。
“我要把PM2.5拽到眼前”
如果只有爱,我们对PM2.5可能除了恐惧还是恐惧;如果《穹顶之下》这样的视频没有上网,我们看到的可能大多是政策宣导式的电视节目。柴静到底是一位有行动力和调查感的母亲,她综合运用当众演讲、现场演示、视频展示和网络传播这四大手段,以强大的逻辑力量剖析了给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信息生产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空间和心理距离,立体地提供了调查的过程与成果,既调节观者注意力张弛有度,又不断将调查引向深入,丰富了观者的认知坐标,也填补了一些认知地图的空白;尤其是如此重大、缜密的调查在互联网上首次发布,是传统媒体内容向互联网迁移的重要表征,是互联网原创的非虚构内容去碎片化、精致化的又一突出例证。
她一条旧仔裤、一袭白T恤,像沙龙主人般向围坐的听者介绍投入调查的心理动力、调查的思路和复杂的感受,解释有关雾霾的性质和危害、来源和构成的科学原理、调查的过程和结论。她环视、打量追光下的尘埃,和观者一起想象PM2.5的模样;她背负空气采样仪采样送检,请来左小祖咒(微博)为动画短片配音,直观演绎PM2.5如何危害人体;她用数据视觉化,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卫生部部长陈竺与专家合作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报告估计的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35万至50万人早死这样惨烈的数字,处理得通俗、形象、警醒。
她实地勘察,在燃煤消耗和钢材生产大省河北,经历了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的尴尬;在燃煤污染致死数千人的伦敦雾霾事件过后62年,她前往因雾霾丧生者的墓地凭吊,也去到仍烧壁炉的人家拜访,当年伦敦“禁排黑烟”、“限烟区只能烧无烟煤,财政补贴壁炉改造的大部分费用”等规定的条文,具体化为男主人手中清洁的煤块;她深入英国南威尔士一座关闭的矿井,在已成文物的最后挖出的一车矿石旁,向网友介绍了解到的英国以油气代替煤炭的能源战略;为考察同样恶名昭著但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现象,她在直升机上俯瞰这座车轮上的城市摊大饼式的道路模式和对汽车的高度依赖,在公路边直击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官员向没给重型柴油车加装空气颗粒物过滤器的司机开出罚单。
查阅文献,对一些人所称的伦敦雾霾治理四五十年方见成效的说法,她发现开始治理的头十年就降低了80%的大气污染物;她还把官员和业界已知的秘密推到公众视野之中:一艘海轮排放的PM2.5几乎等于50万辆货车,而轮船和飞机的燃油还没有得到像汽车用油那样的哪怕不算严格的监管。
当面采访,她直问中国石化集团前总工程师、国家石油标准委员会主任曹湘洪:为什么是石化行业而不是环保部门主导油品标准制定?为什么不公开油品标准升级的成本?有没有可能放开油品市场?她得到了曹主任坦率的回答。
“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奔波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小伙伴一起拍摄、编辑视频,花的是她自己的钱,她说:“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
这是一个母亲理智的冲动,得知自己怀孕前从不戴口罩的母亲,女儿出生后每遭遇雾霾天却连孩子笑一下都担心吸进太多PM2.5的母亲,就是因为关心孩子的心肺和未来,她专门向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临床预防医学教授求证小区里年轻妈妈们“为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要锻炼孩子早点适应雾霾”的困惑,教授的回答“没有证据表明让孩子生活在污染的空气中他们能产生适应性,研究发现幼儿的肺部功能会因此受损”更让她恐惧。
她以个人、市民而不是机构雇员的身份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污染治理的立法、战略规划和能源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可以从信息公开和民主决策的视角考察其间的得失、权衡国外同类决策的可否借鉴。网民不必居于渠道信任,而是出于对传播者个人魅力的赞赏和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对社会议题的重视而上网观看《穹顶之下》。
就是因为花自己的钱,她超脱于企业、行业和公益组织、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之外,独立观察他们的利益关系、立场、观念、行为及其后果,更容易赢得包括网友在内的各方的信任。
以个人之力,要厘清雾霾治理这个涉及中国的能源政策、市场化程度、国民健康的复杂议题,实在不易;但作为个人,源自血缘与亲缘的情感动力、与自己籍贯相关联的乡情牵挂、渗入人际关系的贴切感知——这些柴静个人化的感受与关切更容易唤起同处雾霾之下的网友的生活体悟,她所说的仿佛是私人恩怨的这场较量更容易激发网友作为母亲、女儿、妻子或者父亲、儿子、丈夫的个体的利益诉求的类同感和行动欲。
“就在此时就在此地,我们可以做点儿什么”
以前做报道,问号打开、节目播出就是结束,但在《穹顶之下》,柴静的关爱不仅仅给予女儿,她的行动也不只是给所爱的人戴上口罩。作为一个已非记者的调查者,她的雾霾三问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人大应做什么?政府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她用具体而微的行动传递攻略:除了抱怨、消费、视而不见,我们还可以减少自己对煤和油的消耗、可以督促行政部门坚决执法、可以在法律修改的时候提出建议——
她与《自然之友》合作,提出了减少污染与排放的具体建议。
看到家门口有一片工地裸露,她试着与施工者交涉,结果扬尘的土堆得到覆盖;楼下的餐馆没有加装油烟处理装置,她打了举报电话12369,餐馆老板果然装上了法规要求安装的设备;加油站的加油枪汽油挥发严重,她又向环保部门举报,加油站答应马上修好防挥发装置。她的体会是,如果不打,12369就只是一个数字。她建议网友:表达你的不满、维护你的权益。
大货车排放的设计缺陷问题归哪个部门管?她从下面的回答中发现了执法主体虚置的问题——环保部:听说不是我们;工信部:绝对不是我们;质检总局:好像是我们三家。
相信在今年的“两会”上,会有更多的代表、委员和普通民众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提出意见。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执行主任、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史蒂芬科恩对中国记者说:“雾霾会教育年轻人成为环保主义者。”是时候了,我们想用30年的时间走过别国100年的工业化之路,却面临着世界罕见的煤和油带来的复合型、大面积的大气污染;该行动了,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就像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邵敏教授所说,我们曾经做过“伟大的实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我们赢得过蓝天。雾霾在天,穹顶之下,我们只能自救。
《穹顶之下》,仅仅是网民参与的开始。
【文章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觉得不错,请您分享到您的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