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方知少年纯
回首才懂师恩深
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
我校开展“为教师节亮灯”活动
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向教师致敬!
(点击上方图片直达)
学子为教师亮灯
在9月9日晚间
红角洲校区的田径场
枫林校区的九栋教学楼
科大学子们
共同为老师亮灯
led屏为教师点亮
学校图书馆、教学楼、广场等校内电子屏
纷纷亮起“老师,您好!”
“致敬教师!”的字样
营造隆重祥和的节日氛围!
教师节快乐!
三尺讲台写春秋
一片丹心育桃李
我校也有一批教师
他们耕耘在三尺讲台
传道授业解惑
他们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他们师德表现和教书育人实绩突出
他们是我校第五届师德标兵
请TA们C位出道
杨禾花:用心教育 快乐人生
Teachers' Day
杨禾花,女,1972年6月生,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公共数学部主任。
认真教学,收获感动。“给学生上课时,我要把每一节课上到满意为止。我始终秉承这样的信念,教师只要站在讲台上认真对待,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认真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杨禾花把认真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践行着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美德,情若细雨,润物无声。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国家级三等奖2人,省级一等奖26人,省级二等奖44人,省级三等奖近百人,连续十年获江西赛区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更新观念,用心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把教书育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潜心教学研究和改革,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信息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学校的学生评课质量调查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项目总评中,每年都被评为优秀。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线上远程教学网络调查中,被学生评为最喜欢的老师之一。
关爱学生,细致入微。在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同时,担任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班的学业导师与班主任。杨禾花细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帮助他们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上王华洋同学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省级二等奖。指导学生陈俊杰、刘斌、王昊峰完成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研究”三项。2017年获学院第一届“最美班级”,2018年获学校“优秀班集体”,2019年获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和“活力团支部”荣誉。
郜志刚:学高为师 行为世范
Teachers' Day
郜志刚,男,1975年9月生,中共党员,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连续多年获校教学优秀奖和教学贡献奖,2018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十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学高为师。作为思政课教师,郜志刚认真学习党的最新文件精神,精心备课,努力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作为学院一支部书记,他为党员教师讲授党课,为校基层党支部书记作示范课,为处级干部培训班进行专题辅导,为学生党员宣讲解锁中国之治密码,积极传播党的先进理论。
教书育人。抓住课堂教学主战场,坚持“内容为王”教学原则,将理论传授和教育学生相结合。在2017年举行的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郜志刚的说课被专家誉为“模板”。他积极创新,探索出“团队合作+闭环控制”的教学方法,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较好处理了授知与育人的关系,获学生一致好评。
行为世范。郜志刚坚信,其身正,不令而行。每次上课结束,他都主动关闭教室电灯和空调,并倡导学生节约用电。2019年,他指导大学生“青春告白祖国”,凌晨三点,还在修改宣讲方案。他的认真态度也在影响着学生。在同年江西省 “微团课”大赛中,他指导张溢成团队斩获高校学生组一等奖。
爱岗敬业。郜志刚责任心强,任劳任怨。因学院师资紧张,他半年的课时量就远远超出一年工作量要求,也毫无怨言。他时常说,只要自己能克服的,就不给学院找麻烦。不论站在哪个舞台,不论身处何地,郜志刚始终尽着一位新时代思政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本分。
陈振华:立足本职 孜孜不倦
Teachers' Day
陈振华,男,1982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校聘教授,药学院副院长。
在教书育人方面,每学期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专业主干课,深受学生喜爱,在每年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均获优秀,并获校第二届“教学名师”称号。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两次摘得全国桂冠;作为团队带头人,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建立了一支高水平年轻化的工程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领本科生从事科研训练,指导学生团队多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多名本科生在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积极承担实践教学活动,暑假与学生在企业同吃同住;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与企业联合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并获批全校唯一一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主动担任班主任,所带班级荣获“江西省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积极承担企业横向课题,探索解决中医药行业的技术瓶颈,在基层医药企业无薪兼职,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大力实施科研成果转化。荣获得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等9部门联合授予的“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称号。
在行政管理方面,作为学院副院长和专业技术骨干,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制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江西省一流专业,在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一轮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全省高校第一名。
谈荣日:脚踏实地 心向远方
Teachers' Day
谈荣日,男,1977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校聘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与电子学院物理系教师。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欣赏的教师。他热爱事业,废寝忘食,每天工作时间平均在十二小时以上;他热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先进的理念、灵活的方法,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用最恰当的事例,生动准确地表述出来,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鲜活的知识和成才的本领,使学生自信、自立、成功、成才。
以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专家型教师。他教育理论功底扎实,教学风格独特,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的教学过程,自制教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2017年获校“教学优秀奖”;2016年获第二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中兴新思杯”全国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联盟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校青年教学能手;2015年获校“教学建设贡献奖”、全国第七届“优利德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暨自制教具与设计实验展评中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4-2016连续三年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单项冠军和总冠军;2014年获首届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以突出的研究成果,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科研, 2019年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省校两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校级)项目1项。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校拔尖人才基金1项,校教改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及科研项目若干项。近五年发表篇论文20余篇,13篇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Chemistry, Chinese Physics B等SCI期刊收录,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
李欣蔓:以德施教 以德立学
Teachers' Day
李欣蔓,女,1981年11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2016-2018年度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
以德施教,诠释教师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不仅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注重将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承担《音乐教学论》《音乐美学》等本科课程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音乐教学法研究》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同时组织、参与音乐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和设计工作。指导学生多次获江西省大学生师范生教学技能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奖项。获2017-2018学年校“教学优秀奖”、2018-2019学年校“教学优秀奖”。
无私奉献,诠释师德本色。作为音乐学系主任,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学科专业建设的相关工作,主要负责本科音乐学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编写等。同时,2018-2019年负责完成了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取得了江西省音乐学专业评价第二的好成绩;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价工作中,音乐学荣获省级一流专业。
以德立学,诠释教师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说德为师之魂,那么才就是师之本。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提高业务水平,是她从教以来不懈的追求。工作至今她从未间断过自我学习、自我充电,多次利用假期参加“双师素养提升”进修项目,增强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做中学,实现学识素养和个人能力的提升。近年来,主持完成省级课题4项,学术论著1部,发表论文15余篇。
彭志才:立德树人 科教并举
Teachers' Day
彭志才,男,1982年8月生,中共党员,博士,讲师,历史文化学院文博专业负责人。
立德树人,成长成才。彭志才牢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辞劳苦,奔波在省内外各大考古工地和实习点,参加考古调查、发掘各种实践项目,建立省内外10多个实习基地;面对专业评估,积极准备各项支撑材料,使文博专业的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近3年来,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立项2项、校级项目立项6项,指导学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次,将学生的文化情怀熏陶、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
博士带班,以情为真。将“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作为基本准则,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受到了学生好评;担任班主任,帮扶困难学生,协助“建档立卡”困难学生3 人在文博系统找到对口工作;成功转化后进生,如期毕业;鼓励先进,所带班级43人中18人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升学率达42%),其中升入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985/211院校的17人,占94.4%。
用心育人,科教并举。教学科研双轮驱动。自2014年入校以来,每年代表学院参加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均获得名次;2015—2019年,连续获校“教学优秀奖”;获2016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2项(含重点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付朝琦:潜心育人 敢打敢拼
Teachers' Day
付朝琦,男,1972年2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任江西省大学生体育协会武术分会副主任、江西省武术协会委员、江西省散打搏击协会副主任。
忠诚干净担当,做党的好干部。付朝琦坚持立德树人,政治上积极上进,工作上职尽责,人格修养上品行端正,专业上谦逊好学。在其带领下,体育学院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建立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人才培养和职业规划联动机制,密切教师与学工人员、家校合作,学生工作取得成效。近五年来, 5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练员”。
潜心育人,做“四有”好教师。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在学生眼里,他既是严师又是朋友。2015-2019年,付朝琦四次获“教学优秀奖”;2017年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获得优秀;2013年获“三育人”先进称号。“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常流水。”在重视学生管理和教学训练的同时,还注重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篇,主持参与省级课题3项,主编教材2部。
从无到有,建设一支敢打敢拼散打队。校散打队主教练的身份,让他的寒暑假变成了24小时无间歇的备战时间。2013年组建和训练散打队后组织队员刻苦训练,2016年在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中摘得2金1银3铜,团体总分第一。在2014年、2018年江西省运动会高校武术散打比赛中获6金5银4铜;在2015-2019年中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获10金6银12铜,2016年、2019年获团体总分第一。
王琤韦华:为人师表 教研相长
Teachers' Day
王琤韦华,男,1982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获2019年校第一届党务技能竞赛三等奖。
多方学习,丰富专业素养。积极主动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同事交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学生交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近5年每年授课时数在800学时以上,近3年教学质量评价连续获得优秀,连续2年获教学优秀奖。
潜心研究,提高科研水平。教研相长,迄今主持完成省级教改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在研校级教改项目1项,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实验班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改论文5篇。2016年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8年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018年获校教学贡献奖1项。
默默奉献,精心培养学生。担任班主任期间,3位同学升本,3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担任学业导师,连续2年获校优秀班集体、五四红旗支部、活力团支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校级重点项目5项,校级一般项目5项)。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校三等奖1项,院二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篇),指导专科生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
以身作则,服务教育教学。多次主持生物科学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积极推行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生物科学专业研究生录取率每年达30%左右。2017年,生物科学专业在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获得全省第三的好成绩。
谢谢您,老师!
来源:党委宣传部 团委
责任编辑:鲍欣璐
审核:曾传晖 陈红梅 谢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