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在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建院20周年暨赣南科技学院成立之际,为弘扬师德师风,营造立德树人奋进担当的良好育人氛围,学院将聚焦教学、管理一线的优秀教师,通过质朴的笔触、感性的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教育人生,致敬他们的教育情怀。以期引导全院教职员工在以德立身中提升自我修养,在以德施教中潜心育人,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共同为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砥砺奋进。
他兢兢业业,积极投身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改进工作思路。他身体力行,坚持科研与教学并举,用学术研究探索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在为人处事做学问等方面全面发展。他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到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迎难而上,孜孜不倦,把人才培养作为终身事业。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见微知著,改革创新引领教书育人工作。他就是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信息工程系教师谢小云。
人物简介
谢小云,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7月进入学院工作,现任信息系党总支委员、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
任教14年来,该同志一直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主持申报创办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坚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获评“金沙湾教育教师奖”、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金牌教师”等荣誉称号。
实践创新为育人
“我有一个想法,就想把它做出来,执行力对育人很重要。”来学院工作的14年,谢老师就像一颗钉子,深深的嵌在学院教书育人工作中,他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带领专业其他老师探索专业的未知领域。2008年10月,学院开启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创建“嵌入式系统实验班”。
2013年,谢老师负责学院物联网本科专业申报工作,同年获批,成为江西省内第一所实现物联网专业招生的独立学院。
此后,他作为“嵌入式系统实验班”的负责人,不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将分层次梯队式培养机制和一体化综合实训机制相结合,致力于专业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工程实践平台和素质培养平台的建设。
2009年担任电信与电科教研室主任,对常规工作进行分类处理,对工作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教研室在2009年、2014年先后被学院授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7年,在一次偶然的招生宣传工作中,学院得知安远中学在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方面经验不足,于是就找到了在指导学生比赛方面经验丰富的谢老师,希望他能提供对口帮助。谢老师爽快的接下了这项工作任务,四年间,他和他的团队不计回报与得失,持续地、实实在在地帮助安远中学的科技小组建立培养体系,提高实际操作水平,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参赛经验助力他们在比赛中取得一项项成绩。多年的无私帮助也为学院赢得美誉,为招生宣传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需求导向谋出路
2008年,一位在深圳某公司做技术总监的校友,希望在“嵌入式系统”领域与学院建立长期的人才对口培养合作。这对于提高人才实践应用能力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同年10月,学院与该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设联合实验室。能吃苦、敢实践的谢老师成为了该项目后续工作的业务骨干。
同年,学院开设了“嵌入式系统实验班”,从相关专业选拔出一批基础较好、学习主动、动手能力较强且对嵌入式研发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特色班级。谢老师担任着实验班的班主任,与邓小鸿、邓达平等数十位教师一同践行着实验班“高标准、严要求、强实践、精创新”的班级特色办学理念,潜心培育素质全面、应用能力强的学子。
期间,谢老师和他的团队遇到过不少问题,但都被他们一一解决。硬件课程师资不够,他们主动与相关专业的教师协调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内容不足,他们申报了多项省级教改课题对口研究;人才梯队易出现断层,他们组建了包括创新创业工作团队、擎云创新工作室、嵌入式系统实验班、嵌入式协会及技术联盟、各专业各班级五个层次的人才梯队;项目人才分布不均衡,便以人才梯队为基础,因材施教,构建不同学习目标的人才模式;学生不了解新班级,他们便深入班级轮流宣讲,鼓励并引导学生对个人职业规划作出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他们逐一协调,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强化基础,注重实践。
自2008年创班以来,已经培养了十三批学生,谢老师带领他的团队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发现并不断地去解决问题,明确培养路径,形成培养梯队,以老带新,共同成长。
多年间,实验班学生先后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
创造了智能探测小车、智慧矿山斜井、智能宿舍等400余项作品,获得了各种奖励3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8项。其中,智慧农业及智慧工业相关作品被新华社报道,技术扶贫项目“灌助手”的二代产品也应用于国内部分无花果基地。
项目管理建团队
除了在人才培养不断改革创新外,谢老师特别注重班级管理和项目管理,这也成为学生们在实践中取得成绩的强有力的保障。学生进入实验班会被分配到项目组,带着项目进行学习,目标明确。
谢老师会根据项目匹配实际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计界面开发项目、赛前准备、正式比赛。谢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执行力,在备赛的过程中,每年的6-7月,会有长达50天时间实行项目制管理,各项目组为组长负责制,组长每天7点在晨会上汇报工作,布置当天任务。同学们在“激情、上进、团队、执行”的班级精神感召下,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铜杆上引智能管控项目中,由于设备无法直接检测读取铜杆数据,需自己装传感器,而感传器种类数量庞大,还需自己开发采集板等,尽管面对如此繁琐艰难的工作,学生依然能保持高标准把任务完成。“年轻人要从思想上、行动上、专业上完善自己,跟上脚步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这是他作为过来人和学生交代的心里话。
严谨踏实育桃李
谢老师身材微胖,戴着眼镜,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他用爱与责任包容学生、帮助学生;同时,他也用严谨的处事态度教育学生、培养学生。
“斜井智能预警系统”2代模型在武汉大学组织的比赛中已获得一等奖,3代模型继续冲击国赛时,由于固定材料不稳定错失奖项,谢老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带着他们查找问题,总结经验。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他提出“以工业标准开发作品”。
2020年,谢老师指导学生线上参赛的作品完整和准确,令评委们不禁“怀疑”是工厂制作,学生用“工业标准”回应了评委的“怀疑”。这便是日常高标准,严要求的结果,学生们从中收获了成绩,同时也养成了好的做事态度。
“好的教师不仅仅是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好学问。”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做好某个实验项目,更要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面对难题不慌乱,教会学生如何冷静思考,如何不惧未知,如何坚定行事。这些才是他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岁月似水,匆匆而逝
在阡陌纵横的人生路口
学生纷纷奔赴下一场崭新的旅途
而谢老师一直在原地
精心培育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 往期回顾 —
@全体学院师生 今天你苗苗苗了吗?应科FM|点滴美好,生活中的小确幸!
毕业前要完成的100件事情
END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文章来源|张慧敏 林静
编辑|万情
初审|陈娜
复审|王郅阳
审核|邵国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