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我们的祖国走过了40年的奋斗历程,中苏关系在这一年恢复正常化,十三届五中全会顺利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我们在欣喜中感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在黯然感伤一位“桥梁”大家的逝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茅以升的故事,深切缅怀他的不朽成就,重温他所留给后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他的一生,围绕着许多光环: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央研究院院士。
提起茅以升先生,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桥”。这座横跨钱塘南北,我国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至今已屹立84年,就是由他亲自设计建造的。
暮年的茅以升依然精神矍铄
自古以来,桥便是战略要道,兵家必争之地。上世纪30年代,受技术水平所限,我国虽然也有一些现代化大桥,但都是外国人所造,自主设计并建造一座现代化大桥是那个时代国人的梦想,以茅以升为代表的一大批土木工程专家更是憋着一口气。
但是当建造钱塘江大桥的消息传来时,很多人忌惮了、退却了。因为当时民间有个说法,若讲起某件事绝对办不成,便以“除非钱塘江上架大桥”来打比方。
钱塘江是一条凶险的江,上游时有山洪暴发,下游常有海浪涌入,若遇台风过境,浊浪排空,愈发势不可挡;倘提及高达5至7米的钱塘江潮,更是令人色变。
为了让国人扬眉吐气,打破外国桥梁技术垄断,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授职务,怀揣几代人的夙愿,只身来到杭州,担起建造钱塘江大桥的重任。
茅以升铜像
在茅以升修建大桥之前,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已经出了一个设计方案,是一个公路、铁路、人行道同层并行的联合桥,但是形象佝偻,桥面宽,稳定性差,而且投资需要758万银元。
而茅以升接手之后,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夜以继日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勘察、设计、筹备,设计出了一个双层联合桥,其方案外形美观,桥基稳固,而且比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可减少投资200万银元。方案一出,举世皆惊,孰优孰劣,一眼便知,方案很快便被当局采纳。
1935年4月6日,经历无数个困难之后,钱塘江大桥终于开工建设。刚开工便遇到了难题——打桩,要把长木桩打进厚达41米的泥沙层,并稳固地站在江底岩层上才算成功。
针对钱塘江的特殊水文地质状况,茅以升专门设计了打桩船的打桩部分,交造船厂赶制出来。但天有不测风云,特制的打桩船刚驶进杭州湾,就遭遇狂风巨浪,不幸触礁沉没。
沉了一条船,工程又进展迟缓,社会上闲言碎语频频传来,中外银行对建桥贷款能否收回也表示不满。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总工程师在建桥工地上
重压之下茅以升有些彷徨与迷茫,此时家人成了他坚实的后盾,他的母亲以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获成功为例教导他,让他坚定自信,继续坚持下去。母亲的教诲极大地鼓舞了茅以升的斗志,他再次站起来了。
为了把木桩打下去,他特制了江上测量仪器,解决了木桩定位问题,用高压水枪冲开江底坚硬的泥沙层,打桩困难迎刃而解。
闯过打桩难关后,茅以升又根据“浮运法”,利用江潮涨落巧妙地解决了把几百吨重的巨大钢梁运到江心并准确安装在桥墩上的难题。在茅以升的领导下,80多个难题被一一攻克,一个个流言蜚语不攻自破,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建桥的两年半时间里,为了监督工程的进程,他以身作则,同工人吃住在一起,甚至通过沉箱下水去实地调查,以便及时修正施工规划方案。
一次,他下到水深30多公尺的沉箱里,正好日机空袭,电源被关闭了,只好和工人一起待在箱子里。虽然大家很沉着,但当时还弄不清是什么原因。待升到水面以后,才知道原来是空袭的缘故。
功夫不负有心人。1937年9月26日,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是中国桥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他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1个长方形大洞。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3个月后,上海沦陷,杭州危在旦夕。11月16日,南京政府发出炸桥命令后,深明大义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点了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竟,热泪夺眶而出。
原来在桥下预留的大洞,就是防备这一天。茅以升把大桥的结构关键点一一标出,并亲自看着100多个引线被接好。11月17日公路桥开通,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10万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被炸毁的钱塘江大桥
1937年12月23日,茅以升正式接到了炸桥的命令。当晚,他在书桌前写下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钱塘江大桥,1948年3月,大桥修复通车。
上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大型桥梁的建设都留下了茅以升的智慧和汗水,而他始终在考虑的是,培育更多的高素质的建桥人才,带出一支我国自己的建桥人才队伍。
1943年,我国许多科技人员被帝国主义打压扼杀,桥梁工程师流离失所。为了保护他们,他创立了中国桥梁公司,在危局中惨淡经营,保障了桥梁工程技术人员的生存,为我国保护培养了一大批桥梁事业专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培育和维持的这批科技骨干大都成为了祖国建设大型桥梁的先驱和中坚力量。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正是他的人生写照,甘于奉献、追求不息。
钱塘江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展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以茅以升为代表的我国桥梁工程界的先驱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所显示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为祖国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听音|愿每个际遇都如春
喜报!我院余斯哲同学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国家集训队
书荐|在四月追寻春,在四月与书同行
JXMVC
来源 |中国火箭军
编辑| 杨慧
责任编辑 | 罗微
指导老师 | 邹娴婧朱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