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新成就。
这一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九州大地涌动着改革和建设的澎湃热潮,各族人民焕发出创造美好未来的壮志豪情。
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到2005年前裁减军队员额20万,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但最让亿万中国人民感动而难忘的,还是抗击“非典”这场牵动人心的生命保卫战。
2003年春天给国人留下了沉重的记忆。那年春天,伴随着春风而来的,不只是鸟语花香、桃红柳绿,还有一场猝不及防的“非典”疫情。
早在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不明病例。2003年1至2月间,广西、湖南、四川三省分别有少数输入性病例报告。3月初,北京市发现来自山西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输入性病例。
在短短几天内,通过各种不明途径感染的病人急剧增加,医护人员大量感染,死亡人数不断攀升。3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北京为疫区。全国24个省份均有临床诊断病例报告。
2003年5月1日,北京小汤山高速公路设非典专用车道。
一时间,全国各地尤其是各大城市,人们陷入极度恐慌之中,救护车一天到晚在居民区里呼啸来去,大街小巷一改昔日熙熙攘攘的景象,公交车上乘客寥寥,一些机关、学校暂停办公、上课,许多商店、市场关闭打烊,有些社区甚至封闭,禁止外人进出……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果断地采取一系列措施。
党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提出防治“非典”的总体要求。会后,党中央雷厉风行,打破医疗机构原来的隶属关系,果断成立北京防治“非典”联合工作小组,形成医疗资源和信息反馈的整合协调机制。
4月24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成立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任指挥部总指挥,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面力量,坚决打赢防治“非典”这场硬仗。
2003年,北京公交车上戴口罩的乘客。
4月24日,北京小汤山医院开工,仅用7天时间,到5月1日就开始接收“非典”患者,北京有条不紊的抗“非典”措施直接稳定了首都的局面,对全国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广大城市、乡村齐心协力展开了一场抗击“非典”的保卫战。由于措施有力、执行到位,猖獗一时的“非典”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5月29日,北京新收治确诊“非典”病例首次降到零。
6月2日,全国首次出现无新发病例报告,此后再无新增病例。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标志着北京和全国防治非典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8月16日,最后一批“非典”患者康复出院,抗击“非典”保卫战胜利结束。
注定有些名字,会在灾难过后留下来。虽然他们一直以平常人的姿态在生活,但在人们眼里,他们是英雄,永远不会忘记。
邓练贤:广东首位殉职医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时40分,冲锋在抗击“非典”最前线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不幸逝世,终年53岁。这是广东省在抗击“非典”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
除夕晚上9点钟,邓练贤在家接到医院电话,由外院转入2个危重的“非典”病人。由于正值春节假期,发生突发事件人员配置相对紧张,邓练贤以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和副主任的身份,积极挑起了人员调配、组织协调的担子。
作为传染病科主治医师的他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个工作的风险性,但他没有推脱,在救治过程中始终亲力亲为、全程参与,与科室医务人员,共同战斗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
邓练贤雕像
但不幸的是,他在救治患者时却被病毒感染,在与病魔坚强战斗了两个多月后离开了人世。
他常说:“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牺牲后,邓练贤被广东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叶欣:永远的白衣战士
2003年3月25日凌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47岁的叶欣永远闭上了她美丽的双眼。春节前后,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
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她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询问,只是对接听电话的姑娘说,“告诉他,我在班上,没事。”“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
叶欣肖像
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叶欣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这里危险,让我来。”叶欣尽量包揽了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
2003年,叶欣被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破例授予“南丁格尔奖”,2019年被追授为“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李晓红:以生命之躯迎击“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
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李晓红曾豪迈地说:“现在治疗上是否找到新的办法,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
李晓红肖像
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中组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钟南山:抗非最前沿的科学家
当时66岁的钟南山,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当时广东全省疫情严重,传染病收治医院人满为患,医疗器械严重短缺,造成医护人员被感染。
在这样的情形下,钟南山院士喊出了“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可谓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好似与敌人狭路相逢,指挥官拿出刺刀,喊出“跟我冲……”正是这句有血性、有担当的“军令状”,一下子稳住了医护人员队伍,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史不会忘记钟南山——这位中国医疗界的杰出代表,站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学家。
2003年2月16日,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钟南山(右)与其他专家一起医治一名非典病人。
每一场特殊的战斗,都需要一批特殊的战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会涌现出一批英雄。面对“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他们不仅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先锋模范作用,还让我们看到了在这场与病魔的殊死较量中,一个民族不屈的品质和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强大凝聚力。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所在,也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不断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听音|愿每个际遇都如春
喜报!我院余斯哲同学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国家集训队
书荐|在四月追寻春,在四月与书同行
JXMVC
来源 |中国火箭军
编辑|贺慧菲
责任编辑 | 罗微
指导老师 | 邹娴婧朱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