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吾声”线上宣讲第二十一期:《改革开放简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润物吾声”线上宣讲第二十一期:《改革开放简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老师们,同学们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润物吾声》线上宣讲栏目又与你相遇了

走进你,让我们一起

聆听中国故事

感受时代风采

承扬传统文化

印刻青春记忆

今天我们宣讲的话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顺应形势变化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向前迈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等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之一。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中央在全社会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增强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念和信心。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推进,逐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2004年1月,党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工程,持续推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重点教材等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和理论读物,对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这些举措,推进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繁荣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2003年,中央出台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正式确定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和深圳、沈阳、西安、丽江等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义、设想和主要任务。12月,国务院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试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试行),对试点工作中的财政税收、投融资、资产处置、工商管理、价格、授权经营、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法人登记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从2004年起,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是衡量改革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标志。各地积极推进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文化行政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逐步理顺。全国29个省区市的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整合,实现出版、影视制作、发行、广电传输和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首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2004年1月16日,作为北京文化体制改革的首个突破口,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改制后演出场次由原来的每年100余场增加到400余场,收入由2003年的77万元提高到2005年的5000余万元。从依靠“输血”到自主“造血”,北京儿艺旧貌换新颜,成为新型市场主体。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2009年7月,我国通对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明确到2020年的发展奋斗目标。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推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的主要抓手。

随着大批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曾经靠吃“皇粮”生存的事业单位开始面向市场,“事业人”变成了“企业人”。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41家文化企业在内地和香港上市,证券市场的文化板块初步形成。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的渠道更加畅通,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积极作用日益发挥。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党的十六大后,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全国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实施,参观人数比免费开放前增长数十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了数字化,年放映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农家书屋工程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共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39万余家。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的成功实施,文化服务源源不断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有效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难等问题。

经过这时期的建设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地位,人民群众均得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下一期见。

江西省国资委庆祝第37个教师节

万千形状 来自应工的告白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自律管理承诺

学院召开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音频/有声语言中心

后期/有声语言中心

录音/李佳怡

编辑/ 严三泰

责编/刘洁

总编/秦淑琨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江西专科院校-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润物吾声”线上宣讲第二十一期:《改革开放简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