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网发布东北师大校长刘益春关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解读文章

东北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教育部官网发布东北师大校长刘益春关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解读文章

东北师范大学

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8月3日,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以“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对文件进行了解读,并在教育部官网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和奶牛君一起来看看原文!

东北师范大学

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刘益春

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制订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这对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批扎根中西部地区的“四有”好老师,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人生公平的起点。优师计划是精准推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会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温暖更多的人。教育公平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教育领域最为重视、下力气最大的一项核心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最根本的教育民生为起点,在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资助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施策,努力提高教育公平的水平。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研究院的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中硬件建设即“物”的建设成效显著,但软件建设尤其是“人”的建设任重道远。乡村教师队伍补充难、补充质量不高,依然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教育公平的深入推进。优师计划瞄准当前教育公平的最薄弱环节、最关键因素,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优质教师补充问题上,顶层设计、协同发力、精准施策,这是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一贯体现,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相辅相成、相伴前行。优师计划以定向培养为基础,着眼于教育公平;以优秀教师培养为目标,着力于教育质量,是“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的生动体现。在我国教育史上,教育的公平与质量一直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新时代的教育公平,主要是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人人都能上好学的问题,是侧重更加优质的教育公平。未来补充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其数量充足固然重要,而其素质优良更为关系重大。优师计划每年在全国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的定向培养,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院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在政策设计、组织实施等层面,招生、培养、就业、保障等各个环节都做了周密安排和部署,有力保障了培养质量和实施成效。

推进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在优师计划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部属师范大学应承担的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这种示范带动作用,既体现在定向招生方面要积极主动,助力教育公平,更体现在职前培养方面要有所作为,突显教育质量。2018年至2020年这三年,东北师范大学从全国832个脱贫县近40%的县中录取学生分别为679、723、724人,生源地区覆盖了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余个脱贫县,这说明学校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着较好的招生基础。2021年学校已经按照教育部部署顺利完成优师计划招生工作。在接下来的培养环节,东北师范大学将围绕“四有”好老师的培养目标,依托19个师范类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对优师计划师范生进行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和刻苦学习,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卓越教师。

一方面,强“师德”,浓厚家国意识,涵养职业情怀。建立健全系统化师德养成长效机制,激发学生师德养成的内生动力。一是将师德养成、家国情怀置于新版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之首,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学科优势,重点建设教师教育共同必修课中师德课程。二是依托学校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通过开展城乡一体化师德体验活动、农村地区名师引领计划等,让传统的“传、帮、带”焕发新的生机。三是将师德养成作为基础实践、应用实践的首要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深度融合。建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的课程体系,依托学校厚普公益学校、红烛志愿者协会、大学生支教团等社会实践活动或组织,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并逐渐将建设成熟的第二课堂课程纳入第一课堂成绩单。通过特色课程建设,激发学生振兴乡村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涵养长期在欠发达地区从教的职业情怀。

另一方面,强“师能”,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当前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对创新性人才的呼唤和渴求更加迫切,而只有创新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学生,因此未来对创新性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对学科理解、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一是着力促进师范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学校将以深化师范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为着力点,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学科理解、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发展,突出创新创造的导向,倡导过程的教育,重视传授知识的来龙去脉,将课程教学过程转化为科学探究过程、知识生成过程和价值塑造过程,注重由知识形态向问题形态、方法形态、教育形态的有效转化,强调演绎、归纳并重的教学方法,让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培育和引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目前东北师范大学已在“创造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连续三年持续建设了373门“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涵盖了学校师范专业的所有二级学科。二是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校内建立通专融合的抓两端促全程的课程体系,重点建设第一学期专业导论课、新生研讨课,大四学年学科理解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建设,重点建设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农村教育等特色选修课程;实施荣誉学位计划,荣誉学位以荣誉课程修读为基础,突出高阶挑战、体现学科交叉、强调表彰激励,旨在提升育人本领。校外广泛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实施“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方合作的育人模式,即“U-G-S”模式,迄今已在全国15个省区47个县市建立了228个实验区,深入落实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学校已经并将继续为优师计划的顺利实施、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优秀师资加强相关建设,集中优质资源,提供坚实保障,贡献东师力量。

编辑 | 闫异佣

指导教师 |闫冬

审核 | 吕春宇

来源 | 教育部官网 党委宣传部

投稿&帮推&合作邮箱

wx@nenu.edu.cn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吉林本科院校-东北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官网发布东北师大校长刘益春关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