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长春理工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东区田径运动场举行。校长杨华民以“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理工人”为题,深情寄语新生。
全文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九月仲秋,硕果累累。在这个蓄势待发、梦想起航的季节,理工校园迎来了来自祖国和世界各地的2021级新同学。今天是长春理工大学收获满满的日子,更是2021级新同学人生中值得铭记的一天。学校隆重举行2021级学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检阅仪式,热烈欢迎4261名本科生、1945名硕士研究生、154名博士研究生和51名留学生加入长春理工大学这个大家庭。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和亲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你们寒窗苦读十余载,经过千军万马的竞争,相聚在长春理工大学。从迈进校门的那一刻起,你们便成为了一名理工人,从此,长春理工大学将写入你们的人生履历,你们将在这里学习科学知识、汲取理工精髓、传承理工文化、弘扬理工精神,与这所有着辉煌历史的高等学府相识、相知、相融。你们的青春与梦想将在长春理工大学的史册上留下独有的印记,成为你们和学校共同的记忆。
1958年,在全国“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声中,中国科学院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校——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也就是长春理工大学的前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是学校创始人、第一任校长。建校63年来,学校诞生了众多成就卓著的领军人物,汇聚了一批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高素质人才。学校的讲台上曾留下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16位院士的身影;校园中活跃着一批潜心钻研在科技前沿和拼搏奋斗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中青年科学家和领军人物;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祝融号”火星车、吉林卫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批批优秀青年走进理工殿堂,为实现中国梦孜孜不倦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积极投身于祖国发展建设的一线。你们选择长春理工大学作为开启人生更大舞台的起点,学校必将为你们放飞青春梦想插上理想的翅膀。
同学们,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你们一定感受到了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写下了怎样的百年传奇,她让山河破碎的中国走向强盛,让备受屈辱的民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党的领导下,长春理工大学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与民族复兴共振,一代代理工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了积健为雄的壮美诗篇。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的年份入学,对于你们来说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因为“未来属于你们,希望寄予你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青年人寄予厚望,他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长春理工大学是有“志气、骨气、底气”的高校,你们也应当做有“志气、骨气、底气”的理工人!
理工人的志气来自于为国担当的情怀。一代代理工人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坚守“学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念,展现了长春理工大学为国担当的志气,成为理工人奋发进取、报效国家的集体信仰。我们的老校长王大珩院士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主动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光学事业。他在92岁高龄时曾说:“我的一生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心为国家,一心为人民,我知道我有效的时间不多了,但我仍然要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努力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老校长为所有理工人树立了价值标杆,理工人的志气就是把“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就是始终怀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就是在为国担当中实现人生价值。
理工人的骨气来自于砥砺奋斗的精神。建校之初,学校办学条件极端艰苦,甚至连固定的校舍都没有,但开创者们从不叫苦喊累,他们白手起家、忘我工作,勤奋苦读、顽强拼搏,使学校在艰苦的环境中迅速崛起,从最初只有322名学生和49名教师,如今发展成为2万多名在校生和2千多名教职工的省属重点大学。建校以来,理工人迎难而上、百折不回,以满足国家光电技术人才战略需求为使命,把“保障国防”作为崇高责任,凝练了鲜明的“光电”和“国防”办学特色,赢得了“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理工人砥砺奋斗的这份骨气铸就了“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和“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成为理工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纽带,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和理工学子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动力。
理工人的底气来自于寻优勇进的信心。长春理工大学因光而生,63年间始终追光而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书写了辉煌的时代华章。建校初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红外技术专业、第一个激光技术专业、第一个光学材料专业、第一个光学工艺专业,编写了国内第一部《激光原理》教程;80年代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90年代申报成功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世纪,“光学工程”学科成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学科;自主培养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建校50周年时,老校长王大珩院士为学校亲笔题写了“实践求是、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的寄语,这是对理工人奋斗信心的莫大激励。理工人的底气就来自于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的厚重历史底蕴、优良办学传统、鲜明办学特色和昂扬理工精神。
大学之道,薪火相传。亲爱的2021级同学们,如今,理工人的接力棒交到你们手中,你们理应为此而骄傲,更要为此而努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大力传承和弘扬理工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谱写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编辑:丁宇同
责编:周南
审核:于英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