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雪中校园行
我校荣获第十二届粱希林业科学奖二等奖
我校承办第三届吉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论坛
学校举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报告会
综合:
计宇:用热爱和热情拥抱学生和课堂
旧貌换新颜,“网红食堂”受欢迎
学校检查学生疫情防控工作
医学技术学院召开 2022 届毕业生就业指导暨实习就业双选会
我校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喜获佳绩
校园:
王松:以善意传递生命新希望
康健:手绘北华走红校园
王珺扬琴乐团:百弦之乐奏韶华
切勿把游戏当成电竞
气象科研小组举办30周年庆祝活动
文艺:
外婆家的老院子
想带你去看远方
固步在这土地
回家
“国宝宇宙”里蓬勃绵延永不褪色的青春图卷 ——评《国家宝藏·展演季》第一期“少年十八岁”
第四一二期
要闻版
(向上滑动启阅)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本报讯(实习记者 卢正宏)11 月 17 日上午,学校在第二会议室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校领导李岩峰、佟轶材、叶海江、杨志宏、许洪波、戚继忠、杜培革、项德明、时君友、于繁华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出席会议。党委书记李岩峰主持会议。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围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行深入的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分享认识收获,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饱含深情、激荡人心,纷纷表示深受鼓舞,充满前进力量。
李岩峰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总结重大历史经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从六中全会精神中吸取营养,特别是要用六中全会精神指导我们更好地汇聚力量、战胜困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把传达好、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作为首要的重大政治任务。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以此次中心组学习为契机,持续深入地做好跟进学习,指导工作实践。要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更好地把“十四五”规划转化为广大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动力,更加紧密地结合思想与工作实际,特别是结合当前面临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
李岩峰就全校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提出要求。一是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做到学习教育全覆盖,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坚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七一”重要讲话相结合,同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巡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工作同步推进,抓住重点、抓紧行动,确保全会精神落地见效。三是要从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永远铭记、倍加珍惜党在百年奋斗中创造的伟大历史成就,矢志继承、大力弘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赶考路。四是要结合中央、省委和教育工委的决策部署,牢记初心使命、知责履责尽责,既圆满完成今年的主要任务,又科学谋划明年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李岩峰指出,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员工要提高政治站位,提高重视程度,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要按照学校党委的具体安排,全力做好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宣讲、思政工作队伍深学一步、推动全会精神进入课堂、组织学生骨干开展学习、进行集中宣传和典型报道等工作。同时,要根据当前形势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为学校年度各项工作圆满收官和第三次党代会的顺利召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长佟轶材强调,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要立足于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发展的本身,立足于省情、校情,要深入思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继续深化“五个方面”的自觉担当。一是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紧缺型人才的重任。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要统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自觉担当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的重任。要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加强成果转化,服务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三是自觉担当起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的重任。要持续加大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力度,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自觉担当起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任。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职责,确保把工作做实做细,服务好师生“最后一公里”。五是自觉担当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将学校科研教学优势转化好,做到综合中强特色、特色中办综合。
党委副书记叶海江围绕全会精神归纳总结了期待、复兴、飞跃、思想、根本问题五个关键词,并结合自身学习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作了发言。党委副书记杨志宏阐释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实际工作,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纪委书记许洪波对“十个坚持”中的“坚持胸怀天下”和“坚持敢于斗争”进行了重点解读,希望从全会精神中汲取力量,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副校长戚继忠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议学校定期召开历史总结性会议,加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副校长杜培革结合北华大学办学实际,希望学校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将新医科建设好、发展好。副校长项德明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重要历史意义进行交流,并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恳切建议。副校长时君友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并结合工作实际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副校长于繁华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并表示将以服务为本,做好学生和教职工的服务工作。
会议还传达了景俊海同志在全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李岩峰强调,学校党委和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一要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二要落实落细监督责任,三要持续强化警示教育,四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
综合版
(向上滑动启阅)
计宇:用热爱和热情拥抱学生和课堂
人物名片:计宇,1972 年 7 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教育硕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北华大学教学名师,第三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9年获第十一届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指导学生获 2021 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校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进入国赛决赛。
在计宇的课堂上,激情和热情是她的代名词,风趣和幽默是她的标签。每一次声情并茂的传道授业解惑,都能够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她对于这门学科的热爱,感受到她对于学生的热情。“我很热爱语文,我也很热爱教育,我希望能用我的热爱让课堂变得生动,带领孩子们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对于计宇来说,带着情感去讲课,不光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收获,更为重要的是希望能够将这份热爱传递下去。
扎根教学,让她深谙教育理念
扎根教育沃土、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了计宇留在北华任教的重要原因。“学校的学术环境、科研环境等方面都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整个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研能力强、工作热情高,大家都能够齐心合力为办好教育而努力。”无论是学校的整体环境,还是学院的凝心聚力,都给了计宇很大的支撑,这也让她能够更加踏实地为学校培育人才、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在“落地”北华大学之前,计宇先后在吉林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新加坡达迈中学和吉林市女子中学等多所学校就职。读博期间,她也没有停止教书育人的脚步,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在正常进行。虽然一直以来工作量都很大,但是不间断的一线工作却给了她更多提升自己的机会。“当我觉得我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提升自己的时候,我就会去读书,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正是因为有这些宝贵的经历,特别是常年在一线的教学实践,让计宇对于教育教学有了更多深刻的理解。
对于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计宇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在她看来,一个高校教师首先要提炼出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将教学思想落实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之中,才能真正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根据“金课”“一流课程”的建设要求,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究,她成功将深度学习、具身学习等最新的学习理论运用于教学之中,形成了“在深度学习与具身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与研究”的教学思想,并将此教学思想全面贯穿于课程与教学之中,创建了“建场 - 具身 - 建构”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建立学习场域,在学习场域中进行实感、实境与离线具身的学习,引导学生建构思维图式与学习内容体系。
“以前的老师都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现在的学生情况要求我们要‘引人入道’。深度学习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展学习,具身学习则是一种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每一堂课中,通过实感、实境等具身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培养高阶思维,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和教学。”计宇通过将深度学习与具身学习理论的深度融合,让大学课堂既有学术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温度。
“在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需要从教育学角度审视学科学习,以促进学科内容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习内容的结合。”为了让整体的课堂教学更加贴合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她曾多次带领学生前往地方小学与小学教师做同课异构,进行研讨。在参与“师范生创意青葱课”工作坊建设项目的三年中,她几乎每周都会带领学生研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并且深入到小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将理论实践化、实践理论化。2018 年,此教学研究项目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初心始终,让她传递热爱理想
“我希望他们热爱小学,热爱孩子,热爱小学教育,热爱小学语文。在新加坡教学时,同样的一道题,用英语要讲好久,中文三分钟就可以讲完,这就是我们祖国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了将这份对小学教育的热爱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传递开来,计宇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都会带着这份热爱,创设有热度的课堂。她期待通过每一次教育教学工作将这份爱传递下去,期待未来的“准老师”们能够心底有爱,眼中有光。
“孩子们”是计宇提到学生时最常用的称呼。她说:“孩子们很喜欢上我的课,觉得有用、有趣,但也会觉得我很严格。”计宇觉得这种称呼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因为她心中时时有学生。她认为想让学生喜欢上课,教师必须做到“学高”,在自己专业领域进行深耕。同时,教师更要“身正”,小学教师是引导儿童学习规范的重要阶段,其自身的规范意识要在职前教育中建立起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思政项目建设过程之中,计宇强调将思政内容与学科内容的深度结合,以引导学生在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受到立德树人、文化自信等主题的内涵和意义。“无论是课堂研讨、讲授,还是课后思考作业,我都会有意识地将阅读与立德树人之间的关系、汉语言文字的美、家国爱等内容渗透进去,引导学生明确立德树人的任务,形成文化自信。”计宇的课堂总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思想的洗礼。在她看来,语文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将课堂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
2020年 9 月,计宇指导2017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参加了第十七届“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校科技作品竞赛,学生作品《小学生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获得了吉林省一等奖,她也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根据此作品形成的咨政报告《提升我省小学生课后服务质量的建议》被吉林省教育厅采纳。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的过程可以说是磕磕绊绊、困难重重。“孩子们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选题,最开始答辩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文科作品没什么用,孩子们当时被打击得很惨。”计宇不断地给学生鼓励和支持,她还参加了关于“挑战杯”的线上培训,在了解了具体要求和流程以后,继续指导学生参赛。“参加这样的比赛,不管是经历挫折也好,还是最终收获成功也好,只要孩子们热爱、努力的那个劲儿出来了,我就觉得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在她的指导支持和学生的努力拼搏下,这个作品成功进入了国赛决赛,现在又开始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计老师的课堂非常有趣,我们两个都是非常爱笑的人,就好像两个灵魂撞在了一起一样。而且她业务能力特别强,每一次上课,我都能从她的身上汲取新的力量。”2020 级小学教育研究生周洪亭已经跟随计宇学习了六年了,对于她来说,计宇不仅从专业知识上给予他们指导,更能够让他们心怀热爱,迅速成长。
“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心里,考虑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与专业成长。首先要带领他们形成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热爱,理想信念坚定了,再引导他们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一个教师的价值。”抱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是计宇一直坚守的教育理念,同时她也在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身体立行。(实习记者 卢正宏 学生记者 曹洋)
校园版
(向上滑动启阅)
王松:以善意传递生命新希望
11 月14 日,王松结束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从长春市返回学校继续他的校园生活。
2020 年,王松踏入了校园内的流动献血车进行献血。“献血之后,车上的医护人员问我可不可以录入中华骨髓库,当时没多想就同意了。”就是这看似随意的举动,默默开启了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个幼小生命的故事。
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捐献双方的白细胞抗原分型必须相合,而在非血缘关系中,白细胞抗原的相合概率只有大概万分之一。“也想过这种情况,但是概率太小了,就觉得不会选到我。”在献血过后,王松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以至于在今年刚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时还带着一丝怀疑。“省红十字会打电话来和我沟通捐献的事情,第一次有点不相信,但是后来又接到了几次电话,慢慢我就开始自己了解这个。”在和省红十字会、医生的沟通中,他渐渐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对自己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还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但一开始,出于对他身体的担心,王松的父母并不同意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了让父母同意,王松反复给他们普及捐献的相关知识,在不断的沟通后,父母最终支持了他的决定。
在此之后,王松就利用空闲时间去操场跑步,在宿舍做俯卧撑。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11 月 7 日,他终于踏上了前往长春的列车,开启了这趟“生命之旅”。“去的时候想到这些天要打很多针还是有点儿害怕的,但是感觉很值得,是带着一种神圣感去的。”王松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11 月 8 日开始,王松每天在医院接受身体检查,早晚输液、注射动员剂。“每天打动员剂的时候身体也会有点不舒服,但现在已经没什么影响了。”12 日,在签署了告知书后,王松正式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整个捐献过程持续了四个小时。“扎针的时候有点疼,当时有点害怕,但是想着无论如何绝对不能放弃,扎完针就放心下来了。”王松回忆起捐献的过程,还历历在目。
在短暂的休息后,王松于14 日返回学校。
“算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吧,对我自身也没什么影响,已经匹配成功了,如果不去捐献,我在良心上过不去。”我国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采取“双盲政策”,患者和捐献者都无法了解对方的信息,王松也只知道自己的捐献对象是一个年仅 5 岁的孩子。
后来,王松收到了被捐献孩子父亲委托医护人员送来的感谢信和保温水杯。这位父亲在信中写道:“我们天天等,天天盼,终于盼来了您匹配成功也同意捐献的喜讯,那一刻,我们夫妻跪在医院的走廊里抱头痛哭,那种绝处逢生的狂喜和释然让我们几年来的痛苦和压抑得到了释放。日后,我和我的家人也会投身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把您给予我们的爱传递下去。”
“希望他健健康康的,不要再得这样的大病了。”这是王松对那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发自内心的祝福。
回到学校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他的做法表达了深深的认可和赞赏。但是在王松看来,这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日常生活也并未因此发生改变。“老一辈的人会有这种传统的想法,他们总觉得把自己的血液给别人会有什么后遗症,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应该想得更科学,造血干细胞是可再生的,在不危害自己健康的情况下,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对于王松而言,这一次的善举成为了他终生难忘的记忆。(学生记者 王禹欢 张莹莹)
文艺版
(向上滑动启阅)
外婆家的老院子
“师傅,麻烦在前边加油站路口停一下,谢谢。”司机师傅把车停在熟悉的加油站路口,我付好钱后背上书包下车。我望着对面,等待着从川流不息的车辆中过马路。
马路对面是那棵熟悉的大柳树,柳树旁边是小时候外公外婆小姨舅舅常带我去的小卖部。从小到大,小卖部里面的格局就没变过,只不过后来粉刷了墙面,换了新的牌匾。从大柳树的路口沿着有些泥泞和硌脚的石子路往里走,不远处就能看到两扇黑色的大门,大门上的门神被风吹掉了一个角,一面掉了下来,我走上前随手把它按回去,开门走进熟悉的院子,一蹦一跳地边上台阶边扯着嗓子大声喊着:“姥姥,姥爷,我来啦!”姥姥在厨房闻声停下切菜的手,大步走向门口笑着说:“来啦!吃饭了没,快进屋上炕,姥姥一会儿就做好饭啦!”我蹦蹦跳跳地穿过走廊,把书包放在客厅,再跑回厨房,蹲在灶坑旁边帮姥姥烧火,姥姥把切好的菜和准备好的佐料放进大锅里翻炒,我蹲在旁边不停地把我的近况讲给姥姥听。不一会儿,姥爷带着几根刚从外面大棚摘下来的黄瓜回到厨房,看到我露出了笑容……
我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四五岁的时候就住在外婆家。舅舅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还带了一只牧羊犬回来。它有灵性的很,很快就和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有时候我放学回来它还会跑出来迎接我,听到舅舅的车声它也会立刻冲出去,就像我每次飞奔向姥姥姥爷一样。那时候,院子里总是有一人一狗望向大门口。后来,它生病去世了,我在院子里哭了很久很久。院子里又剩下我一个人了。
但是生活却在慢慢变好。姥爷在院子里盖了一个大车库,这下院子也穿上了外套。车库里一边放着收割玉米的机器和姥爷的三轮车,另一边放着小板凳和躺椅。每到夏天的时候,我就躺在椅子上乘凉,还坐在姥爷的三轮车上假装开车。逢年过节,车库里会放一张特别大的桌子,一家人在这里热热闹闹吃饭,开心极了。丰收的时候,车库里还会堆上高高的大白菜,用棉被盖住,旁边堆上一筐又一筐的土豆。有时候姥爷买回柿子和梨挂在车库里,等过几天再一看,就变成冻柿子和冻梨了。盖了车库的院子,好像变成了一个百宝箱,总能变出我喜欢的东西。
春天,姥爷开走车库里的三轮车,然后带回来很多好吃的;夏天,我拿着蚊香坐在车库里看着姥姥姥爷忙忙碌碌;秋天,姥爷支起一口大锅,锅里有我爱吃的菜,火里还烧着我爱吃的玉米;冬天,站在车库门口一只手拿着姥爷蘸的糖葫芦,另一只手伸到外面,看雪花飘落、融化。就这样,我在盖了车库的院子里度过了很多很多个无忧无虑的春夏秋冬。就这样,我看着车库慢慢容纳越来越多的人,慢慢变得越来越漂亮。它也看着外婆家从节衣缩食到生活富足,看着舅舅从外地求学到成家立业,看着小姨从天真烂漫到成熟稳重,看着我从每天跟在外婆身后变成如今跟外婆差不多高……
上了初中以后,我回到了父母身边,回外婆家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这些记忆也越来越淡化了。只能等到周五晚上,带着一周的思念迫不及待地奔向外婆家。越长大,回外婆家的次数越少。每次站在院子里,我都能想起小时候那些快乐的回忆。外婆家的院子大概对我有一种魔力,或许是因为我把所有的快乐都储存在这里了吧。
外婆家的院子大概跟我差不多大,又或许比我还大几岁。转眼间,我们竟然共同度过了这么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她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治愈了我原本枯燥无味的童年。
忽然对面传来建筑施工的声音,我才猛地回到现实,现在回外婆家已经不再需要过马路了。去年放假前妈妈告诉我,外婆家的老院子就要拆迁了,政府准备在那里盖市医院。从路口的大柳树到小卖部,再到姥姥家的院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的童年大概也随着老院子离开了。其实得知消息后我难过了很久,从前的画面都浮现在脑海中。可是我感到无比庆幸,幸好在老院子留下了那段我最宝贵的回忆,就算老院子不在了,我也一直不会忘记那些快乐。
外婆家搬到了不远处的平房,现在每次去外婆家还会经过那个路口。虽然只能看到“正在施工”几个大字,但每次路过,我都会想起在外婆家的老院子里的那段时光,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时代的发展带走了我最喜欢的地方,却给我留下了此生最难忘的记忆。或许有时候,失去也是一种得到。(护理学院 李林)
来 源|《北华大学报》第412期
编 辑倪萱
责任编辑郝耀宗
终 审王力
主 办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投稿邮箱beihua_weixin@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北华大学报》第412期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