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雅的老校园,里面静卧着雕梁画栋的廊亭、粉墙黛瓦的小花园,也安放着方正规整的教学楼和传递人类智慧的卫星、天线,雨天过后,地上倒映出通讯设施的影子,和亭台飞檐的一角相映成趣。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地方,那便是吉林大学的南湖校区了。如若你幻想不出,就请到这里来看看吧!
宇宙声中遥寄梦
从南湖校区正门走进去,一座地球仪形状的雕塑巍然矗立在眼前,它就是代表着通信联结世界的标志性建筑物——宇宙之声。这座巨型不锈钢雕塑是为庆祝原长春邮电学院建校50周年而修建的,集中展现出学院以通信见长的办学特色。宇宙之声整体高9.5米,宽6米,重2吨,主体造型由正方形基座和一个直径三米的地球仪构成,五颗卫星环绕地球仪,与基座四角上的卫星接收器遥相呼应,这正是通信专业师生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缩影。基座前后分别镌刻着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通信事业的高度关注,也提醒着我们传授和发展通信技术对当代生活的重要意义。连接地球仪和基座的是一个酷似手机形状的台座,它代表着移动通信专业取得的成绩。台座上“1997912”的字样永远铭记着宇宙之声的落成时刻,这一天原长春邮电学院50岁了,作为我国东北地区曾经唯一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她并没有满足于过去的成绩,而是以新吉大人的身份在新世纪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光和热。
宇宙之声的基座周围砌有开放性的台阶,拾阶而上,历史的温度触手可及。曾经有多少学子从它脚下匆匆走过呀!他们虽身在校园,思维的触角却伸及浩渺宇宙。从绿色邮筒到智能机普及,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正是一代代通信人的奋斗,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天下之大,竟集于方寸之间!卫星联通地球之声,百国交流结于一隅,这座雕塑凝聚着几代通信人的梦想,也是通信事业骄傲的丰碑。我们不妨在这里停留片刻,感受一砖一石上传递出的理性和智慧的光辉。
书香不负好韶光
穿过大半个校园,来到图书馆正门,你一定会被它旁边那个雅致的小园所吸引。一堵镶了浅灰色边的白墙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仿佛把中国画的留白精髓尽学了去,那黑底的门匾便做了白纸上的泼墨,三个娟秀的小字“韶光园”题在上面。越过白墙上浅浅的窗棂,园内的风光便迫不及待地涌散出来。
韶光园是学校于1990年开辟的小花园,大约有300平米。小小的园中,容纳进了各类花草,春日里有紫丁香、粉杏花、黄刺玫等小花争奇斗艳。入了秋,你也不必担心园内会单调起来。当十月的第一波寒潮涌进小园,许多树上的绿叶子被一层一层染上秋色,金黄的秀丽槭、暗红的紫叶稠李交织在一起,真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每阵微风吹来,那层层黄的、红的叶子簌簌颤动着、抗拒着,最后终于像雪片一样慢悠悠地落在小径上,落在石凳上,落在小姑娘散开的发间。漫步在韶光园中,一路上会遇到好几座雕像,手捧书本的白裙少女微笑着向我们示意;相互偎依的小鹿传递着美好的祝福;叠起的书籍组成了向上攀登的阶梯;一草一木一雕塑,共同营造出浓郁的求知氛围。园子中间,一条潺潺的小溪穿桥而过,将韶光园一分为二,一边是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一边是小巧精致的亭榭廊台。许多同学喜欢来廊亭里读书写字,树林间斑驳的光影日复一日地映照着学子们求知的渴望;还有人提着鸡蛋灌饼急匆匆穿过小园去上课,把坚实的脚印留在小径的泥土中;也有人喜欢来韶光园背单词,习惯坐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座椅上一块擦不掉的墨痕便成了日后怀念的起点;学累了,哪怕是什么也不做,和着树叶、水流的轻响,在石凳上睡一刻钟,做一个有花草和书香的美梦也是极好的。
在南湖校区成长起来的吉大人,想必你一定还记得在韶光园里度过的那些天真烂漫的岁月。原长春邮电学院编辑部的老师为这座小花园拟定了“韶光园”这个名字,希望同学们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从此以后,这里便成了南湖校区学子们读书的最美去处,他们在园内感受大自然美的熏陶,又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和能量。冬去春来,云卷云舒,韶光园像一位沉默的老友,为一代代学子提供读书和生活的场所,静静聆听着他们对美和知识的呼唤。
走过近几十年的风雨,宇宙之声雕塑和韶光园已经成为了吉林大学不可或缺的文化标志,它们分别代表着南湖校区的两种气质:缜密的理性思维和浓郁的求知风气。如今,它们仍静静地伫立在校园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吉大学人在科学的世界中探索宇宙的奥秘,在艺术的长河里感受知识和美的浸润。
文 /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田晓萌 记者 晓蔚
摄/ 记者 徐立华
排版/ 刘美麟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