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微刊 | 吉林农大报第596期

吉林农业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校报微刊 | 吉林农大报第596期

要闻

吉林农业大学召开2021年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

吉林农业大学秸秆综合利用与黑土地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吉林农业大学多元素亮相第三届吉林省青年科学家年会

吉林农业大学与三家单位举行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吉林农业大学召开“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202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会暨寒假社会实践启动仪式

视点

学党史·担使命|我为群众办实事

校园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记吉林农业大学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

构建以知识传授、创新实践、名师讲堂、素质拓展、教研结合为重点的“五位一体”课程育人体系——记“三全育人”之课程育人

副刊

遥看星河|味蕾深处是故乡

第596期

吉林农大报

- 要闻版 -

吉林农业大学

(向上滑动起阅)

吉林农业大学召开2021年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

吉林农业大学

本报讯 :11月18日,学校在鲲鹏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召开2021年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吉林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主要内容,部署下一阶段学校全面从严治党、严肃换届风气的具体要求。学校领导张殿锋、冯江、徐文生、杜锐出席会议。会议由学校纪委书记王宏主持。

与会人员首先集体观看了警示教育专题片。片中案件令人警醒、发人深思,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筑牢思想防线。

学校党委书记张殿锋作了讲话,他指出,警示教育片和近年来查处的全国换届典型案例、2021年高校领域部分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教育意义,全校党员干部要从中深刻警醒、防微杜渐,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教书育人环境。

张殿锋就学校进一步做好警示教育工作,严肃换届风气,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坚持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思想防线。他指出,党员干部必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落实中央决策、推动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二是坚持强化源头治理,扎紧制度的笼子。要以这次省委巡视为契机,以巡视提出的**问题为导向,对标对表推进制度创新,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建立完善制度,对不合时宜的制度规定及时进行废、改、立。三是坚持聚焦权力运行,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把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四是坚持惩防结合,扎实推进警示教育。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协助推进、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警示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工作机制。五是坚持一以贯之,抓好作风建设。他强调学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顾大局高度出发,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上来,充分认识严肃换届纪律的重要性,始终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换届任务圆满完成。

会上,王宏通报了中央纪检监察机关网站公开通报的全国高校部分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和换届拉票贿选案件,以此警示教育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她就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强调三点要求:一是认清形势,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此次警示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主动对照自查,汲取教训,以案促改。各级党委进一步压实责任,对履行责任不力,导致本单位换届风气不正、换届纪律松驰涣散、换届选举出现非组织活动的,严格追究换届风气监督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严肃纪律,行动上不折不扣。切实增强严肃纪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增强担当精神,坚决防范和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三是持续监督,处置上绝不手软。学院、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强化政治担当,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全程做好监督工作。适时在二级党组织及有关单位、部门开展走访询查,向**和换届参与人员了解对本单位换届风气的评价。对一些串联、发微信、打电话等说情打招呼,对拉帮结派、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违规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绝不手软。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和纪检委员参加会议。

(中共吉林农业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吉林农业大学秸秆综合利用与黑土地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本报讯:11月15日,吉林省教育厅受教育部科技与信息化司委托,组织专家对我校“秸秆综合利用与黑土地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专家组组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教授担任。校长冯江,副校长刘景圣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吉林省教育厅科研产业处副处长闻博主持。

会上,刘景圣首先对专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省教育厅和与会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科研工作基本情况和科研平台建设情况。闻博代表吉林省教育厅讲话,介绍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功能与定位以及具体验收工作要求。他希望实验室能够以验收促建设,以验收促发展。实验室负责人陈光教授从实验室任务执行情况、人才队伍、学术交流、管理运行、学科建设和中长期工作设想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汇报后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实验室和设施农业基地,并检查了实验室有关材料。

专家组表示,秸秆综合利用与黑土地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建设期间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果,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同意通过验收。并为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实验室能够更好的为东北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最后,冯江作总结发言,他希望实验室以此次验收会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校也将继续为实验室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实验室可以为促进我国秸秆综合利用与黑土地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秸秆综合利用与黑土地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19年教育部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升东北高校创新能力和水平,支持东北重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采取的重要举措,是对我省支持立项建设7个各具鲜明特色的重点实验室之一。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秸秆综合利用与黑土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在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林省教育厅科技产业服务中心、学校科技管理处、教务处、研究生学院和相关学院负责人及实验室研究骨干参加了验收会。

(科技管理处)

吉林农业大学多元素亮相第三届吉林省青年科学家年会

吉林农业大学

本报讯:11月23日,第三届吉林省青年科学家年会主场活动在长春市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省科协主席于吉红出席主场活动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金宁一出席并作特邀报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赵春林,省科协副主席、吉林农业大学校长、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冯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杜锐及省内科研院校等单位领导、专家出席主场活动。

会上,冯江代表省科协将获得2019、2020年度吉林省优秀科技专著资助计划的5部出版专著分别赠送给吉林省园艺学会、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吉林省汽车服务工程学会、吉林省昆虫学会和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等5家省级学会,其中,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田径编著的《中国东北地区蚜蝇志》获得吉林省优秀科技专著资助。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李志鹏教授荣获第十六届吉林省青年科技奖特别奖。

主场活动特邀报告会由杜锐主持。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教授董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浩在生物医用材料青年科学家高端论坛上分别作了题为《抗菌纳米材料的研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玉米精深加工及其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的报告。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教师于潇潇,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教师张蕾,中药材学院教授董凯作为入选项目负责人,在第二批、第三批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项目成果汇报会上分别作了题为《内酯型槐糖脂合成途经中关键酶——内酯化酶的异源表达及其改造》《维氏气单胞菌 T3SS核心基因CrgA/PtsH功能的研究》《新型纳米人工酶的构建及其在抗菌方面的应用》的报告。

来自省内各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省级学会负责人和会员代表,高校科协负责人,各市州科协领导、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被托举人代表,省科协相关部门、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等300人参加了主场活动。

本届年会以“砥砺青春之志 奋进科技强国”为主题,融主场活动、青年科学家论坛、研究生论坛和研究生科技论文演讲比赛等30余项活动于一体,其中包括挂靠我校的吉林省食品学会承办的“未来食品与营养健康论坛”、由我校参与承办的“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研究生论坛”等活动,为我省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起开阔学术视野、探讨学术前沿、分享科研成果、展现个人风采的综合性高层次交流展示平台。

(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中心)

吉林农业大学与三家单位举行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本报讯:11月17日,学校与吉林省荣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春国信投资集团、长春市农业博览园分别举行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校长冯江、副校长杜锐参加仪式。

仪式上,冯江分别与吉林省荣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亚鹃、长春国信投资集团董事长王岩、长春市农业博览园主任张晖代表双方为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结束后,学校与三家单位分别召开座谈会,深入交流耕读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并进行实地考察。

仪式上,冯江对积极支持学校建设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的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他指出,建设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在高等农业院校开展耕读教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对于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充分依托耕读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将耕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设计耕读教育课程,深入开展耕读教育实践,积极探索耕读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农业实践中接受耕读教育,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习热情,积极打造耕读教育的吉农样板。

三家单位负责人对吉林农业大学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的落户表示欢迎,并表示建设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是推动企业发展,促进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学生实践创造机会,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路径,不断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互惠共赢,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学校党委宣传部、科技管理处、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教务处)

吉林农业大学召开“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202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会暨寒假社会实践启动仪式

吉林农业大学

本报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11月25日,学校在鲲鹏学生文化活动中心举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02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会暨寒假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吉林省农业宣传中心主任、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孙策,学校党委副书记毛彦军、副校长杜锐出席活动。

会议首先播放了《“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吉林农业大学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视频短片,回顾了我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学习成效。

随后,9名社会实践优秀师生代表分别就实践经历与实践收获进行经验分享。与会领导为获得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调研课题成果奖的代表颁奖,杜锐为寒假社会实践志愿者代表授旗。

最后,毛彦军作了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取得的成效,号召青年学生争做新时代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争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并对各学院、各部门争做实践育人工作的开拓者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暑期,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紧密围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这一主题,以实施“三个推进”为保障,以“五个围绕”为内容,学校组织392支团队参加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校级重点团队63支(包含国家级重点团队14支,省级重点团队5支),院级重点团队329支,参与学生人数达2859人。实践团奔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我省9个市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同时,学校团委、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中心联合吉林省农业宣传中心,依托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发起征集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调研课题成果活动。我校报送的课题获得一、二、三等奖各1项,优秀奖5项。央视新闻联播、中青网、新华网、长春日报等100余家媒体对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政领导、团委书记和师生代表等近300余人参加活动。

(校团委)

- 视点版-

吉林农业大学

(向上滑动起阅)

学党史·担使命|我为群众办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立足学校实际和主责主业,准确把握“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目标任务,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为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活动,推动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学校各单位、各部门经过认真调研讨论,共梳理出84项办实事任务,涵盖日常业务办理、民生福利待遇、娱乐休闲活动等方方面面,按时间节点逐一推进落实,使师生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

吉农这些实事儿办的真好!

- 校园版-

吉林农业大学

(向上滑动起阅)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

——记吉林农业大学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

2021年,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紧密围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这一主题,以实施“三个推进”为保障,以“五个围绕”为内容,组织392支团队参与到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校级重点团队63支,院级重点团队329支,其中,国家级重点团队14支,省级重点团队5支,参与学生人数达2859人。实践团奔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我省9个市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

一、实施“三个协同推进”,确保社会实践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保障到位,确保积极推进。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和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校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12个党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统筹和协调全校的青年教师和学生社会实践工作。15个教学学院分别成立院级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2.项目保障到位,确保有效推进。积极搭建政、企、校三方平台,采取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实践组织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熟悉的领域,组建团队,设计实践内容,进行申报,由学校统一组织遴选和立项,并提供经费支持。专业教师将教学科研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并作为指导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全过程。项目结束后,组织校院两级社会实践答辩会,对社会实践进行评审总结。

3.制度保障到位,确保有序推进。学校制定了《人才培养实习实践方案》《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等文件,并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青年教师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设立社会实践必修学分2学分,将学生参与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并作为评优选先和毕业鉴定的重要参考。

二、力求做到“五个围绕”,确保社会实践工作精准发力

(一)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着力打造先进文化宣讲服务团。组建党史学习实践团、国情观察实践团、民族团结实践团等188支团队。其中,生命科学学院、人文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组建实践团队,赴延安等革命圣地,参观党史纪念馆,聆听老红军的革命事迹,捐赠党史学习读物,创作文旅产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外语学院等分别组建了民族团结实践团赴新疆阿勒泰、吉林延吉等地开展社会实践。

(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团队。组建科技兴农服务团、校企共建服务团、骨干挂职服务团等62支团队。其中,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等组建乡村振兴实践团赴白山、松原、九台等地,调研食用菌及蓝莓等产业发展情况,解决农业技术生产实际问题。与此同时,学校团委、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中心协同吉林省农业宣传中心,依托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发起征集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调研课题成果活动,并组建相关团队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加强黑土地保护、东北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乡村振兴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调研。经过专家评审,最终,我校报送的调研报告荣获一等、二等、三等奖各1个,优秀奖5个。

(三)围绕我省民生工作,着力打造关爱民生服务团队。组建民生问题调研团、教育帮扶服务团、爱心志愿服务团等37支团队。经济管理学院组建师生实践团依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赴全省各地开展以民生状况、民众需求为主题的调研实践活动,提高民生关切点的社会关注度的调研实践活动;家政学院赴吉林省长春、白山等地开展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调研。国际足球教育学院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裁判实践团,奔赴省内各地,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赛事裁判工作,为吉林省校园足球的发展贡献力量。此外,学校共有1160名大学生志愿者分散返乡,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

(四)围绕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着力打造就业创业服务团队。组建了社会调查服务团、招生就业调研团、创新创业实践团等64支团队。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药材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广西扬翔公司、吉林省正豪改性淀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白山市靖宇县黄菠萝茶种植基地、白城市国网供电公司等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企业挂职锻炼。

(五)围绕生态吉林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志愿服务团队。组建了生态调研实践团、黑土地保护实践团等57支团队。工程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就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视察吉林的重要讲话精神,针对东北地区松嫩平原黑土地保护、农业废弃物改良盐碱地等问题开展调研并推广新技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座谈会上指出青年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学校将继续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新路径,引导我校广大青年学生铭记党的奋斗历史,厚植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校团委)

吉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赴吉林省白山市三道湖镇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赴吉林省开展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社会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开展红色教育社会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

信息技术学院开展高通量植物表型研究校内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赴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企业任职社会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

农学院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吉林省正豪改性淀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企挂职社会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赴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开展国情调研社会实践

构建以知识传授、创新实践、名师讲堂、素质拓展、教研结合为重点的“五位一体”课程育人体系

——记”三全育人“之课程育人

吉林农业大学

国家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和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李玉院士为学生上课

吉林农业大学

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

吉林农业大学

新教师培训会

吉林农业大学

以卓越农林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研究导向型创新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近年来,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课程是大学最微观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为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学校制定实施《吉林农业大学课程育人专项实施方案》,构建以知识传授、创新实践、名师讲堂、素质拓展、教研结合为重点的“五位一体”课程育人体系。

德育为先、铸魂育人,赓续初心担当育人使命

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创新为源,改革为策;教师为基,质量为要;发展为主,育人为根”的育人理念,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课程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等“三项计划”,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实行小班授课,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必修教材,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开展“自学自讲 师生同上一堂课”、“精彩一课”思政课讲课比赛、“以史为镜 共筑信仰”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建立“读原著 看原文”读书社群,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

学校制定《吉林农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施“1+N”课程思政建设计划。“1”为学校成立一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N”项课程思政建设计划,即重点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设立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遴选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等,加强示范引领,形成广泛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统一。结合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一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和研究生质量提升项目等工作,将课程思政体现到本科生教学执行大纲、研究生课程大纲和核心课程建设中,基本实现了专业课程明确育人要素的全覆盖,教师履行育人职责的全覆盖,课程体现育人效果的全覆盖。“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开展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工作,遴选校级项目29项,获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门、建设项目2个,获批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3门,获批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获批吉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敢于创新、重视实践,重点聚焦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以“四新”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重点聚焦构建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深度融合,在省内率先全面实施跨专业门类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降低专业修读总学分在150学分以内,在大类内打通前三或前四个学期课程,开设专业导论课,构建“6+1”核心课程体系,即每个专业打造6门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建设1门综合性实践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将实验课程从理论课程中剥离,单独设置实验课程;强化通识教育,制定《吉林农业大学本科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构建“6+N”精品系列通识选修课程体系,开设“大国三农”网络课程,鼓励校内专家开设中国农业发展史、大国三农与乡村振兴等系列课程。加强农、理、工、文等融合渗透,开展跨专业互动与知识整合,创设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交叉融合培养机会和实现路径。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校逐步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通专融合”“理实融合”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构建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目标的全人教育。

名师引领、赋能成长,精益求精打造名师讲堂

学校依托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等,组建以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名师领衔跨学科团队,通过举办学术研究与教学研讨会、专家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合作开发跨学科课程等方式,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交叉融合,组建以国家级教学名师李玉院士、“大豆杂交之父”孙寰等高端人才为代表的科技名师队伍,充分发挥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上的优势;组建以玉米栽培专家王立春、大豆育种专家王丕武为代表应用技能型名师队伍,充分发挥在应用研究、实践教学的优势;组建以日本菌物学会前会长Kakishima Makoto、美国病理学会会长Timothy Murray等为代表的国际专家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优势。实现不同教师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学校围绕新农科教育教学改革需要,针对卓越农林创新班及新农科“订单生”培养需求,践行耕读教育理念,以乡镇工作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运用参与式学习行动框架,开发基于合作任务的“团队联合式”订单培养名师课堂。“坚持学生中心、问题驱动、主动探究”的理念,以吉林农业大学教师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联合授课的方式,开设基于课题研究的“联合授课式”智慧创新名师课堂。

红色引领、强化培训,多维协同拓展教师素质

学校以优秀“红色引擎工程”教师培训项目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注重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将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讲授课程,开展素质拓展、专兼结合为主的教师培训项目。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进行联合培训,按照国家行政学院网络培训计划,派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参加网络培训。以团队式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与教学改革,实现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教师将防疫抗疫素材融入教学,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校的线上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学校聚焦教学重点建设、人才质量提升需求、一流课程建设、学术研究方法、专项定制需求等重点,开创教师教学与学术发展培训结合新模式。举办“新教师培训、通识(基础)课程教师培训、参与式教学/学习(PTL)培训、EMI全英文授课教师发展培训、研究人员国际沟通能力(RC)提升培训、ISW认证培训、在线教学FD-QM质量标准培训等一系列特色教师发展项目,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实施水平,年均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1名教师获得全国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以不同学科专业特色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带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变革,设立教师发展基金项目支持教师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累计考试改革66门课程,实现教师发展成效向课堂建设成果和学生培养成果转化。

项目引领、寻求突破,教研并重推动以研促教

学校重视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中的先导作用,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工作,依托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讨,把握学科前沿,开展项目研究。全面加强“四新”建设项目研究,《新农科“三融三通”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三向四维两化:地方农林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等4个项目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GUCI模式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双实”保障制度体系建设与探索》等2个项目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家政学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等2个项目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学校依托“金课”孵化基地,以构建“金课”质量标准为引导,以融入“课程思政”为主旨,对标“两性一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推动课程优化升级,示范带动“课堂革命”,加强课程“双万计划”建设项目,重点打造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五类一流课程。学校《乳品科学与工艺》《兽医免疫学基础》《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植物生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经典英语美文赏析》《基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理学》等7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金课”),学校获批省级各类“金课”46门。

学校作为吉林省新农科建设的主要力量,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新农科建设为引领,紧扣服务乡村振兴主题,积极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新模式,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学校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课堂价值观引领,持续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持续将课程育人抓紧抓实、逐步深化、做出特色,实现人文教育、科学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供给,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筑基赋能。

(教务处)

- 副刊版-

吉林农业大学

(向上滑动起阅)

味蕾深处是故乡

植物保护学院 2021级 袁李荻梦

无论我们走出了多远,对于故乡的思念亦如风筝线一般。牢牢的将你与故乡拴在一起。我们对于故乡的记忆常常伴随着一些食物,如高邮的鸭蛋之于汪曾祺,又或许是北京的豌豆黄儿之于史铁生,亦如热腾腾的鸭舌小萝卜汤之于张爱玲。食物在舌尖上绽放,味道便携同记忆一道刻入脑海。有关思乡的感受往往落于舌尖。

虽还未至深冬酿雪的天气,但与晶莹飘舞的雪花和肆意歌唱的寒风一起到来的是我对火锅的爱恋。我想没有什么比得上铁锅底下烧着把柴火,大家围坐在铁锅旁,吃着暖哄哄的酸菜炖大鹅,再在铁锅边上贴上几张饼,对于东北同学而言更加适合冬日的事情了。对于北京的同学也没有什么比往热腾腾不断冒着泡的麻酱中放上肥美的羊肉卷更贴合冬天食物。火红的牛油和在热气里上下翻滚的厚厚的辣椒与密密麻麻数不胜数的花椒一起共同撑起了川渝火锅的整个灵魂。食物的鲜美与麻辣共舞,在入口的那个瞬间迸发。对于我来说,火锅最深沉的灵魂莫过于那复杂而又多变的酸辣。经由毛辣角,酸辣椒,泡椒与陈醋的细细熬煮。酸辣的非常有层次的汤底就此诞生。再加以担水点制的黑豆花,所共同营造的是无以复制的特属于贵州的家乡味道。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饮食文化。贵州人喜爱吃酸,如同沿海地区的人靠海吃海是同一个道理。贵州得天独厚的湿热气候,无比适合小番茄,酸辣椒的生长。连绵起伏的山脉地势特点,在就算每天出门也需要跋山涉水的长期运动下,在劳累的情况下,人们胃口往往会下降。对酸的喜爱也成了在胃口不佳时优质选择方案。随着经济发展的今天,吃酸的习惯却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延续下来。而贵州人对于辣的喜爱,就如川渝地区一样。长期的潮湿环境,湿气入侵,吃辣无疑是行之有效去除湿气的办法。

饮食是一条纽带,联系着一个家庭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异乡的游子而言,没有什么比母亲做的饭菜更令人魂牵梦绕。凉拌折耳根,蕨粑炒腊肉,酸萝卜老鸭汤,诸如此类这样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菜品,只要经过我母亲的手,那味道变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而那种简单的味道,便是对家的思念。我们对于团圆饭的向往,并不是因为那天能吃到多么特别的食物。更多的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围坐在桌子边,在筷子与碗的碰撞间,就着热腾腾的饭菜,从酒盏中荡漾开来的温暖。四方食事,不过团圆时的烟火气。

家人闲坐,一箪食,一瓢饮皆为人间绝色。

来源:校报编辑部

编辑:大学生记者团策划部

责编:姚金戈

审核:刘青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吉林农大报596期电子版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吉林本科院校-吉林农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吉林农业大学-校报微刊 | 吉林农大报第5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