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十三五”期间学校主要发展成就
我校师生喜获吉林省“最美大学生士兵标兵”及“优秀征兵辅导员”荣誉称号
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北华“温度计” 三十年测冷暖
我校东亚中心主办第一届“近代中国东北的言说空间”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校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举行校际交流合作视频会
综合:
王守岗:培养学生的“医者仁心”
在国语运动中延续“国故”——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国学传承
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 “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论坛” 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在系列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举办送羊汤活动 学生暖心又暖胃
校园:
以“美”化人 培“育”新人
文艺:
冷兵器下的热血温情——读《大秦帝国》有感
路灯
手绘北华地标
萃园二首
守芬
第四一三期
要闻版
(向上滑动启阅)
以优异成绩迎接北华大学第三次党代会召开
“十三五”期间学校主要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尤其是北华大学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秉承“崇德尚学、自强力行”的校训精神,坚持“人才至上、发展第一、服务吉林、强大北华”的发展理念,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办学成果,开创了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深化综合改革,提升了办学形象
1.管理运行体系改革有成效:以机构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内部治理体制改革,精简了行政机构和岗位职数,重新核定了全校岗位编制,修订了部门(单位)职责和岗位职责,明晰权责、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了校院系三级建制两级行政管理体制,理顺了岗位管理运行体系,为更好地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2.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有成果: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着力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计划,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引领作用,推进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试方式改革,促进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3项,实现全国“双万课程”评选新突破,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获评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校,为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下基础。
3.人才管理制度改革有突破: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提高优秀和紧缺学科引进博士待遇,有效破解人才引进“瓶颈”;强化教师岗位分级管理和博士考核,着力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博士群体在教学科研中的引领作用;破除职称评聘“四唯”倾向,实行“代表作”制度,畅通激励性政策绿色通道,强化职称评聘导向激励作用。
4.干部工作机制改革有进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制度建设,实行干部任期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强化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不断优化干部考核平台和评价方式,试行处级干部业绩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干部干事创业激励关怀机制,不断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促进形成干部担当作为良好生态。
二是推动内涵发展,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1.强化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抓紧抓实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启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实行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强化大学生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大学文化积淀、传承和建设取得新成效,2个党支部被评为全国样板支部,2个学院党委、3个党支部分别被评为省级高校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获评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心等。这些标志性成果,有力引领和保证了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
2.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了“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基地+载体+团队”的平台运行模式,获批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校以及25个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二等奖及以上662个,1个项目获“挑战杯”竞赛全国银奖,荣获十三届全运会两枚金牌,获得全国唯一在校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
学校2016年招生6059人,其中本科录取5639人,研究生录取420人。2021年招生7006人,其中本科录取5708人,研究生录取1079人,专科录取100人,第二学士学位录取119人。近五年本专科生平均就业率达82.43%,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在校研究生突破2000人,获评省优硕士论文38篇,办学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国际合作办学稳步发展,129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在校生出国学习778人。成人学历教育保持良性发展态势,培训项目不断拓展。
3.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明显优化,教师发展显著加强。引进博士133人,在职培养博士5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80.9%,其中博士469人,占教师总数31.4%。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30人,占教师总数55.7%。实施青年教师研修计划,公派出国研学105人,国内进修214人。获国家人才称号11人次、省级人才称号37人次。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人,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增加思政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33人,1名教师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4.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得到提升,布局不断优化,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得到发展。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增至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增至13个。获评省一流和优势特色学科11个,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0%、3个学科进入70%。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10个,撤销或停止招生专业13个,临床医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列入吉林省一批A段招生。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2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2个。
5.科研能力建设:在科研培育、科研立项、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高水平科研平台16个,承担各类各级科研项目1400项,累计获得经费支持约1.4亿元。其中国家基金项目5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项。在国家重大项目方面取得突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15项。参与嫦娥五号探测器关键装备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74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46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项。咨询报告获省级以上批复5项。
6.办学条件建设:2016年学校收入78741.9万元,账面结余资金936万元;2020年学校收入96614万元,账面结余资金9581万元。收入增加17872.1万元,账面结余资金增加8645万元。2021年教职工年平均收入比2016年增长2.2万元,办学条件和校园民生得到改善。推动完成新一轮校内绩效工资改革工作,提高了特殊岗位、关键岗位和优秀博士群体绩效工资,职工月平均绩效工资提升近千元。按全口径工资统计缴费基数并按最高上限12%计算公积金缴存比例,增加了教职工实际收入。在三个校区开设教工餐厅和教师休息室。设备资产增加1.2亿元,图书资料增加至207万册。获批并开工建设实验实训和创新中心项目,争取国家和省财政专项维修改造资金1.1亿元,完成食堂、地下管网、道路、采暖系统、外墙保温等改造工程10余项。推进校园消防自动化、校园监控系统三期建设。完成校园主干网络核心交换平台、区域汇聚层及接入层设备升级改造和智慧校园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三是强化社会服务,扩大了办学影响力
1.办学辐射能力增强:学校成为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草局共建高校,被确定为国家“十三五”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二期)规划项目建设高校。获评“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国创计划十周年最佳组织奖”。就业及创新创业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领建的区域毕业生就业市场辐射全省高校,一次性就业率平均在85%以上,始终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成功举办学校组建20周年暨办学传承113年和工科百年等系列活动,扩大了办学影响力。
2.服务社会能力提升:强化成果转化,无醛农林剩余物制造人造板关键共性技术等系列成果实现转化应用。林火预测预报技术在吉林省全面推广,切实维护了吉林省的森林生态安全。
森林医学交叉学科支撑8个国家及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率先成立冰雪学院,组建冰雪教育联盟,提升冰雪运动训练水平,促进地区冰雪运动普及。服务吉林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20个国家、地区的62所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获批国家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3.学校综合排名跃升:2016年,学校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位列第315位。在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学校全国排名和省内排名分别上升至第149位和第3位。2020年在全国大学排名第226位,位列省属高校第6位。
综合版
(向上滑动启阅)
王守岗:培养学生的“医者仁心”
实习记者 卢正宏 学生记者 张维娜
人物名片:王守岗,197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主任/临床医学院教务办主任,2007年获北华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硕士学位。主持在研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主持北华大学教学研究课题1项,参与北华大学教研项目2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吉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东北赛区二等奖2次、三等奖7次。
初见王守岗副教授,他还身着便装。当进入到医学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实训室时,他开始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戴好医用手套……
“为什么医生都穿白大衣?为什么医生都是救死扶伤的?因为‘医者仁心’,我们得有‘仁心仁术’,我们得做一个好医生。”王守岗是一名医生。
王守岗读书的时候,呼吸内科的老师讲课生动,让他记忆深刻。在他教学时,老主任的一些教学方法也被他沿用至今。
“一个好的大学老师,就是让学生站在你的肩膀上看世界,要甘为人梯,让学生将来出类拔萃。”王守岗是医生的同时还是一名教师。
“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生的温暖”
王守岗目前正在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自编教材的初稿撰写。实际上,在这门教材即将问世之前,他在人际关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医患沟通基本技巧的教学实践上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当医生一定要同患者打交道,沟通交往技巧对于一名医学生来说,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是极为重要的。”王守岗在教学时,经常会把大量的小故事作为教学案例讲授给学生,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浅显易懂地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他认为,好医生需要很多方面,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其次要有技术作支撑,但是无论怎样,根上得是一个好人。
冬天气温比较低,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听诊器往往是凉的。尤其是在儿科,一些儿童的体感反应通常会很强烈。“我在讲课的时候就会告诉学生们,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先用手把听诊器捂热一些,然后再放到患者身上,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刺激了。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就会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生的温暖。”在王守岗看来,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医生,得先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为患者着想。
在王守岗的教学计划里,德育为先的培养目标是很关键的一环,所有的课程都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核心主线。他希望学生能够尽早接触临床与医学实践,加强对病人与人群需求的关注,强化职业道德培养与临床技能训练,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更好地了解民众的健康需求,认识与适应社会,并且最终落实到服务社会上。“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命高于一切,要学会敬畏生命,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会有计划地融入一些人文的东西,让学生们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学会替患者着想。”王守岗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培养起成为一个好的医生的责任意识。
“要把模型当成‘人’”
王守岗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在与吉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知名医科类高校的竞技中,学生曾获东北赛区二等奖2次、三等奖7次。每次参赛虽然只能有4名学生参加,但是往往都是要求实习生全员参加遴选、培训。“整个技能培训的过程,不仅选拔了部分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而且所有参训学生都能够成功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技能考核,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是终身受益的。”王守岗希望通过这样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帮助学生在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之前就把每一项操作掌握好。
在尚未真正进入到实习见习前,学生们通常要进行大量的模拟化培训。虽然学生面对的都是模型,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王守岗会告诫学生:“作为医生,无论做什么模拟练什么操作都要把模型当成‘人’,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一项操作练得好,才能熟能生巧,才能在走到临床面对真正的患者时做到游刃有余。”
为了让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王守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CBL(Case-basedlearning,案例式教学法)教学为主,逐步推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教学方法。“学医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个积累过程,是一个实践学习的过程。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临床实践作支撑,再通过提高学历武装自己的学术水平,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在教学中,王守岗特别注意各部分相辅相成,循序渐进。他认为,学生们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真正提高自身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心助力学院、学生的发展”
2018年,王守岗主持完成吉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探索”,相关研究成果和评价考核量表已逐步应用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市化工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市人民医院的临床实践教学及考核中,反馈效果良好,目前仍在推广应用。“这个课题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能够让学生临床技能更突出一点,将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打造为一个特色。”在王守岗的带领下,这个课题从初始阶段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为试点进行试验,到后来将培训计划与培训标准提供给其他医院,经历了一个点滴积累的过程。在不断的推进中,不仅老师、学生都有进步,管理和考评文件也都相应的有了规范。
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过程中,培养方案的修订也是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学重新回归到本科教学,王守岗在意见征询时,除了征询老师、家长及相关部门的意见之外,他还特别考虑了学生的建议。在他看来,培养方案是“纲”,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出调整,让新的培养方案制定出来更有适用性,更能够为教学助力。
当然,除了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之外,王守岗同样很重视教学梯队建设,自觉传承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指导和帮助本专业教师。多年以来,他一直在为“传帮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参与学校青年教师授课大赛的教师反复指导,组织培训年轻教师学习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带领青年教师积极投入教改。
2021年,学院青年教师徐丹获全国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展示活动三等奖,从陪同练习、组织试讲、修改课件到最后的参加比赛,王守岗一直在陪同参与。“当时为了让徐丹老师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参赛,我们多次请了若干专家学者从知识讲授的正确性、英文发言的准确性、口语表达以及课件设计等方面对她进行指导,反反复复多少次,我作为领队一直都陪着。”在正式参赛过程中还有一些互动环节,王守岗甚至在现场当起了学生,与徐丹进行配合。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王守岗认为这是分内之事,自己只是起到一个帮衬作用。
采访结束后,王守岗穿着那身白大褂,走进医学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实训室模拟胸腔穿刺的教学过程。他戴好口罩和医用手套,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每一个操作。或许就像他所说的那样:“作为医生,无论做什么模拟练什么操作都要把模型当成‘人’”。作为医生,王守岗始终坚持医者仁心;作为教师,王守岗始终坚持甘为人梯。
校园版
(向上滑动启阅)
以“美”化人 培“育”新人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展示我省学校美育工作成果,体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面向人人”的新时代学校美育教育理念,省教育厅于2021年3月至7月举办了全省学校庆祝建党百年艺术展演及优秀学生美育社团创建活动并于9月30日公布了评选结果。全省共创建优秀学生美育社团615个,其中我校16个社团进入吉林省第一批优秀学生美育社团行列。本报于10月25日第3版对其中8个获奖社团进行报道,本期推出第二组8个社团的报道。
初心志愿者协会:以画笔绘“初心”的光芒
学生记者 赵洁堃
初心志愿者协会是隶属于美术学院的院级社团。协会成立于2018年7月,现设有秘书处、策划部、组织部、外联部、网络宣传部、物管部六个部门。该协会现有核心成员20人。“初心”来源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协会每学期开展十余次活动,活动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夯实协会成员绘画的基本功,开阔大家的视野,对校内和校外环境进行美化是协会最大的发展目标。
今年3月11日,初心志愿者协会在校园内的井盖上进行了创意绘画,为校园“井”上添花。6月26日,协会60名志愿者赴北校区开展了志愿墙绘活动。
社团的活动不只是在校内,还扩展到了吉林市内的社区和周边村镇,活动内容主要为墙体彩绘等公益性项目。虽然目前墙体彩绘费用较为高昂,但是初心志愿者协会每次墙体彩绘活动都以志愿的形式举办,不收取任何费用。协会成员们不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落到实处,也用手中的画笔为乡村风貌建设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迄今为止,初心志愿者协会为近50个城镇社区服务,绘画总面积达4500余平方米,累计绘制墙体500余面,节省政府开支超过135万元。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把这个社团越做越好,把这个社团壮大下去,继承这种骄傲,延续这种荣誉。”上一任组织部部长潘冲希望大家能够给把社团办得有声有色。
文艺版
(向上滑动启阅)
冷兵器下的热血温情
——读《大秦帝国》有感
中华五千年历史悠悠,明争暗斗,朝代更迭。有不少人在当年明月的笔下了解了不少明朝的那些事,喜欢甚至沉迷。关于秦朝,也有一本历史巨作,相比较《明朝的那些事儿》,《大秦帝国》似乎底蕴更加厚重。
《明朝的那些事儿》脱离了一般史书的沉闷,抛却过多的叙述描写,幽默风格独树一帜,令人大饱眼福。《大秦帝国》不如这般风格迥异,却在雄浑之中伴以激昂文字,故事性跌宕起伏,令人神往。孙皓晖的笔下大多还保留了一般史书的沉稳,读起来却又比一般史书更多几分激情,紧张有致,令人心潮澎湃,直呼过瘾。我是先读过《明朝的那些事儿》,隔了近一年才走进《大秦帝国》。相比较而言,前者感官更强,后者韵味则是更多。因此,那些渴望激情,点燃内心的那团火焰的读者大多会更青睐于《大秦帝国》吧。
读《大秦帝国》,你得耐下性子。正如题记所言:“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它本身就是有生命的,是热血的,更是超脱的。历数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历史的繁衍;反观秦,很大程度上是壮伟中华民族的根源。《大秦帝国》给秦塑造得过于完美了吗?或许在史实基础上的渲染使得这本书变得灵动了许多。对秦的讴歌赞美未必是为了博人眼球,但在那个时代下塑造的冷兵器的碰撞,折射出来的却是历史长河下最真实、最血性的属于秦的荣光。
《大秦帝国》,单从书名来看,毫无疑问,历史战争是全书的基调。在那个纷纷扰扰、豪强林立、尔虞我诈、阴谋阳谋交杂着的时代下,无论如何也没办法避开战争政治不谈。作者毫不吝啬笔墨,大篇幅来勾勒战争,描绘政治。毕竟只有战争,死亡才显得更真切,人性善恶才最真实;只有政治,人性狡黠才会暴露出来。秦帝国的建立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战争、政治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当血洒的那一刻,当泪落的那一时,故事显得便更加有生命了。虽然帝国建立不过十五载,但是秦人对自己国土的保卫,对命运的抗争,以铁血的毅力创造了一段历史。一杆属于秦的旌旗屹立在历史的马车上,直挺,不倒。此外,书中尤其以亲情、爱情、友情为贯穿的情感的光辉的闪耀使得历史之中又多了一派温存。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自古帝王是孤独的,也许他们的光芒过于闪耀,也许他们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特殊身份地位,也许他们骨子里的那份包容力的缺失。但还有一些王侯是幸福的,诸如秦孝公。他从来不必担心没人理解,因为他有商鞅。他们之间不同于一般的世俗人情,却又无法像伯牙子期那般超然。作为万人之上,他们不但要承担更多责任,与此同时,还需要更多心与心的交融,他们是君臣,他们还有亲情的纽带。不管秦之外的世界是繁华奢靡,是残暴荒淫,他们只需要互相信任、搞好内部。而事实上,他们做到了。从招贤令发布商鞅人秦起,到秦孝公死商鞅被车裂终,这二人经历的是一个朝代,是骨肉并存,是心与心的碰撞。不敢想象一个冷面如霜的人也有重情重义的一面,一个高高在上的君主也肯摆低身份和谋士倾心交流。商鞅在政治上是残忍的,孝公在商鞅身上却是善良的。君臣之交意义究竟有多重大?更何况是两个近乎完美之人。一个放手,一个信任,秦风何以不发散?秦何以不立?这便是这本书的魅力,这便是书中除却战争的关乎情感的灿烂。
再来反观商鞅,这个政治上心狠手辣的人在书中还拥有的柔情不只是一面,忠心侍公自是不必再言说,他的一段爱情佳话也是值得人们津津乐道。在商鞅被车裂之前,家财万贯足以富国的白雪便为了二人的爱情先行自杀而去了,故事情节看似极其老套,但发生在一个那样黑脸的政治家身上一切似乎就显得意味十足了。无论是多么冰冷残酷的人都可以被心爱的人融化,这是爱情。有人说商鞅和白雪的爱情可能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爱情,也有人说他们的爱恋在死之前过于理想化了。可是无论怎样,孙老笔下塑造的这一生死绝恋显然让人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在那个冷血的年代里,热忱与浪漫情怀则是显得格外突出。在那被战争充斥着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就面临着生死的抉择,有一份爱情的滋润绝不仅仅可以只用美好二字来形容。这不同于一般的三妻四妾,那些用金钱、用权力维持的爱情,真爱也许不能永恒,但真爱可以感天动地。
早在秦朝变法进行到关键时期,为了巩固变法成果,秦孝公决定要与商鞅君臣联姻。此时的白雪虽然并未和商鞅成亲,但已有了他的孩子。商鞅内心深爱着白雪,想和她一同归隐山林、尽享天伦之乐。贤惠的白雪虽然深爱着商鞅,但内心却深知商鞅是属于秦庶民的,而不只是她自己的,极其冷静地权衡利弊,借魏文侯与吴起的君臣故事来劝诫商鞅,试图舍小身来成大家,商鞅虽不情愿但也只能默许。或许商鞅只爱白雪,白雪也只爱商鞅,可白雪却可以为了普天之下的人们将商鞅分给别人。这种爱情,或实或虚,但若真遇了此男或此女,又该何求?在心系天下之时,一切关乎爱情的东西便是弥足珍贵了。也许我们会觉得爱情不一定可信,但那些用生死来考验的爱情在面对任何东西的时候,都显得无比强大。
孝公与玄奇无法相守的婚恋让人感慨爱情的伟大与可怜,商鞅和公主荧玉的政治婚姻虽让人唏嘘却令人感动,几笔带过的寡妇清的对爱情的坚守执着更是让人由衷赞美。这些人性之美也许并未流淌于历史长河之间,但它却化作了潺潺流水流淌在整部书中。
也许我们还会为秦朝的命运感到遗憾,为它的结果而感到悲哀。历史终究是历史,无法重来,无法改变,与此同时也没有人能够真正完全地还原历史,但孙老用笔让历史变得更加精彩。我们走进的不仅是秦史,还有孙老的世界。滚烫的秦史巨轮在孙老的世界里散发着光热,那般精彩。也许秦史给我们留下的是无限唏嘘,那《大秦帝国》则是让我们在唏嘘之后的一声惊叹,尤其是书中那部分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更是让人沉于此。磅礴之史,史之光辉。人性闪耀,若爱恋于此,夫复何求。(党委宣传部 卢正宏)
来哈哈源|《北华大学报》第413期
编哈哈辑|李鑫
责任编辑|郝耀宗
终哈哈审|王力
主哈哈办|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投稿邮箱|beihua_weixin@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北华大学报》第413期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