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老师好!”,伴随着我们刀术班的响亮口号,武术课开始了。这句话是焦老师为武术课学生规定的上课礼仪,也是自古以来习武人必须遵的规范。
礼仪规范是焦老师非常重视的一点,第一节课焦老师就给我们讲解武术抱拳礼的含义:左手为掌,右手为拳,合抱于胸前;左掌四指并拢伸直代表“四育”齐备——德智体美,象征高尚情操;左手大拇指屈曲内扣蕴含“不自大、不骄傲”之意;左掌为文,右拳为武,左掌掩右拳表示“以文束武”、“勇不滋乱”,亦作“文武兼学”之意。
焦老师告诉我们,练习武术就是一种修行,既然是修行,那就要修行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物品要摆放整齐,要轻拿轻放。记得有一次焦老师还专门教我们如何快速叠好衣服,只需两到三秒钟。从第一节课开始,我们班学生就把借来的武术器械(刀)摆放得整整齐齐,且刀尖向外,刀把在内,这样既安全又有利于快速拿起。焦老师说取刀时刀尖要向下,这样不会误伤他人,要时刻为他人着想,心里要时时刻刻想着别人。
武术课上,焦老师喜欢以圆形队伍组织学生,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从中国文化角度讲,圆形象征着圆满、完美,蕴含着团结、凝聚,代表着永恒和循环,同时体现安宁不争,以和为贵,取道中庸的哲学思想。第二,从师生互动的角度讲,圆形队伍有利于师生及生生间的相互观察,除此之外,老师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圆上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学生是同一个集体,就像我国的“圆桌”文化,没有棱角,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平等公正和亲和力。
“
武术相对来说比较劳累、枯燥,但是焦老师为了活跃气氛会在准备活动环节带我们做一些体能小游戏,既能起到快速热身的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教会我们一些道理,为我们建立规则意识。焦老师常开玩笑说,他的武术恩师有一句名言,就是“做游戏和做人一样一样的,要讲规则,守规矩。”我们下课也有仪式感,内容是“讲规矩、重道义、强思维、壮体魄、懂文化、知礼节——老师再见!”。我是焦老师刀术班的学生,同时也是武术队的学生,武术队每次举行下课礼仪时我都会感到特别庄严。焦老师告诉我们“道不远人”,对于上下课的礼仪内容不仅仅只是一种仪式,而是要知行合一,学思结合,践行于生活。
”
焦老师告诉我他最喜欢“虎头少保”孙禄堂先生的一段话:“拳术中亦重中和,亦重仁义,若不明此理,即练至捷如飞鸟,力举千斤,不过匹夫之勇,总不离乎外家。若练至中和,善讲仁义,动作以理,见义必为,其人虽无百斤之力,即可谓之内家。”
以下是焦老师的个人简历及对焦老师做的专访。
焦虎四,九三年出生,河北人,11岁前往河南嵩山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习文练武,2011年考入沈阳体育学院武术系,2015年成为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9月就职于吉林化工学院体育部,成为一名武术教师。
记者:焦老师,您小时候习武觉得苦吗?现在又是什么感受呢?
焦老师:小时候不觉得苦,因为学校对所有习武的孩子都同等对待,挨打挨骂,吃苦受累,摔伤扭伤都属于日常现象,那时候没有对比,就不觉得苦。只是上了大学之后再回想曾经在武校的日子,觉得能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上了大学之后,就不觉得练武有多么苦多么累了,因为练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且于我而言,练武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上了研究生以后,除了我的老师(沈体本硕期间我的恩师——李松老师)对我进行悉心指导之外,对武术我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经常自我钻研。
记者:焦老师,您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教学任务,但依然坚持练习武术,您不会感觉累吗?
焦老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其实,现在的训练一是为了保持现有的水平,二是对“自律”的追求。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武术也一样。随着武龄的增加以及自身对武术的理解加深,逐渐发现练武的目的是为了活出一个“讲规矩、重道义、强思维、壮体魄、懂文化、知礼节”的人生,任何一项技艺都是“由艺入道,由道臻艺”的过程,说明了一点就是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体魄。已经习惯武术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以后对武术又会有另外的见解吧。
记者:焦老师,刚刚听了您对武术的理解,对我自身也是一种启发。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认为现在的武术花枝招展,都是花架子,毫无实战能力,您怎么看?
焦老师:现代人对武术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能打的才叫武术”,他们依旧停留在武术的技击阶段。所谓的技击就是在生死搏斗中所运用的攻防实战技术。“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我相信你也听过这句话,武术从起源到现在一直在变化、发展,从最初唯一的功用价值“技击价值”发展延伸出如今的“养生价值”、“教育价值”和“观赏价值”,但是现代大多数非习武之人仍旧只在乎武术的技击性,而忽略其它三个价值作用。这使我想起一位前辈跟我讲过的一个例子——茶。如果我们只追求“茶”的功用价值,即解渴价值,那么我国的“茶道”文化就不会得以形成和发展,因为我们在保留了“茶”的本质功用--解渴价值之外,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价值,从而自会降低或轻视它的本质功用价值。如果我们只追求中国武术的技击价值,那么武术其它价值就会被忽略,而且只用“能不能打”来评判当下的竞技武术,很显然是从片面或者是一个“点”的视角出发,只是从形而上的静止的观点去评价武术,只是从“空间”的角度去看待武术,而没有从“时间”的角度去看待。另外,武术的价值和形式也一直在变迁。正如有一位国画大师讲“笔墨千古不变,形式应随当代”,同样,武术也是这样,不同的年代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古代,假如你打赢了,你赢来的是“命”,而当今社会,你打赢了,赢得的是奖牌,从两者的份量来讲,当然是命重要,所以在古代重视“技击价值”,而当今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对技击价值的需求就会降低,从而会彰显和重视中国武术的教育价值、观赏价值和养生价值。当然,我自身闲时也喜欢研究武术套路动作中的攻防含义,也会习练散打。
看了这么多焦老师的武术视频照片,你会以为焦老师是个武痴么?武痴其实也不为过,据老师回忆大学期间,真的只会训练,不过现在的焦老师可是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焦老师表示并不太喜欢武林豪杰,武林高手这些名号,而是很喜欢自己取的一个艺名——武术小生。因为老师深知艺无止境,永远都在学习的路上。
下边这都是老师自己画的哦。
焦老师认为国画和武术具有某些相同的元素,下面这段话是在焦老师的一篇论文中摘取的,写的是焦老师对武术和画画的认识。武术与国画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两者都是对人内在精神的传递与表达,且都具有艺术性体现,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我国国画从起源延续至今,一直在不断地流传、演变,武术同样如此。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本身就极具观赏性,再融合运动员的演练技巧,其艺术性更为显著。造型美是武术套路的本质美,但只具备造型美却远远不够。武术是通过不同的肢体动作来展现人的内在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古人有云:“画为心迹”,画的创作往往能够一目了然地反映出画家的心灵历程。同理,武术套路的演练风格也折射出习武者的内在思想。因此,运动员依靠动作的组合变换,节奏的律动感以及内在肌理产生的体态美,使武术动作与体态间的艺术表现更为直观。
注:焦老师在担任《刀术》和《拳术》课程外还担任我校武术队的教练,我自身也是武术队的一员,焦老师平日里看上去比较严肃,比较沉默,不怎么爱说话,但是讲起武术却能侃侃而谈。当然也有凶的时候,并且凶起来真的很吓人,但是那一般都是因为同学们违反规矩或者礼仪问题,焦老师是很看重这些的。其实平常也是很平易近人,毫无架子,我们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焦老师说他小时候习武比较乏味,所以现在教我们的时候会带我们一起玩儿,做游戏,踢足球,也会跳舞,就是为了带动活跃氛围,怕我们觉得武术枯燥。在焦老师的带领下武术队正在茁壮成长!下面有视频为证!!!
看见没?这不是人造革,这是真皮呀!稳中带皮。
再悄摸地提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焦老师也处处体现习武之人的品质,因为在武校从小接受军事化管理,现在依旧对自己严格要求。我去过老师租住的地方哦,屋子干净整洁大方,那书桌鞋柜衣服都是整整齐齐,连被子都是豆腐块。上课时也会把衣服外套随手叠好,并且也要求我们把衣服书包叠放整齐。焦老师以他习武的精神对待每一件事,精益求精,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
练武,读书,写字,画画,行路,育人。这是老师的追求。
本期编辑|李广业
图文来源|体育教学部
审核校对|杨啊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