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终!于!到!了!
攒了一个正月的头发,终于可以去剪掉啦!
每到这一天,无论是豪华的美发沙龙,
还是小巷里的理发店,都是爆满的节奏。
但,二月二只是剪头发的一天么?
二月二,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呢?
且看下文分解——
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说文》龙部龙字: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所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而今天,是我国春节民俗系列的最后一关,沉寂已久的节日气氛在这天最后被唤醒一次。在这个节日里,各地也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
二月二龙剃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这个剪头发的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
众所周知,正月里不能剪头发,直到二月二才可以去理发、剃头,以求这一年都能鸿运当头。而正月里不能剪发,是因为一句“正月剃头死舅舅”导致大家都有所担忧。
实际上这是误传。“死舅”实际上是“思旧”,大家都知道清明两朝的发式不同,明末清初的时候,清朝命令所有人要剃头。有些人为了怀念明朝,就约定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
虽是谣传,但选择在这个节日理发,寄托的是期盼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还是让我们传承下去吧!
龙不抬头天不雨
有传说因为武则天废唐改周,自立为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于是让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于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让掌管天河的玉龙看不下去了,私自降雨解救百姓。玉皇大帝知道后大怒,把玉龙压在大山下。百姓们感激玉龙,天天祈祷求玉皇大帝。最终玉皇大帝被感动,放了玉龙,天降甘霖。
也有古代星象学说,苍龙这个象春天从东方夜空中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正好和农时周期一致。每到春暖花开农耕刚刚开始的时候,东方的夜空中就会出现明亮的龙角,这一天开始于二月初二,于是称为“龙抬头”。
这么浪漫又有意思的星象,对于我们来说,首先得能看见星星。
只能自己画个图想象一下啦。
而古时候的人们,期盼龙的到来,降下甘霖,于是有了各种祈祷祭祀的习俗;此外,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各种虫类要开始萌动,让人生病,损坏庄稼。古代人们认为,龙是鳞虫之长,龙出来了,那些小虫们都会吓得躲起来。所以不论是求雨还是消灭虫害,都是古人对人畜平安、五谷丰登的一种企盼,借由节日来寄托美好的愿望和信仰。
二月二,吃龙食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农历二月初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关于猪头肉,长春网友@浪里寻花这样说——
那么大家对于二月二,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据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载:“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王建雄
剪头是都要剪的,之前要是剪,估计舅们不乐意= =
俺们这吃猪头肉~
一分的皮,两分的肥肉,七分的瘦肉兼筋,个人认为是最好的,沾上蒜酱,那味道,别提了,哈哈~
贼香~
@大良儿
我过生日……
@啾咪
做糖豆,用炒熟去皮的花生米,或者炒熟的黄豆做,2月2当天要带糖豆到土地庙里供养(就是给神吃的意思);一大早就要用草木灰在院子里和大门口画上很大的图,粮囤之类的图案,寓意丰收。当天吃什么的话我已经不太知道了,可能如平常吧。
@章鱼
理发、吃煎饼,小时候老家没有自来水之前还要挑水,叫挑龙头,谁家挑的最早就最好,到现在起来自家摊的煎饼都有说不出的香。
@猫心悠悠
只有当春龙布雨洗去一切陈旧,
春天,才真的来了。
万物去故就新,
青阳至,万物生
借着龙抬头的美好愿景
也愿你我
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本期编辑:邢研芳、徐楚然
素材收集:齐航、张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