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毛诗序》
在以前,诗词是用来歌唱的,但今天的你,可曾想过“和歌以诗”?可曾想过,将“流行”诵为“流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
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和歌以诗”,将传统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它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为传承找到了一个强大而流畅的节目逻辑,可以说,它带着一种文化的修复感和使命感而来。
节目播出仅三天,豆瓣评分高达9.3。72%的人给了5星好评,网友纷纷表示“央视认真做起原创来,甩其他综艺好几条街!”
耳听为实,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几首其中的典型之作吧!
苔
2013年,我带着吉他,走进了乌蒙山,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教,在山里,我带着孩子们,把古诗唱成歌……我发现了,藏在孩子们心里的,那片桃花源。
——经典传唱人:梁俊
这首20字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评委,也让无数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别君叹
这是一**喻户晓的千年诗词,是一首描述送别的千古绝唱。我将用八百年的古琴,与现代音乐一起谱曲作歌,用原汁原味的陕西方言,重新唱响经典,带给你们不一样的,视听盛宴。
——经典传唱人:曹轩宾
这是一首古诗与人生体验后的解读续写,在曲与词的和谐演绎中,古琴伴着秦腔,灞桥折柳,孤骑远行,一幕幕如在目前,酸楚揉进悲凉,劝慰中所克制的却是矢志不渝的坚定和守候。
正如评委所说:“从传承中创新,这首歌是一首完整的真正的中国风,这才是在伟大的时代中,真正能够留下来的,艺术品。”
“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是高洁的象征,今天我要用歌声,唱出经典中蕴含的中国气质、中国风骨。
——经典传唱人:谭维维
墨梅,淡墨晕染,傲然尘世中。整首歌,被谭维维唱出了“傲霜斗雪”的遗世独立之感。正如她所说,选择这首诗,是因为它极具“中国风骨”,她和她的团队,是带着敬畏之心去创作的。
整首歌以流行乐为主流,融入了琵琶、古筝,戏腔,阳春白雪之外,又平易近人。
谭维维这样说,“'时代是出卷人,而我们是答卷人。'只有传承了下来,才能发扬。”
“墨色轻染气节弘,屹立青岸与谁同?”
登鹳雀楼
我向你们推荐这首诗,这首诗有音美、意美、形美,非常令人喜欢。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
这首诗由果敢Dulessy疯马乐队演唱,四位歌手分别来自不同国家,歌曲更是融入许渊冲先生翻译的英文版本。
呼麦、古典吉他、萨朗吉、二胡、童声合唱,一首诗,两种语言,多种民族风格,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首曲作告诉我们,文化自信的同时,更不误文化交流!
(ps:呼麦,是阿尔泰山周围地区诸多民族的一种歌唱方式,并非蒙古族所独有。
萨朗吉,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是北印度的一种民间拉弦乐器。)
梁祝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这首乐曲已经与我相伴了近60年,每一个音符,都深深刻进了我的生命,它就是我心中的经典。
——经典传唱人:巫漪丽
一双手,一架琴,88岁的巫漪丽老人用她的热情,演奏了一首《梁祝》,她以这首经典曲目,来配这首凄婉小诗。那双手,虽然苍老,但却仍然那么灵活,这首歌,虽然熟悉,但却仍扣人心弦。
年近九旬的老人,仍能坚持传诵经典、传递美与爱,个中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
巫漪丽老人说“我希望能做到,西洋乐器,中国情。”
《经典咏流传》火得并不意外,它唱出了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心声。在《墨梅》中看卓然风骨,在《苔》里寻生命绽放,一曲《别君叹》,余音绕梁……
中华文化何曾断流?
诗言志、歌咏言,
当音乐与诗词相遇,
我们与古人重逢。
唱出中国气派,
唱出中国自信,
经典值得永远流传!
本期编辑:邢研芳、徐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