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000年,"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互助问题,口号为"我爱我——走出心灵的孤岛"。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的重要指示,延边大学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专业优势,以心理学专业为依托,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牵头选拔了15名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且至少有5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经验的教师和专家组成专业团队,于2月1日起面向社会公众和广大师生开通心理援助服务热线。
延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崔美玉介绍:在疫情发生之初,中心就决定建立延边地区的心理服务团队。崔美玉表示,延边大学作为延边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高等学府,理应担负起高校服务地方的责任,发挥智库作用,彰显高校影响力。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开通运行100余天,累计接受心理咨询50余人次,处理危机事件2次;其中有4名教师参加到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为公众提供了高质量专业性的心理援助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
崔美玉接听咨询电话
3月初,学校有10名心理学专家主动加入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国际抗疫社工——心理支持服务”志愿行动中,分别承担起韩日多元文化家庭、留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心理疏导任务,其中刘惠善、崔美玉、李淑玲、廉香莲4人获“杰出志愿者”荣誉称号,为共抗疫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广泛好评。
(照片依次为刘惠善、崔美玉、李淑玲、廉香莲)
工作中,成员们既要轮流值班,做好热线电话的接听和答疑工作,还要在每晚18:00——21:00守在QQ群里为国际咨询者开展心理疏导服务。服务期间手机从不敢离开视线范围,生怕漏掉电话和信息。崔美玉在采访中谈到,国际心理援助活动让她感觉压力更大,在活动中的表现代表着中国教师形象,能否妥善开展工作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所以她们对每一个咨询者的每一个疑问都非常重视,全力以赴地为咨询者答疑解惑,争取做到尽善尽美。
部分网络心理援助工作展示
崔美玉介绍,在疫情中开展心理援助是一项此前没有触及的工作,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延边大学心理援助热线设有督导组,会定期组织老师们交流探讨,彼此开导,并对具体工作作出相应指导。“焦躁的情绪有时候会传染开,无论在国内和国际,咨询的问题中总是伴有一些无助、紧张、恐惧的情绪”,参与工作的老师们难免也受到许多负面情绪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家利用心理学专业能力,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时刻将情绪调整为最佳状态,面对不良情绪,保持足够的耐心去倾听,进而平复咨询者心情,并通过专业的交流方法排解不良的情绪。
负责心理援助热线的老师们有自己的日常工作,还要负责本科生、研究生的在线教学,每天晚上国际在线咨询也牵扯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此,大家还要观看大量学习培训视频来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崔美玉说,她就在一个月内观看了59场在线培训直播课程。即便如此,大家依然斗志昂扬、毫不懈怠,所有工作人员对这项工作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觉得,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辛勤努力,能为疫情中的人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态,进而拯救生命,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工作总是让人充满成就感,辛苦但是值得。
延边大学心理咨询团队接受记者采访
团队成员一致表示,这项工作让大家受益颇丰,不断地答疑解惑也让大家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并且探索出一条在疫情中开展心理援助的**模式,这无论对现在还是未来都有极大的帮助。关于未来的工作,老师们早已做好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辅导工作准备,他们制定了心理危机预案,分别开展了师生网络心理测试,并在网上提供咨询服务,大家有能力,也有信心将心理援助工作开展得更好,将心理援助的大爱向更深更远的地方传播下去。
审核:陈艳玲
监制:南铉国
文字:张宇锋、何鑫
编辑:何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