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王尔德
读过很多描写青春的书,比如《少年维特的烦恼》里面朦胧而又青涩的暗恋在一连串的苦涩中让人读来实在不忍;比如《你好,忧愁》中放浪不羁的少女,恣意浪费青春;再比如《在路上》中挥霍的一段公路旅程两三个人一起上路,向着那一方热土前行。我私自的遐想那是外国年轻人的青春,那是具有一定国情和社会现状的情况,诚然作为一名被应试压了快10年的我来说,我的16岁是漫天的试卷和心中不灭的对大学的期望,我的花季是用身体的素质换取的大学通知书。
从上大学到现在,我觉得自己从一个地狱掉入了另一个烈狱,我诚实地说我没有那种“长扇挥舞”与人套近乎的天赋,从初中开始我就善于和一本书作伴,那时经常上着其他的课 ,拿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得读着,但是我总渐渐的发现没有一本书可以全部解答我青春的困惑,没有人可以告诉我有多少路是可以走到头的,就好像我们走的路是一条自己的路没有人懂的,但是不可否认的在书中的世界或多或少给予了我认知的权利,让我很早就从一个只会想着芭比世界的小女孩,开始用自己的眼看这个真实的些许残忍的世界。“真正的英雄不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而是看清这个世界后义无反顾的更加爱他”戚维科是一个看清生活而又越发爱他的睿智的男人,但是和那些癫狂的男性作家一样,他酗酒,嗜醉,嫖妓,他曾经就自我判定他会死于决斗或者酒死,果然作家一语程畿,用自己恣意的一笔结束了华丽的人生。其实在世上的大多有才之人多半活的并不快活,他们看中的东西是这世上庸俗之辈看不上的,但痛苦也因此而来,因为不理解是摧毁一个人意志最大的冲击力,他们用时间用生命做了最大的赌注,很难说他们输了,只能说他们走的是一条自己的路。
曾经读过《本草述》,他是《本草纲目》的主要引述之一。有一个章节讲的是“沉香”,“按诸香如木香之专调滞气,丁香之专疗寒气,檀香之长理上焦气,皆不得如沉香之功能,言其养诸气,保和为气,降真气也。”,说来也巧,我家确实有人做的是香料生意,但是我知道的现在的香料有了太多的化学添加剂,已经少了古朴和质实。但是一种从古来的迷香确实一直存在着的,最早对沉香分类的是宋朝香茗大家丁谓,他把沉香分为“四名十二状”,“名”是对沉香的级,四名指四种不同的品级,“状”则从外观来分类。曾经读过《红楼梦》中的关于香丸的分类,黛玉吃的冷香丸是用一年四季的鲜花或者雨露收集而来的,但是再好的药再好的补品没有了一个正确的心态也会慢慢变成世间的“毒药”。大概读了太多的爱情故事,大多的结局是惨烈的伤感: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家族的仇恨转成了爱情的苦果,仲夏夜的梦里都是泪;梁山伯与祝英台同朝求学却也无法厮守终身,岳麓书院的花台里都是落下的花瓣。我也想过惊天动地的爱情,但我知道的这是要用生命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所以没有勇气的追求,我将有的也只是一份平淡和长久。
“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说。为主人捡回一个又一个遗落的风筝;为他隐瞒真相自己背黑锅;为他献身于暴徒却无悔。单纯的友谊下涌动着更深的暗流,亲情和背叛的交织,但最后那种天然的在骨髓深处的联系依然穿过岁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追风筝的人》追的不是风筝而是救赎的心境和持久的感动。说实话我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友谊,没有生离死别的绝望也没有巨大的背叛,但是我却深刻的知道如果是真正朋友的话,那么你就是将脆弱的脊梁骨都交付与他,因为信任你也会很放心。
饮梦为马的江湖,凶险时有,所幸时常有书为伴,我并不孤单在这路上。
( 吉林大学新闻网记者团 和平站 艾格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