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超:血洒边区的八路军指战员

北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胡乃超:血洒边区的八路军指战员

胡乃超(1912—1944),吉林德惠人,1930年由长春自强中学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2月加入青年团,3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10月到北平东北大学读书。1937年转入东北军,后任人民自卫军纠察队长、特务团长,八路军第三纵队27大队大队长,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一分区第21团副团长,南进支队21团团长,冀鲁豫军区四分区参谋长。1944年5月,在与敌人交战中受伤感染,光荣牺牲。

抗战时期,在冀晋豫军区有一支劲旅,从1940年到1943年的几年间,参与大小战役战斗20余次,屡立奇功。尤其在濮南张庄、柳庄的两次设伏,粉碎了敌伪东犯的阴谋之后,冀晋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曾写了一篇《两个漂亮的伏击战》,刊登在《战友日刊》上,高度评价了这两次战斗的经验,盛赞了这支劲旅的指挥员胡乃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胡乃超是我军地方部队造诣颇高的指挥员,不仅深受战士们的拥戴,而且令顽军们折服。他率领的21团曾被称为“打不垮的二十一团”。就连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日寇也曾惊叹,胡乃超是“惹不起的胡司令官”。

胡乃超原名李树馨,出生于郭家镇历家村一个拥有百顷良田的富有家庭。他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后入小学读书,1926年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春自强中学。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值世界风云变幻,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加剧的年代。国家多灾多难的惨状,激发了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为了探索救国之路,他常和一些进步同学如郭峰、陆平等讨论国家大事,研究社会问题,阅读进步书刊。

1929年,李树馨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时学校集中了一批思想进步、知识渊博的教师,在省内颇有名气。这些教师不仅教学内容新颖,而且热心培养学生忧国忧民、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使李树馨在学业和思想各方面均有很大提高,尤其酷爱写作,常常利用作文针砭时弊,抒发爱国主义思想。任课教师在审阅他的文章时,常常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是“少年英才,将来必成国家之栋梁”。

“九一八”事变后,李树馨和许多爱国青少年一道走上了抗日救国之路。1933年2月,经陆平介绍,他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纪念“红五月”,吉林特支根据中央“一·二六”指示和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因特支委员被捕叛变,吉林党团特支被破坏。陆平离开学校后,李树馨毅然承担起接上组织关系、保护一师团组织这一艰巨的任务。

1933年10月,李树馨与被营救出狱的于克、郭峰等人奔赴北平。次年3月,李树馨改名李铁英,他们三人一起进入北平东北中山中学就读。不久即与北平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经孙志远介绍参加了东北抗日救亡总会。这个时期,东北学生的爱国运动大都由其参与领导,“李铁英”这个名字在学生和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学生爱国运动。李铁英作为学生运动的重要成员,和郭峰等30名学生一起参加了中山中学学生会,发动同学带头参加了“一二·一六”大游行队伍,遭到军警镇压,他和十几名学生被捕入狱。在东北地下党多方面活动营救未果后,张学良出面将他保释出狱。

学运之后,李铁英参加了南下宣传团到石家庄、正定、保定一带组织青年学生进行抗日救亡。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名存实亡。他根据党的指示转入西安学生队当学员,又被派到吕正操任团长的东北军53军647团当战士,正式改名胡乃超,秘密进行党的活动。从此他投笔从戎,开始了戎马生涯。

1937年6月,53军缩编,胡乃超任691团三营排长。至卢沟桥事变前夕,经过胡乃超等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三营七、八、九连班长以上的大部分干部及其他营的一部分干部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共产党员完全掌握了691团。

抗日战争爆发后,691团在吕正操团长率领下,南下河北省永清地区抗击日军。胡乃超所在三营奉命驻扎永定河边的孟格庄,他和战友们连续与日军血战了7昼夜,直至奉命转移。不久,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吕正操脱离东北军,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坚决回师敌后抗日。为纪念人民自卫军的诞生,胡乃超曾作《人民自卫军军歌》:

神圣的自卫战争,

是民族的最后生路。

大家向前!

倭奴逞强权夺我东北,

更无厌蹈进长城关,

寇已深,国将亡,家已破,

我们要起来,

誓收旧河山!

遵守党的铁纪律,

团结成救亡铁战线,

统一意志冲破一切艰难。

为争生存而战!

为复失土而战!

勇敢!前进!到东北去!

这是人民自卫军。

1938年4月,中共冀中区党委正式成立后,将冀中部队整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吕正操任司令员。军区下设4个军分区,胡乃超担任第一军分区特务团团长。次年秋,第一军分区进行整编,胡乃超任南进支队21团团长。

1940年12月,南进支队强攻古云集,消灭国民党孟昭进暂编第一师。胡乃超指挥的21团担任主攻,歼灭2000余人,为取得战斗胜利立下首功。1941年,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疯狂进行“扫荡”,沿公路修筑碉堡、架设电话线。四、五月间,胡乃超率南支21团二营及营部重机排,组成了1500余人的破击大军,在公路沿线拔据点、烧炮楼,使日伪军苦心经营的封锁沟、公路电话网一夜之间破坏殆尽。接着,他带领21团在清南公路打了几个漂亮仗,大大鼓舞了沿线抗日军民的抗日情绪。1942年,胡乃超任16团团长,对伪军孙良诚进行伏击。1943年,巧设埋伏,粉碎了孙良诚东犯之企图。8月中旬,胡乃超已晋升为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奉命率部西移,挺进滑县、卫南(新设县)地区进行抗日。

1943年7月,伪六军杜淑亲率7个旅约8000余人及汲县、滑县伪独立第一旅、第二旅之一部向卫南等地大举进犯。胡乃超亲自指挥16团,共歼灭伪军5600余人,收复了被日伪侵占的卫南地区,粉碎了日伪夹击冀鲁豫解放区的阴谋。

三年之间,胡乃超率部转战于冀鲁豫边区,奇袭南清店,强攻古云集,伏击南清路,激战东北庄,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卫南战役结束之后,四分区抗日反顽斗争形势日益好转,根据地也日臻巩固和发展。1944年夏初,整个滑县、卫南的庄稼一片金黄,丰收在望。伪二十四集团军新五军孙殿英部王牌团欲谋抢收小麦。第四军分区为保卫麦收,巩固根据地,决定歼灭突入之敌。胡乃超担任这次战斗的总指挥,亲赴前线。敌军调来4个团前来增援,战斗非常激烈。胡乃超在现场指挥时,突然被援敌流弹击中左腿。抬下去包扎后,他坐在担架上仍然坚持指挥战斗。在撤退途中,由于伤口过水引起急性感染,加之医疗条件有限,胡乃超最终救治无效,牺牲在战场上,时年32岁。

1944年7月7 日,河南省滑县人民政府和冀鲁豫军区四行署干部及当地群众捐资修建了万古烈士陵园,为胡乃超烈士立碑纪念。碑文中写道:“伟大时代,必有不世之英雄;国家多事,辈出殉难烈士。……为人民而生,以献身革命;为人民而死,乃饮弹殉国。噩耗传来,全军愤慨;晴天霹雳,万民挥泪!”

北华大学

编 辑:秦志聪

责任编辑:杨海特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吉林本科院校-北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华大学-胡乃超:血洒边区的八路军指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