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 秋天最后的仪式感,都藏在这个节日里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重阳节 | 秋天最后的仪式感,都藏在这个节日里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清·纳兰容若

重阳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溯源

春秋战国: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三国时代:“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北宋重阳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有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吃花糕。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

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风俗习惯

登高“辞青”

登高“辞青”的说法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凋零,登山“辞青”与三月三上巳“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载:“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吃重阳糕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至宋代,吃糕之风已大盛。

赏菊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远望过秋日的寂寥,人的心胸才能宽阔

后台留言:重阳节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编辑:许庆华

校对:侯春多

审核:张明超

出品: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处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吉林本科院校-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重阳节 | 秋天最后的仪式感,都藏在这个节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