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志愿者的青春故事|我在日喀则,见到人生壮阔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西部志愿者的青春故事|我在日喀则,见到人生壮阔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编者按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实施,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我校商学院金融系2018届毕业生刘利清在西藏日喀则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已满2年,她将与我们分享她的西部志愿服务生活。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我在日喀则的志愿服务生活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我喜欢的作家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写下这样一段话,那一天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觉得这真美好。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018年4月之前,我还是全国800多万毕业生中的一员,忙着大学生涯中的收尾,在认真的告别、认真的拥抱、认真的计划着未来,那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当我在毕业与就业的十字路口彷徨时,西部计划的招录激起了内心的向往悸动。去祖国的西部,为自己人生的选择更多的可能性,把自己四年所学融入到国家西部建设实践中历练升华,我瞒着家人偷偷报了名,然后又鼓起勇气说服反对我的亲朋好友,坚定地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从北京到拉萨的火车要行驶40多个小时,一路上,我们几十个志愿者怀着对高原雪域的向往、对未知环境的忐忑和兴奋、对志愿服务的热情与雀跃,满怀激情地走进了拉萨。

一下火车,湛蓝的天空充溢于整个视野,这是我20多岁的人生中见过最壮观最纯净最美的天空。火车站广场四周热闹的车水马龙,远处缓缓而转的巨大摩天轮、身着藏装与常装的人们与藏式风格的城市建筑融汇一体,我深深感慨,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如此现代却又如此质朴大气。这与我进藏前设想的山高路险、环境恶劣的志愿服务场景完全不同,原本以为西藏是一个很落后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布局,街道上满是藏汉双语的门牌,那些广告牌仿佛充斥着灵力一般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藏式风格的建筑、仿佛被牛奶浇灌过的白墙,还有雄伟的布达拉宫。大街上,有很多穿着复杂的藏装手拿经筒的人,从他们慢悠悠的步伐和宁静平和的脸庞上,感觉到这里的人生活幸福指数很高,这一切在我眼中都是那么神秘而又稀奇。有生以来,我第一次戴上了藏族同胞献的满怀祝福的洁白哈达,戴上哈达的那一瞬间,我意识到,我的西部志愿服务生活真正开始了。在拉萨培训了一周后,我们经历了短暂的离别,就奔赴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我来到了海拔3860米的日喀则,记得小时候会哼唱韩红的“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没想到长大后的我居然真的来到了这里——日喀则,在藏语中意为“吉祥如意庄园”,也才知道那条美丽的河叫雅鲁藏布江。“神奇珠峰·魅力日喀则”,这里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人称小布达拉壮观雄伟的扎什伦布寺和宗山,是日喀则的象征。后知后觉的我才知道,我来到的地方是世界屋脊的脚下、是传说中能够洗净灵魂的圣地。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我的志愿服务单位是日喀则市人大办,初到单位,我不清楚要做什么,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我放到机关单位来。这和我原本想象的工作环境出入很大,志愿服务难道不是应该去环境艰险的地方,改造一方的吗?带着年轻气盛的疑问,我心有不甘地开始接受机关办文、办会、办事各项任务。初期的工作并不难,无非就勤快一些,主动一些,送送文件、打个电话,做好办公区域环境卫生,这个过程中,并不会让我有学到知识和增长见识的成就感,不觉为自己选择的志愿服务感到不值。不过,现实让我很快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在人大工作的这两年来,我了解到西藏改革对西藏产生的巨大影响,每年的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日是西藏节日气氛最浓烈的。也从在这边待了十来年的同事口中了解到了日喀则从没通电到边村都通了电,从吃不上新鲜蔬菜到超市柜台摆满了进口水果,从靠烧炉子取暖到家家户户购买现代化的取暖器,从与世隔离的山里到陆空随便出行。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019年夏天,我第一次下基层调研,走了日喀则十多个县区,切实感受到了地广人稀的感官冲击。日喀则总共有十八个县区,每个县的地势就像过山车的轨道一样,有的海拔一两千米,有的高达4500米以上,像是可可西里无人区。

日喀则是全国县区最多的城市,国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居然大约是27个上海市那么大,可是人口才八九十万。我去的仲巴县距市区660公里,完全可以从西安跑到武汉。2019年市区到仲巴县城已经全面贯通了油路,越野车6个小时就能到,坐了一天车的我在晃得七荤八素的疲劳中,想到办公室刘哥讲的经历:我所在办公室的负责人是一位爱开玩笑、几乎每天都乐呵呵的领导,我平时叫他刘哥。某一天刘哥聊起往事我才知道,就在十多年之前,刘哥和我一样也是大学刚毕业的时候,第一份工作岗位刚好在仲巴县,那会儿油路并没有完全贯通,从市区出发,要走三四天才能到他工作的地方。刘哥说,曾经在仲巴工作的干部职工,没有自来水,夏天打河水,冬天砸冰块,一年只刮两场风,一场风刮半年。一年四季吃不上新鲜的蔬菜,水果直接免谈,三天来一次电都能让他们欢呼雀跃。我看过资料,仲巴县的海拔是4500米以上,这种高度的海拔,长冬无夏,草树难活。长期在这种地方工作的内地干部职工,时间久了,都会出现高原性心脏肥大、多血症、肺肿大、记忆衰退。

单位里还有一位姐姐,她是2006年参公,她当年一毕业响应了发展偏远地区的号召,去了另外一个县城的乡镇,当时那个乡镇正在修路,不通车,她骑着马在向导的带领下去上岗。县城到乡镇178公里的路,用了八天八夜才走到,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那个乡镇水电路邮讯都才刚刚开始立项,姐姐如果要想和家人联系,每周只能打一次通话质量极差的卫星电话,家人寄给她的信,一个月以后她才能从马背上收到……无论是刘哥还是这个姐姐,他们在述说这段经历时,都是一脸平静,我看不到任何怨念和不满,他们说,这样的人在西藏很多很多……他们还说,他们口中当年的艰难现在都没有了,短短十年,仲巴县城有了蔬菜水果店,全市18个县乡村水电讯网路都通了,交通也方便了。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他们说这样人生是炫酷的,也是值得的,尽管他们也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深深叹气,但平静依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十几年前的他们也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选择守护祖国的西南大门。我的志愿服务是短暂的,可是我身边的进藏干部职工和人才引进的人们、本地工作者,他们是长期的、终身的为西南边陲的发展强大奉献着自己。机关里40多名干部职工,35名以上都是因为工作,夫妻双方在西藏的每个角落各据一方,过着夫妻、儿女、老人三地分居的生活。我在工作中结识的几个奶爸,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经历:孩子出生时匆匆忙忙回家照看一个月就返岗了,等第二次回去,孩子已经1岁半了,不认识爸爸了。与他们比起来,我20岁的志愿服务原来如此苍白和浅薄,是如此的是平平无奇。我一开始真的无法理解能在4000米的地方坚守岗位是用什么信念支撑下来的,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悄悄奉献着自己的芳华,消逝着自己的青春。他们经历的苦难坚韧展现出来的乐观豁达,从没有看到他们表现过懊恼、悔恨、不满、埋怨,这种表现让我恍惚间看到了西藏的山水,坚韧、清朗。一下子改变了志愿服务初期大学生特有的自负,那一刻,不再认为志愿服务是来改造西部的,而是把自己的青春热血融入到祖国发展建设的大齿轮中,让自己成为延续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刻螺丝钉。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在一次关于边境小康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中,我第一次看到了西藏安居工程建设前后的巨大反差,很多老百姓家的房子从土木结构、人畜混居,清一色的变成了藏式风格显著的二层大房子,我们入户看了几家,屋内的装修和内地不太一样,墙上画着西藏特有的吉祥八宝图案,屋子两边是卧室,中间空出来是阳光棚,阳光棚下的藏式床铺着好看的卡垫,晒着阳光的老人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多当时我在想,为什么国家会给他们这么好的政策保障,通过几天边境建设的调研工作,我了解到边民生活保障对固边稳藏很重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在服务期,我听到许多故事,每个故事都能触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连爱情都像雪山一样坚忍不拔。在仲巴县,我听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身边人的故事。给我们讲故事的扎西哥也是故事的男主角,他是当地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工作原因,他与女朋友长期分隔两地,见不到面,他的女朋友把满满的思念之情写做一首歌,送给他,这首歌被当地的宣传部长编了曲,一直传唱到了现在,歌名叫《阿玖扎西》(阿玖在藏语里是哥哥的意思,扎西在藏语里是吉祥的意思),现在仍可以在音乐软件上搜到。在县里,我们裹着厚厚的羽绒服,看着彼此瞳孔中摇曳着的暖暖的烛光,透过阿玖悠长的歌声,我好像看到了当年那位美丽的卓玛坐在草地上唱着歌,歌声飘过大山大河传到了阿玖跟前,让我想到一句话“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仍然有坚贞不渝的爱情,当大部分人在奔驰中迷失自我时,有人坚守了纯粹与真诚……还有的故事就像一杯烈酒,呛得人泪流满面,却刻骨铭心。刀郎的《西海情歌》是关于两个大学生环保志愿者情侣勇儿和瑛的故事,2002年,年轻的勇儿为了保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牺牲了,当时气温零下30多度,车外围着狼群,在生命最后一刻,勇儿拼尽全身力气,抬起手来,在车窗上写下一个字——“瑛”。

我还知道,在日喀则烈士陵园中,有十几座墓碑下长眠着50多年前为了建设这块土地而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的人生永远定格在十八、九岁。青藏公路平均每隔2.5公里埋葬着一名解放军烈士的遗骨。为了日喀则的发展建设,还有很多援藏干部倒在了这片土地上,还有更多平凡的人们为祖国西部的建设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常年在这边的工作人员由于海拔太高,他们的皮肤黑黑的,面容比同龄人看上去苍老许多,手也很粗糙,可是他们永远都笑的那么灿烂,常常扬起的嘴角,露出的洁白的牙宛若远处皑皑的雪山,眼睛总是那么清澈,眼底好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永远都那么清澈的纳木措。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工作空闲时间,团市委也会组织我们去做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去敬老院给波拉莫拉过生日(波拉莫拉在藏语里是爷爷奶奶的意思)还表演了小苹果的广场舞,我们虽然互相语言不通,波拉莫拉依旧开心的和我们讲话。我们去了扎什伦布寺的后山上捡垃圾,也自行组织去福利院看望小孩子,帮他们补补功课,也会约三两好友出去看看,五月的纳木措依然覆盖着冰雪,湖面结着厚厚的冰,即使是在七月,你依然可以眺望到远处的雪山,夏天的路上有大片的油菜花,还有开心的牧羊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我知道,一生中最好的年纪都是一晃而过的,要趁年轻去经历一些事情,让生命更加广阔,让未来没有遗憾。

今年7月份,我就要离开这里了,从刚开始来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后来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直到现在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幡然醒悟,志愿服务不是必须要去险山恶水的地方改变什么的,志愿服务在哪里都一样,只要我用心用情用功用责,都是在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在人大机关,我参与基层发展的调研、我参与西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工作、我参与日喀则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历程等等,都是通过在常规工作中践行我西部志愿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的志愿服务已两年,这是精神富足的两年,也是值得终身回味的两年。这里的人让我牵挂,这里的风景使我留恋,这里俨然已成为我人生的第二个故乡。七月,我将结束志愿服务离藏,不舍是真的,没后悔来过也是真的。愿这片美丽的土地和可爱的人们,平安喜乐,扎西德勒!愿我的祖国,繁荣富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志愿者介绍

刘利清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商学院金融系2018届毕业生

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90后 射手座

爱好广泛,画画,滑板等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结语

“到西部去!”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也是一句坚实的誓言。

到西部去的青年,做的工作也许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纷繁琐碎的杂务。可无数青年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投入其中,“到西部去”的列车就将发出令世人瞩目轰鸣,成为拖拽整个时代前行巨大力量。

幸哉有你,中国青年志愿者!

感谢有你,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工作的中国青年!

推荐阅读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吉林本科院校-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西部志愿者的青春故事|我在日喀则,见到人生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