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凯新:永不言弃的逐梦之“新”
于凯新,女,汉族,中共党员,黑龙江绥化人。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吉林大学2019年度自强自立大学生。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生于困苦奋发向上,是为自强;长于悲境勇敢担当,是为自立。扎根于破岩,她如劲竹般顽强生长,千磨万击,她依然昂首阔步,用感恩回馈世界一片爱心。她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以坚韧不拔之志铸就辉煌灿烂的明天!从四年前初入校园的懵懂少年,到如今胸怀天下的吉大学子,人生最美好的四年里,她在吉大这片求知的热土上奋发拼搏,涅槃蜕变。她的故事正如她的名字一般:于斯困境砺自强;凯旋奋进逐梦想;新篇可期勇担当。
她就是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于凯新,一名乐观、坚韧、踏实、奋进的优秀学生。
01
于斯困境砺自强
于凯新形象照
于凯新来自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她出生后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第一眼,是油腻皲裂的纸糊天花板,是歪扭泛黄的土砌墙壁,是雨天泥泞难行的农家院,是辛劳成疾的父母家人。她的母亲患有肝血管瘤和心脏病,父亲曾摔断过腿,均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年迈的奶奶患有严重糖尿病和脑梗,365天不能停药,务农几乎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面对家里艰难为继的境况,亲人疾病缠身的伤痛,她深知要想改变命运,唯有咬定青山永不言弃,千磨万击提升自己,才能以黑夜赐予的黑色眼睛,寻求人生的光明之际。
于凯新的学习生活
磨难,是上天赐予的财富。自强,是她对待人生的态度。要强不服输的性格使她不愿被人看不起,她刻苦勤奋,在学业上始终名列前茅。凭借不懈的努力,于凯新以全乡第一的中考成绩,考入全市最好中学的“尖子班”,并获得高中三年学杂费减免。三年后,她以村里第一个本科大学生的身份考入吉林大学,同时因高考成绩优异获得了市教育局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奖励助学。考上吉林大学的那一刻,她感到既十分欣慰,又十分兴奋。欣慰是感动于辛苦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兴奋是她终于可以走出国家级贫困县,来到这个求学的神圣殿堂,这个改变她一生的地方。
于凯新在香港访学
深埋心中的梦想是她前进的动力,握在手里的知识就是她的勇气。于凯新是个懂事的孩子,大学期间她申请了助学贷款,利用空闲时间勤工俭学,北国冬夜的寒风里分发传单有她,拥挤嘈杂的超市里搬运货物有她,熬夜备课为学生家教辅导也有她。凭借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和奖助学金,她不仅全部承担起自己在大学的经济开销,还能存下钱贴补家用,分担家庭的重担。她始终相信,命运给她的低起点,是为了让她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凯旋奋进逐梦想
02
于凯新实验室照片
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于凯新并没有放松懈怠,她深知大学才是真正需要加倍努力的地方。但家乡教育资源的落后,使于凯新在入学之初的学习十分吃力。英语听说能力欠缺,听不懂英语老师讲课内容;数理基础薄弱,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在强者如林的学生中,面对第一学年专业排名第七的成绩,她的自信一次次被打击,她也曾陷入迷茫,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但她不甘心。凭着不服输的意志,于凯新奋起直追,沐浴着早上六点半的晨光学习、踏着夜里十点半的自习室铃声回寝。
为了缩小与其他同学英语上的差距,天刚蒙蒙亮时她就起床听英语读课文,早早来到教室,永远坐在第一排。老师每说一句英文,她就默默地跟读一遍,揣摩老师的语句内容,学习老师的发音语调,就连“Ok”“Sit down”也不放过。跟读一次听不懂,就重复两次,两次听不懂就重复三次,总能听明白。她日复一日地坚持,从不敢有半分松懈,终于她在英语方面有所提高,在外研社杯英语阅读大赛的初赛中获得二等奖,她参与写作的建模美赛全英论文也获得国际二等奖。
电子学院十佳学生颁奖典礼视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曾经的迷茫化为坚定,当初的自卑变为自信。渐渐地,她对专业知识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学习要点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她围绕每门学科的知识特点,结合自身优势与高效学习原则,制定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阶段性学习,一步步踏实而坚定地走着。她不断弥补知识短板,成绩显著提高,41门课程满绩点,大三学年综测成绩96.50分,用行动证明了勤能补拙。她现已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先后获得东荣奖学金和究是学长励志奖学金等,并荣获“校优秀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励学标兵”“院十佳学生标兵”“院自强自立大学生标兵”等共计30余项荣誉奖项。这一系列荣誉背后,是无数昼夜里的持之以恒,是无数诱惑中的坚守本心,更是无数疲倦后的专心致志。
于凯新(左五)参加电子学院“十佳学生”标兵颁奖典礼
刻苦勤奋、踏实笃学是她的真实写照。但命运总是喜欢和她开玩笑,在她20岁生日的早上,她的左脚摔伤严重,淤青肿胀的脚踝时时催促着她立刻就医,但她却心系学习,不想落下当天满满的课程,于是她求助同学载她到教学楼下,然后一顿一跳地赶去教室,拖着肿的老高的脚,她硬是强忍疼痛坚持到最后一节课程结束才去校医院诊治。持续两个多月的伤痛,让她每天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一蹦一跳地上楼,即使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她也从未缺席过一堂课。如今她的左腿依然时时疼痛,左膝半月板严重损伤、滑囊炎、关节积液,甚至医生要求手术的医嘱都未曾让她止步,虽每天都在承受伤痛,但她却极少与人提起,心里眼里满是乐观坚强,她坚信风雨过后必是绚烂的彩虹。
于凯新在系友见面会上分享学业经验
不经风雨,难成大树;不受百炼,难铸宝钢。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于凯新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参加近20项学科竞赛以及科研项目。2018年她带领团队获得数学建模美赛国际二等奖和省赛一等奖。在准备美赛期间,包括她在内的三个队员建模基础都为零,即使是寒假留校培训,但面对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全英论文的写作要求仍然是一头雾水,不过她和队友们丝毫没有气馁,反而互相鼓励,愈加虚心学习,软件不会就学教程,模型不懂就翻教材,英文欠缺就反复校对翻译。经过整整四天四夜的连续奋战,最终提前完成了论文。
于凯新在经信走廊背书
怀着对科研事业的热忱,她主动加入张永来教授课题组展开飞秒激光微纳加工的研究,经过不断努力,她的文献阅读、实验动手能力获得了快速提升,并参与发表一篇EI论文《激光加工制备仿芦苇叶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基于对激光器的兴趣所在,她跟随秦冠仕教授完成了《硫化铜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在1.56um脉冲激光器中的应用》项目。积极参加的实验室轮转经历和多项开放性创新实验建立起她对多个研究领域的全面认知。
于凯新参加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暑期培训班
于凯新在北大-清华暑期培训班做报告
立足吉林大学的双一流发展平台,于凯新深知自己的眼界不能局限于现有的一方天地,而是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于是她积极报名参加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暑期培训班。
于凯新(右三)参加北大-清华暑期培训班
于凯新在北大-清华暑期培训班做报告
大二时于凯新随微纳信息材料与器件学术工作坊,前往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电气电子工程学院研讨交流,聆听名师学者的讲座让她对前沿领域的发展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大三时她又主动参加了国际周课程"Quantum Physics and Modern Electronic Devices",进一步开拓学术视野。
于凯新(前排左五)在香港访学
于凯新(右下)在香港访学
03
新篇可期勇担当
于凯新(右二)参加新生辩论赛
我曾问她:“一路走来,你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呢?是什么激励着你前进的脚步呢?”于凯新笃定认真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一生的追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努力拼搏,成就‘小我’,最终目标是把‘小我’融入‘大我’,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困境中的人,回馈祖国和人民!”正如她所说的,于凯新一直把感恩奉献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踏实践行着。
于凯新参加学生活动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于凯新感谢国家和学校的教育与栽培,身为学院2016级第一批学生党员,她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
于凯新(左三)参加吉林大学定向越野比赛
于凯新(中)任院团委组织部部长
大学期间她参与组织活动40余次,连年被评为院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员等。三年青葱时光见证了她从院团委组织部的一名干事成长为院团委组织部部长,在此期间,她协助举办三期学院党课,培训学员近400名,整理学员作业1200多篇,并担任特刊书籍《国事·情思》编委会成员,她带领部门首次完成了“年级联谊交流沙龙”的活动转型,为各年级学生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惠及学生千余人次。
于凯新任辅导员助理接待新生报到
于凯新作为辅导员助理和新生一起参与活动
在大二课业最繁忙的情况下,她主动担任辅导员助理,协助老师安排新生入学工作,并积极通过分享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带动新生学习,新生班级第一学年挂科率5.7%,远低于其他班级。同时于凯新还担任班级生活委员,管理班费开销及班级备品,圆满地组织了多次班级活动。多年来她以勤勤恳恳的服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收获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于凯新(右五)参加暑期实践“三下乡”
于凯新常说:“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的萤火之辉,也只有投身于公益实践,才能照亮更广阔的世界。”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暑期实践“三下乡”,学校寒假招生宣讲等等,在学校需要的时候,于凯新始终冲在第一线。凭借不怕吃苦的韧劲和竭尽全力的付出,她在专项实践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个人”。
于凯新担任光学大会志愿者
于凯新(前排左二)陪伴自闭症儿童“来自星星的你”
她助人为乐,热衷公益,从不吝啬自己的时间,数百小时的志愿时长诠释着奉献的美丽,整理图书馆图书、看望敬老院老人、关爱自闭症儿童等公益活动中总是能看到她的身影。
于凯新参加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
其中她参与的“关注城市美容师·清茶送温暖”活动正值寒冬腊月,在北国凌晨四五点钟的街头,为清扫积雪的环卫工人们递上一杯热茶,氤氲的热气与微笑交融,她们用最简单淳朴的温暖化解了寒风的凛冽,此活动曾获中青网、新文化网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虽然参加公益活动占用很多时间精力,于凯新却深深热爱着这份工作,她说回馈社会,帮助困境中的人是她的快乐,更是她的责任。
于凯新(左)参加“清茶送温暖”志愿活动
四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开花结果,未来的征途漫漫仍需不断探索。谈起未来规划,于凯新立志于攻读博士学位,投身祖国科研事业,为祖国复兴之路贡献智慧、青春和力量。她曾拿到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多个高校院所的保研offer,最终以高分录取为清华大学院士组直博生。她的人生理想是将一身所学贡献于人民所需,愿穷极一生,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为祖国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奋斗终生!
于凯新在清华大学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心中有梦便有远方,眼里有光处处是希望。于凯新怀揣梦想,励学笃行,以乐观坚强之心驱散阴霾,以坚韧不拔之志奋发向上,以饮水思源之意回馈社会。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她感恩着,奉献着,拼搏着,历练出的是成长,磨砺出的是品行,坚持不懈的是信念,矢志不渝的是追求。她在逆风中涅槃翱翔,以励志青春书写着自强自立。如今,她正怀着一颗永不言弃的逐梦之“新”,向着理想的远方阔步前行!
END
内容来源| 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
出品单位|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