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当如玉不断自我雕琢以成器;师者,当如玉以温和之光润泽他人。
—— 题记
柳世玉,吉林省优秀教师,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2005年参加工作,在三尺讲台上已走过15个春秋。刚入职之初,一堂特殊的培训课让柳世玉老师更加坚定了当一名好老师的信念。那是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讲授计算机操作基础,台下的“学生”是学校里已退休的老教授、老领导,柳世玉耐心细致地讲解示范。课程结束后,已经78岁高龄的老教授颤颤地向柳老师深鞠躬,其他学员也鼓掌表达谢意。柳老师说,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那是学生对老师发自内心的认可,更是老一辈教育者对后辈的激励,他在老一辈教育者的身上学到了谦逊和进取精神。
就这样,“我愿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这句话柳世玉老师说了15年,也做了15年。他始终坚持把家国情怀和专业教学联系起来,把课程思政元素与所从事的教育学专业融合起来,激发学生把个人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激励同学们奋发有为。他申报的“‘中国教育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获批校级课程思政改革首批项目。
柳世玉老师坚持“所学即所用,所研即所教”,在“高等教育学”“中外教育史”等教育学理论课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价创新和教学模式改革。同学们都表示上柳老师的课,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形成了创新思维,培养了专业情怀。“教师语言技能”课程上,柳世玉老师为了改进教学效果,帮助同学们提升语言技能,依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遇到重复找不同,强调不同”的重音规则,总结出简单易学的“柳氏音变口诀”,“以情带声、以声托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等作品情感处理方式。他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多年坚持“以赛代考”,既全面检验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又丰富了学生的临场经验。他把这样的语言技巧和教学改革整合起来,带着情感教学,使他的课堂成为了有爱的课堂。学生毕业多年,仍能熟练运用柳老师总结的口诀和规则分析讲解作品。
教学之余,柳世玉老师积极致力于推动校园传统文化传播。他参与策划并主持“通化师范学院诗词大会”,成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读诗、品诗、悟诗在学生中蔚然成风。他连续多年组织举办品牌比赛项目“教育科学学院学生教师语言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教师语言艺术的平台。他带领同学们朗诵经典、品读经典,举办教育科学学院首届经典诵读大赛,让学生在品读经典文化作品中感受古典文化魅力。他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四问读书会”,和同学们一同读书,定期分享读书心得,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左子昀曾在毕业告白中说:“柳老师,您让我明白了教师不是简单的职业,而是终身的事业,我将牢记您说的话,与书籍为伴,与理想为伴。”
也曾有很多高校向柳世玉老师伸出橄榄枝,但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这些学校或者地处经济发达的城市,或者给予我优厚的待遇,但是我知道哪里更需要我,哪里的学生更需要我。我留在这里,会有更多的学生和我一样,成为山区的老师;我留在这里,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改变山区的教育。”他的这种质朴的精神像温润的玉之光引领着学生的思想。他的学生毕雷说:“柳老师让我看到了一所大学该有的样子,让我知道了人生的价值应该向何处去!”只身奔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参加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的毕业生王国富说:“2008年汶川地震后,柳老师每周讲述的抗震救灾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让我坚定信心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君子如玉、切磋琢磨、塑己塑人,柳世玉老师正是以如玉的坚守和温润滋养着学子的心田,践行者一个教育者的初心和誓言。
今天,一起纪念!
三分钟了解“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
媒体看通师|吉林卫视“身边发现”栏目展示我校长白山满族剪纸成果
通师
责任编辑/盛晓雯
排版/刘文欣
主办单位/校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