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吉鸿昌——铁骨丹心镌史册

长春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党史故事】吉鸿昌——铁骨丹心镌史册

长春师范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吉鸿昌

(1895年10月18日—1934年11月24日),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西原村吉家巷。

长春师范大学

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向国民政府发难。

经党组织同意,吉鸿昌与南汉宸、宣侠父等一起拟定了暴动计划,准备将在江西的吉鸿昌旧部两个师调回河南,与河南当地的地方武装结合起来,进行暴动。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长春师范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一瓷碗表决心

长春师范大学

在宁夏自治区的一个档案馆里,一张瓷碗照片总会吸引人驻足留意,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瓷碗上烧刻的一行字——作官即不许发财。碗的主人是吉鸿昌。另一张照片上,吉鸿昌一身戎装,身姿挺拔,眼神坚毅,岁月涤蚀的斑驳印记难掩铮铮铁骨……

那年,时逢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吉鸿昌闻讯立即回国寓居天津,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不久,他整理出版了《环球视察记》,借以抒发他忧国报国的热情。同年4月,吉鸿昌在北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共产主义战士,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33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依靠苏联的武器支援和集合东北义勇军在张家口宣布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兼第2军军长。败退的热河军,蒙古族武装,察哈尔当地民团和一些当地的土匪武装建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旋任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伪军进击,在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城池后,吉鸿昌又指挥部队向多伦进攻。7月12日终于收复多伦。

1933年8月26日,吉鸿昌率领3000多人试图去商都同抗日同盟军高树勋会合,建立苏区。但遭到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苏区因而无法建立。吉鸿昌无奈之下找到了方振武,准备一同进攻由国民革命军驻守的北平城。9月21日,行进到日军和国军交界的非武装区。日军飞机投放传单,要求吉鸿昌部队3日内离开,不然派兵剿灭,吉鸿昌在3日内离开了。10月10日,吉鸿昌部队在进攻到北平附近的昌平被中央军伙同晋军、西北军包围,军队大部崩溃。

吉鸿昌战至10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为了保存抗日实力,吉鸿昌与方振武到国民党第32军驻地商震谈判。不料,蒋介石却电令商震把吉鸿昌和方振武押送北平审问。途中,吉鸿昌用计使方振武脱身。车行至北平城外,押送人员在吉鸿昌感化下,冒险放走了吉鸿昌。随后吉鸿昌避往天津,却被国民党逮捕。

后来蒋介石密电北平军分会,下令对吉鸿昌“就地枪决”。上刑场时,吉鸿昌用树枝作笔,在地上写下了最后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随后英勇就义,年仅39岁。

长春师范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三封信耀后人

长春师范大学

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吉鸿昌用铁骨丹心,用英勇无畏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可以追怀的历史篇章,也成为照耀后人不畏艰难、勇敢前行的精神火种。

长春师范大学

一个英雄一则信条,炎黄子孙要铭记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不怕失败,吉鸿昌将军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坚持自我,克服挫折,赢得人生。

长春师范大学

资料来源:百度

编辑校对:张铁馨

指导教师:赵士初

长春师范大学

一起追寻红色记忆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吉林本科院校-长春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长春师范大学-【党史故事】吉鸿昌——铁骨丹心镌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