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的白杨树,长白山的杜鹃花,大漠之夜阳关柳,我的北方美人松。
枫叶正红,大雁飞走了,老师,我总是想起你;繁星升起,你的歌声,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音乐能够鼓舞人生、震撼心灵,然而音乐总有终章,如今尚德义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留下美好的音乐作品继续传唱。
2020年10月14日凌晨2时,著名作曲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退休教授尚德义,因病医治无效于吉林长春逝世,享年89岁。
尚德义教授生平
尚德义,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2年生于沈阳,5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吉林艺术学院教授,1998退休后特聘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工作,培养了众多的作曲人才。除创作部分器乐、钢琴作品外,主要致力于艺术歌曲、花腔艺术歌曲及合唱歌曲创作。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先后创作了包括《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科学的春天来到了》《春风圆舞曲》《火把节的欢乐》《七月的草原》等不同地域多种风格的花腔歌曲近30首;创作了《祖国永在我心中》《喀喇昆仑》《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老师,我总是想起你》等艺术歌曲20余首;还创作了《大漠之夜》《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等合唱作品17首,总计发表声乐器乐作品200余首。
尚德义教授的童年是在兰州度过的。解放前的兰州是西北的中心,也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聚集着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人才,文化艺术气息浓厚,古老的黄河文化、多民族的交融更是滋养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其青少年时期艺术气质的养成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1950年,尚德义教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来到吉林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一边从事教学研究,一边继续音乐创作。
丰厚的创作成果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蜚声世界,受到了所有乐迷的爱戴。他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大师和花腔歌曲的开拓者”,在现当代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创作了近三十首反映西部的作品,其中合唱歌曲《大漠之夜》在2001年荣获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第一名。这首歌曲的创作可谓“十年磨一剑”,六十九岁的尚德义教授前后进行过多次修改,最终以完美的艺术性、剔透的审美价值、浓郁的艺术风格、新颖的时代风貌获得了业内专家和评委们的高度评价。
合唱曲《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享誉音乐界,2002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上述两首合唱作品作为第四届和第六届国际合唱比赛和我国各类合唱比赛的规定曲目,传唱海内外。2004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合唱比赛中,《大漠之夜》让所有的国际评委们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的《七月的草原》《火把节的欢乐》《向往西藏》《牧场情歌》《盛世百花开》等作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和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音乐厅被演唱并入选当地各类歌集与音像制品,赢得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退休以后,尚德义教授回到兰州,选择继续为音乐奉献——他总是说:使命还没完成,要把余辉放在最需要的地方。给他一张桌子,一本线谱,一架钢琴,生活上无所谓,吃饱就行。音乐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就是一切。
2012年的冬季,学校为尚德义教授举办个人声乐作品音乐会,那悠扬的乐曲和歌声留在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尚德义教授说:是奉献的信念支撑我,长久地走在艺术道路上。这份执念,令他始终坚持在音乐创作的第一线,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乐章。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这样评价尚德义教授:“尚德义同志的追求是美好的、真诚的,也是高尚的。他名如其人,有德有义,有那种高尚的境界……他是为祖国和人民去追求真、善、美。要发扬尚德义教授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的精神”。
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原主席、作曲家、理论家彭根发也曾评价尚德义教授:“尚先生是新中国花腔歌曲创作中有开拓意义的作曲家。其花腔歌曲创作题材之宽广、音乐风格之丰富多彩、民族风格之鲜明、创作技巧之娴熟、广为传唱的歌曲数量之多,在新中国当代作曲家中无人出其右,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在艺术歌曲题材的开拓、合唱歌曲写作的成就,足以在新中国歌曲史上占有应有的地位。他创作的许多艺术歌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突破时空的局限而成为传世之作。”
尚德义教授用他的灵魂、精神谱写了一曲完美的人生乐章,他的作品将永远传唱,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433期
温度 情怀 视角
审核丨吉林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总策划丨劢劢
策划丨郑艺
文案丨乔春来
资料来源丨音乐学院
编辑丨陈华亭 宋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