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帮扶 携手共进奔小康

吉林建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凝心聚力促帮扶 携手共进奔小康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部署,2016年吉林建筑大学对龙井市东盛涌镇勇成村和石井村开展包保脱贫帮扶。学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与优势,紧紧围绕包保村空心化、老龄化、缺少劳动力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脱贫帮扶工作。着重从医疗、教育、产业三方面入手,积极规划实施“三条主线”扶贫工程,即多元化的“造血式”产业项目助力精准扶贫,以乡村勇石校地品牌建设带动脱贫攻坚,以学科优势促进脱贫攻坚等重点项目进行特色扶贫,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贡献了建大智慧和力量。

吉林建筑大学

1

以上率下,政治责任牢牢扛起

学校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投身到脱贫工作中。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主动纳入学校全局工作。制定了《吉林建筑大学脱贫帮扶工作实施意见》,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挂帅的领导小组,选拔优秀干部、教师担任第一书记。

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文件

五年来,学校先后召开党委常委会20次、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5次,专题研究调研指导包保村脱贫攻坚工作,并提出具体要求。学校党委书记崔征、校长戴昕带队,组织学校脱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赴包保村实地调研8次,分管脱贫工作的校领导带队赴包保村实地调研60次,学校各级党政干部及大学生志愿者入村落实帮扶项目203人次,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贫困户次数124人次,参与帮扶结对干部19人,累计走访183户贫困户家庭。

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脱贫攻坚重要问题

吉林建筑大学

党委书记崔征就精准扶贫问题作专题报告

吉林建筑大学

校长戴昕带队赴保包村调研走访

吉林建筑大学

师生入户调研

2

规划多元化“造血式”产业项目,打造勇石校地品牌

勇成村和石井村的村民大多年老多病,两村是经济水平极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几乎无任何产业收入的国家级“贫困村”。共同在册贫困户183户245人,贫困户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

学校党政领导多次踏查、反复论证,确定了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通过深入研究两个村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结合土地集约流转情况,提出了投入200万元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的造血式扶贫项目——勇石校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全面动员学校教职工爱心捐款,为勇成村和石井村183户贫困户筹集股金,让村民不掏一分钱入股农机合作社。产业项目覆盖了学校包保的全部贫困户。2016年至2020年农机合作社产业项目总收入99.812万元,其中52万元转入勇成村和石井村集体,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8万元用于勇成村和石井村45户66人贫困人口缴纳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养老保险;18万元用于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股金分红,人均2700元。

吉林建筑大学

我校精准扶贫项目勇石校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利用当地苹果梨种植优势,学校帮助两村果农建立了勇石校地果树种植合作社,注入资金8万元。同时帮助果农与大型超市签订供货合同,让学校教职工帮忙订购和宣传勇成村苹果梨,组建大学生项目团队注册“勇石校地”苹果梨品牌,打造品牌标识、商标、包装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品牌+高校+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从2018年开始,在每年扶贫日到来前都举办吉林建筑大学勇石校地扶贫产品推介会。同时线上直播,拉动学校勇石校地扶贫产品微店的销售。2018年至2020年,勇石校地品牌苹果梨销售额达108万余元,带动就业120余人次,为参与合作社生产的村民发放工资45万元。产生产业项目扶贫效益金24万元。项目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等一系列经济效应。

吉林建筑大学

“勇石校地”苹果梨

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举办扶贫产品推介会

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教职员工积极踊跃购买扶贫产品

五年来,勇成村已形成以勇石校地品牌为核心的多元化“造血式”产业项目,在实现贫困户分红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大力带动村民就业。在勇成村设立了勇石校地苹果梨分拣扶贫车间,组织了建档立卡贫困户5人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35人在此工作,日均工资120元。成立了众禾农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勇石校地商标;建立众禾拼多多商城;成功申请进入国家扶贫产品目录;入驻832贫困地区扶贫产品销售平台;申请加入第一书记协会,参加第一书记代言活动。

吉林建筑大学

村民在分拣扶贫车间工作

如今,两个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落后村”变成了州级“魅力乡村”,由原来的“贫困村”变成了整体“脱贫村”,2016年勇成村和石井村的183户245人全部脱贫,2017年整村出列,2018年经省委省政府考核通过,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

3

推进教育强民,实施乡村义诊计划

学校把教育科技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任务。

五年来,勇成村和石井村成了学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016年至2020年,大学生志愿者入村帮扶230人次。

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帮扶活动

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学校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驻村创业,既可以将新知识、新技能传播给农民,又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问题,同时,创业大学生也通过与电商企业合作,将村民的土特产品、民族食品等在网上平台进行销售,实现品牌经营,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吉林建筑大学

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针对两个村医疗技术落后、群众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学校还实施了乡村义诊计划,设立了专项医疗扶贫基金,用于医疗与卫生帮扶项目。自2017年开始,学校每年都聘请吉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位专家教授,在学校党委领导及学校扶贫工作队共同组织下,送医下乡为两村全体村民开展免费义诊赠药活动。累计医疗帮扶资金13万元。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开展精准扶贫义诊回访及赠药活动

目前,勇成村、石井村村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水费、取暖物资全部由村集体承担,每年年末村民都能收到村里发放的米、面、油,村民家里的大事小情样样有人管,形成了有困难**必到、必解决的良好干群关系。

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为贫困户发放慰问品

4

助力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计划

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在两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进行规划、设计,目前两个村都建设了标准化村级组织服务站、文化广场、卫生计生室和能安全饮用的自来水。路灯、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覆盖,道路、水利电网、厕所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2016年至2020年累计争取帮扶资金1699万元。帮助包保村改善公共服务设施25项,帮助包保村改善基础设施20项;帮助包保村改善人居环境18项。

学校在积极推进包保村脱贫帮扶工作的基础上,还将扶贫工作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延伸。2016年12月,学校与龙井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以学校智力资源优势为依托,与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在人才、科研、产学研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包保村所在地龙井市东盛涌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为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村”。

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与龙井市人民政府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

2021年,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后确定勇成村和石井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学校组织专家通过设立横向科研课题,以共建示范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项目为抓手,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为两村制定《勇成村和石井村旅游规划方案》并通过校内专家的论证。该方案集旅游服务、特色美食、民宿住宿、乡村体验及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可形成旅游网络,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拓展乡村产业增收渠道。

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特色扶贫

5

尽锐出战一线,实施干部锻炼计划

2016年4月,学校党委选派学校团委副书记周佳和建筑与规划学院林铓副教授分别到勇成村和石井村任“第一书记”。两人都在第一书记岗位上工作超过五年,至今仍坚守在扶贫一线。他们用主动承担和勤奋工作为贫困村的发展倾注了心血,付出了真情。2019年,周佳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授予“吉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被省委宣传部和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授予“吉林好人、脱贫攻坚先锋”荣誉称号。2020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吉林省第十六批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林铓于2017年被吉林省委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评选为吉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选为吉林省第七批次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层次)。

吉林建筑大学林铓(左一)周佳(左二)与村民商讨农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更是两村新生活的起点。学校将重担当、践使命,创新工作举措,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思路,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找准产业定位,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为两村绘制幸福生活蓝图,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吉林本科院校-吉林建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吉林建筑大学-凝心聚力促帮扶 携手共进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