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琦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哲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哲学系优秀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山西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德育”微信平台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1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曾获“山西省高等教学改革”一等奖、“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校级“教学风范教师”、校级“优秀教师”称号。主持完成省部级思政教学改革课题十多项。
以梦为马 踏歌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白琦瑞老师说,她就是最幸运的那一位!从小学到大学遇到的好老师有李进章先生、刘世民先生、王熙先生、丰子义先生、仰海峰先生,白老师扳着手指如数家珍,她说最爱唱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正是这一个个的好老师构筑了白老师生命中的母题。
一场辩论定“终身”。1987年,白老师是临县一中的一名高三学生,身兼班长、学生会主席,是省优秀学生干部。正忙于备考学习之时,经过一场面试被保送山西师范大学。她清楚记得当时有来自省、市、县教育局领导,山师大教务处长、本校的书记、校长等领导。山师大教务处长问她,“你这么优秀,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工程师或者科学家,当一个老师不是屈才了吗?”她说:“也许我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工程师或者科学家,但是,如果我成为老师,可以培养更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岂不是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吗?”县教育局长总结说:“这是一场很好的辩论会”。正是在那次专家云集的面试会上,白老师无比坚定地选择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白老师戏称自己是,一场辩论定“终身”。这是一个为师者多么质朴又坚定的信念!进入大学以后,白老师选择了思政教育专业,遇到了专业的教育导师,了解到一个老师不是只做教书匠,而是教书育人,成为教育家。外号“魔鬼班主任”杨海蛟老师陪伴她们班成为了全校唯一四年坚持上早操和上晚自习的班集体;系主任刘志和对每一个学生事无巨细、“过耳不忘”,十年聚会时,不仅能叫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还能说出你家是哪个村;“太岁头上敢动土”的张万学老师,带她们实习,要求写好教案,面墙背8遍、小组背1遍、大组背1遍,第11遍才可上讲台。说“太岁头上敢动土”是因为张老师作为系里的老前辈,不仅教训学生,也敢教训班主任还有系里的领导,但大家都不怕他,反而都很敬重他。从班主任到系主任,耳濡目染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对白老师后来的教师生涯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陶”思政不了情。白老师说,使她坚定不移走思政教育这条道路的,是“二陶”校长。一陶就是校长陶本一,二淘是陶校长改革开创的淘汰制。1991年师大毕业,在太原路上偶遇陶校长,她主动报上班级、姓名,问校长可否到自己工作单位看看,没想到陶校长二话没说,跟随她到学校了解工作情况,一路上嘘寒问暖。这令白老师一生感动。她说:“我经常说做教育就是要做教育家,但其实我不知道教育家是什么样子?感觉很遥远,你知道吗?这是顿悟。突然明白了教师和教育家的区别,工作和事业的区别,身边的老师们这种亲力亲为、品德高洁、严谨执着的工匠之心和教育情怀,这就是教育家。”
润物细无声,常怀眷眷之心。书桌上有张照片,白老师说是她的亲学生,她是班主任,目测有十位小学校长,这是她工作以来带的第一届学生,她说:当老师真得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时除上课剩下的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陪读、阅周记、谈心、辩论、打扫卫生、家访,连中午时间都要教学生跳舞,搞得自己没有谈恋爱的时间!现在同学们有事,无论是工作还是家里的事,都要询问过来。白老师说,都习惯了!她带过的学生,都是这样啊,一位财大成教学生孙俊福,坚持二十年逢年过节发信问候,我一直没有对上号,我也一直回信交流!现在互联网时代,为教育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条件,前两天,一位学生微信里说:“这段时间新城校区缺个政治老师,我们三个老师都不想去,其中一个被开了,我也不想干了。”白老师说:“你想想,环境差的地方也许越能够彰显自己的能力,考验我们是否有事业心、真诚心,只要塌下心来做事,不要好高骛远,坚持去做用不了几年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和别人不一样。”学生回信:“白老师,我立即服从学校安排,我真的是听您一说如醍醐灌顶!”从教三十年,桃李满天下,对学生的大小事情,她总是认真思考回答,从不怠慢,白老师总是给学生以春风化雨般的温暖。
以工匠之心筑教育之路。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方面讲学问,一方面效力社会。在大学时白老师就利用暑假带领同学到方山县教育扶贫,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向学校提交教育扶贫调研报告,得到学校的大力表彰。2016年,白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研发山西省教育厅“两学一做”网络平台,进行设计、收集、审核、发布一体化建设,此项目成功运作至今。白老师要求研究生要学以致用、与社会接轨,她的研究团队,经常调研中小学思政教育情况,与三所小学结对子研讨做课题,她们建立了“自愿者教育帮扶队”,同学们说跟白老师学习有话说、有事做、有活力、很充实。白老师还带她们做茶道研习,有趣有味。白老师说他做教育只是喜欢。热爱,可以点燃生命。她把“热爱”凝聚成一颗赤诚而又宁静的“匠心”,春耕夏耘,勤勉不懈,一路欢歌。
精益求精 贵在得法
20年弹指一挥间,白老师回忆她刚来财大时,山财很牛,山财的老师更牛,老一代的教授学术顶尖、享誉全国;好多年轻教师每周聚在一起研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问题等,学术氛围浓厚;山财的财会专业在省内和全国也名列前茅。当时,白老师连续几年被省里聘为教师资格讲课组评委,发现很多老师授课并不规范,更谈不上创新教学教法。这就成为白老师明确今后研究方向的契机。从此,她投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中。
幸福悄悄地来。翻开白老师的教学后记《幸福悄悄地来》,就“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解”的问题,课堂上展开热烈讨论。师生互动、相互学习、博采众长、深加工、再内化的高峰体验式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目的。本次教学,至少有三点收益:一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对大学生而言,不只是个学习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个人事业、爱情、前途、未来的综合性问题;二是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提升的信心,从他们的发言交流当中,感受到他们独到的见解,他们在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发现学生们其实是喜欢发表自己想法的,他们是喜欢这种互动方式的;三是学生心理健康得到改善,通过学生的发言,积极上进的思想很快成为主流,个别懒惰、落后的同学被快速感染。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从这三个方面注重培养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和教学观。白老师的精彩一课,其实是和她的专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哲学思维教学法》研究分不开的,“我预感到从此以后会有精彩二课、三课的。”正是研究教学让她真正体验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向改革创新要活力。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只有“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才能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白老师说:“教学不能没有方法”,“课堂上自己就是主持人”,她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把教学与教研融为一体,以学习为中心,立德树人,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先后立项完成省、部级、校级项目10多项;提出“哲学思维教学法”、“哲学思维四环节一系统”协同发展教学法、“课堂学习实践”法、“课堂共同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完成了一般认为学校、课堂是象牙塔,去社会性、政治性的教学局限性;她坚持多年的“学生热点问题课前论坛”正是基于提升学生认知性、文化性、社会性、政治性的实践展开的,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挑战课堂教学“黑匣子”。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白老师认为:研究课堂教学是真正打开“黑匣子”和“玻璃盒”的关键,当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执着于寻求教学的规律、冷冰冰的符号以及模式数据、沉湎于科学世界的教学研究时,难免有意无意地遗忘了教学的现实生活世界;教学研究就变为一种纯粹的知识游戏,对改进现实的教学来说只能是隔靴搔痒。教师作为教学者、研究者亲自走进课堂,去钻研师生直面的具体的实践课题,统一“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进行“体验式研究”,采取民族志、行动研究方法,在课堂上用心感受学生的接受效度,通过学生课前热点问题论坛、互动交流、以及微信短信多媒体的方式,了解学生,记录自己的内心世界,及时解决教师和学生共在的课堂教学问题。打破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研究繁荣,课堂教学衰败”的现象。白老师说,这项研究很艰难、很挑战,但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坚定信念 敬畏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
教育就是永不放弃。白老师说“一花一菩提,一人一世界”,“教育就是生活,打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真正的教育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和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互联网+时代,教育问题正在走向多元化、复杂化。白老师用“精准教育”法、“追踪教育”法帮助学生解决学生身份认知、情感困惑、沉溺游戏等问题。从改变学生的三观以及生活、经济上的实际帮助做起,她说:“教育就是永不放弃”。这些问题的关注一般都是耗时费力,持续时间较长,有的达到4—5年以上。白老师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们爬山、给孩子们过生日、和孩子们一起复习考试等,从未想过回报。从精神上改变一个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也身心疲惫,但是她说,当你发现“带好一个孩儿,欢乐一家人”时,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每每体验“教育就是永不放弃”的信念时,一个教师的价值感也就充分的显现出来!辛苦是暂时的,而对于孩子、家庭、社会的影响却是恒久的。
教师是一场心心念念的相遇。白老师是这样阐释她的业余时间的,你说喝个茶、咖啡吧,不是和朋友就是和学生,喝茶离不开谈论中国文化:茶具、茶艺、茶道、茶德、茶故事、茶精神等等;喝咖啡又和时尚、现代生活分不开,它几乎是“力量与热情”的代名词。正是通过这些“生活智慧”使得学生在领略文化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理想愿景、积累文化资本、浸润文化关系,反思人生,不断体验其中的智慧;从而型塑“价值观念”,这就是“文化成人”,其实就是一种教师在传授文化上的责任与担当。就拿旅游来说,每到一个地方,书店、大学和博物馆都是必去之地。印象最深的有:体验台湾不打烊的诚品书店,喝咖啡度通宵;印证哈佛的图书馆是不是凌晨4点看书的人还很多;在开罗博物馆探寻金字塔的痕迹;前一段时间去梁家河,一定要排队坐一下习总书记睡过的炕……,这种 “身体游学”是一种动态意义上的自我教育,可以开阔人的眼界,“游学”应该是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的本质,像苏格拉底那样,当被询问来自何方时(不说雅典),答以“世界”。所有的出行,就好像是带着任务来着,时刻准备着回到课堂时,便于和学生互动,能给学生说出个一二三来。再说平时翻短信、看视频、学习网上课程,真的是都在备课。上学期,由于疫情都在家里上课,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不是要取代实体教学甚至取代教师。白老师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完全依靠技术只能将人陷入创造的枯萎、灵性的凋落、智慧的缺失。白老师说,在疫情期间,她除上课外,多次语音、视频和学生聊天,了解学生家庭、村里、县里所在地的防疫情况,鼓励学生做志愿者,参与抗疫活动。聊天其实能使人产生学习的愿望,是“深度学习”。学生也好,老师也罢,人只有产生学习的愿望、遭遇学习的情境、对经历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理解就是学习。聊天往往源于人经验的积累、思维的参与、反思的总结等自然完成“深度学习”。学习没有止境,无法达到真理,但可以不断走近真理。有人说,教师就是一场单恋,白老师说:“无论你走到哪里,心里永远会有学生的影子,教师只要愿意和学生交流互动,必然会是一场心心念念的美丽相遇。”
把敬畏课堂当成一种信仰。长期以来,人们对课堂教学有种误解,以为招募优秀的教师,或是博士上阵就可以实现教学改革了。真实的问题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在课堂上教师的热情和态度比才华更重要。课堂教学研究越是执着于寻求“教师应该怎样上课”的普适法则,越是脱离了具体的课堂,越是遮蔽了教学的复杂性。课堂教学不是靠宏大的教学理论规律,也不是靠研究者的权威地位。只有教师亲自走进课堂,研究师生活生生的教学生活, 还“课堂以本来面貌”,重视“每个学生的言行”,体验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诠释教学活动的全部意义。让 “我们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创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敬畏课堂当成一种信仰!
“咫尺匠心难”。在新时代,我们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这是一种社会风尚,是一种时代精神。在人生路上,白老师拥有一颗“匠心”,“择一事,从一生”,在教育事业大厦的建设和雕琢中,点燃生命,默默奉献,通往幸福。
夜深人静时,白老师仍敲打着键盘。在北大访学的一年里,没有午休过,每晚10:30她才随着人流走出图书馆。白老师幽默地说:“一堂50分钟的课,我感觉用一生来做准备都不够,总是在上课前一刻才能备好,看来笨鸟先飞都不管用,笨鸟必须飞到最后一刻”。采访结束时,白老师仍不忘叮嘱我们,人生一定要有目标,有目标感的人,没有人能够阻挡你前行的脚步!正值山财七十年校庆,白老师也为山财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
学院地址:延吉市朝阳川西部新城
招生电话:0433-32516163271616
微信平台:ybvtc2013
学院网址:http://www.ybvtc.com
电子邮箱:8678287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