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关注我们
课堂,
是金专学子每天都会打卡的地方。
为增加课堂趣味,
激发金专同学学习英语热情,
国际教育学院在笃学楼,
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校园家乡祖国
别开生面的“趣味课堂”。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到现场看看吧!
#课堂时刻#
课堂的破冰环节是妙趣横生的小游戏,
这一环节使略显拘谨的同学渐入佳境,
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
一时间课堂上洋溢着欢声笑语,
本次中外文化语言交流活动就此展开。
下一个环节是角色扮演,
相信不少同学都曾怀揣“表演梦”,
趣味课堂这一part帮他们圆了梦。
同学们在课上扮演了多个剧中角色,
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
更从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是小组讨论并发言,
在Helen老师营造的欢快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踊跃发言,积极互动,
轻松又和谐。
在同学进行陈述时,
Helen老师常以微笑鼓励。
并认真听取每位同学的回答,
指出其中的闪光点,
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同学们也在领略异国文化的同时,
酣畅地汲取了更多英语语言知识。
精彩的一课很快结束,
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本次活动的幕后情况,
课后,
我们分别对老师、外教和学生进行了采访,
接下来请跟随镜头的转换,
听听来自现场的声音吧!
国际教育学院李巍教授
问
请问筹备这个活动的初衷有哪些呢?
国际教育学院是主要立足于国际化人才培养,本次活动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国际思维意识,增强语言沟通能力,浓厚语言交流环境。通过这种文化浸入方式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碰撞出闪亮火花。 从国际化教育视角来看,要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必须提高专业人才国际化素养,我们努力通过互融、互鉴、互通方式,将国际特色文化融入到职业教育之中,为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问
请问本次活动筹备了多久?做了哪些准备和努力呢?
学院从今年上半年就一直在筹划,鉴于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搬迁新校区的客观情况,本次活动终于在新校区得以顺利举行。在整个过程中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获得相关部门通力配合,还有全院所有师生的精心布置与认真研究,巧妙设计与齐心协力,在此感谢所有参与者的热情投入和倾情付出!
问
类似这样的活动以后还会继续举办吗?如果有的话有哪些想要创新和更丰富的地方呢?
通过活动的组织,既体现了我校的国际化办学导向和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也展现了同学们对于国际人文的理解和热情,所以这类活动我们会持续开展。
希望未来以此为契机,在活动主题、参与人数以及活动频次不断创新发展,坚持多样性与互动性,为学生搭建更多的交流机会,为同学们的专业学习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外 教
姓名:Olena IURCHENKO(海伦)
学历:乌克兰籍语言文学硕士
问
这次来到咱们的新校区之后,有哪些感到惊喜的地方吗?
当然有,学校建筑的风格很吸引我,它让我想起我的家乡。校园很美很漂亮。并且在校园里引导标识清晰明了,不容易迷路,这点真的很好!
问
你认为中国学生与你们国家的学生有哪些不同?
中国学生很善良,很热情,有很好的学习基础,但是有的同学口语表达能力稍微弱了一些,而且不太愿意表达自己,但是内心却有想试一试的想法,有时缺少的就是一个平台或者一个机会,其实每一位同学都很好!所以我真的很高兴今天能够为他们讲课,并看到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
问
学好英语是不容易的,你有哪些学好英语的建议给中国学生吗?
中国学生普遍比较害羞、内向,不敢表达自己,其实只要你开口练习的越多,说的越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热爱学习英语,它会给你带来成就感,会让你看到自己有惊人的潜力。
问
你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生过那些有趣的事情?
我惊讶于同学们来自于全国很多不同的城市,在我的认知里,我以为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自己所在的城市,我只能说中国真的太大了,同学们来自很多不同的省份和地区,这与这次的主题也正好呼应起来,五湖四海,相聚在这个学校,一起度过最有意义的大学时光,我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
问
有什么想对咱们学校说的吗?(或者祝福)
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能够来到学校参加这次活动,这真的是一次很好的经历,我很喜欢,也很珍惜,也希望以后还有更多机会与老师和同学们接触,一起学习!也希望各位同学朋友,前途光明,越来越好!
学生
问
你在本次活动中有哪些收获?
这次活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了有关宇宙和星球的一些知识,也提高了我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加强了我们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同时,也让我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乐趣!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课堂会下课,
但学习从无止境。
希望通过此次趣味课堂活动,
让同学们对中外文化能有更深的了解,
拓宽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视野。
让我们继续努力向上,
并期待下次活动的开展吧!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ccfcmedia
编辑:王松
审核:房华
党委宣传部
金专大学生记者团
本期摄影:学生记者 任冠华 蒋赵旗 依尔兰 白静 聂文珂 由然
本期采访:学生记者 王松雪 李建设
本期编辑:学生记者 许培琳
本期文字:学生记者 曹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