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建党百年】“讲党史故事,传精神血脉”作品展播——(第十一辑)焦桐如柱

辽宁警察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致敬建党百年】“讲党史故事,传精神血脉”作品展播——(第十一辑)焦桐如柱

致敬建党百年

虚直明理共琴枢,鼓角号钟势破竹。焦尾绕梁留后世,文君绿绮配相如。泡桐长绿,睹树思人。一株稻穰禾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如今已是华盖如云。这棵茁壮苍劲的泡桐,枝繁叶茂,遒劲有力,粗壮挺拔,稳稳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这棵泡桐树就是1963年焦裕禄在兰考县治理“三害”时亲手种下的,大家亲切地称它“焦桐”。焦桐是长在兰考百姓心中的树,更是泽被世人的精神之树。

辽宁警察学院

撰稿:温雅涵(刑事技术系)王灏(侦查系)

讲述:韵婷格(侦查系)

辽宁警察学院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这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人生写照。他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带领全县人民摆脱贫困面貌,展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1922年8月出生于山东淄博。1946年入党,1962年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就在这样的关口,焦裕禄受到指派来到了兰考。

辽宁警察学院

焦裕禄

那时横贯兰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重重困难,像一副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任县委书记的双肩。焦裕禄把三十六万兰考人民装在心上,把九十多万亩土地走了个遍。

辽宁警察学院

焦裕禄亲自检查研究

调任到兰考的第二天,焦裕禄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一年多时间里,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跑遍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他带头查风口、探流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观察洪水流势;他率领干部顶风冒雪访贫问苦,为群众送救济粮款。肝痛得直不起腰时,焦裕禄便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强行送进医院。

辽宁警察学院

焦裕禄指导工作

1964年的3月,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高潮,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严重关头。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潮汹涌澎湃,奔向那正在被改造着的大地。他满腔激情地坐在桌前,忍着病痛写下: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想把兰考人民在抗灾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记下来,把兰考人民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记下来,把预见的兰考美好的未来描绘出来。但是,文章只开了个头,病魔就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笔,不得不再次入院治疗。临行那一天,由于肝痛得厉害,焦裕禄弯着腰走向车站,惜别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

1964年5月14日,不满42周岁的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临终前他提出唯一要求:“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裕禄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兰考的群众、兰考的斗争。

辽宁警察学院

焦裕禄与妻子

焦桐如柱,把泪成雨。注视着1963年焦裕禄种下的泡桐树,兰考百姓深切思念着这位踏实为民的县委书记。半个多世纪过去,焦桐早已成为兰考的地标,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辽宁警察学院

【本期创作团队】

辽宁警察学院

策划:马克思主义学院

指导:胡雪梅 李小洁 时劲雨

音频:王艺蒙 张笑庚 赵祉翔

图片:王尊 李齐 刘迪

文字:胡雪梅 温雅涵

编辑:刘博

审核:曹洪富 张红梅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辽宁警察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辽宁警察学院-【致敬建党百年】“讲党史故事,传精神血脉”作品展播——(第十一辑)焦桐如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