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汤汤,历史浩浩。1952年~2021年的岁月征程,沈航前进的每一步,都在赓续航空报国的红色基因,传承着心系祖国的精神血脉。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明年沈航将迎来建校70周年。70年初心不改!沈航始终秉承“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校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传承航空航天精神和优良办学传统,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己任,主动对接国家航空航天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70年精神传承!一代代沈航人赓续红色基因,以红色文化激励人,用空天报国优良传统感染人、教育人。为了讲好沈航红色故事、挖掘好红色资源,让红色精神润泽人心!小航家推出“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专栏,与大家一起走进“沈航红色故事”,让我们在一段段红色故事的讲述中,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沈航·建设
1972年,学校刚刚恢复办学,基础设施薄弱。对于水电,取暖,教室,实验室等公用设施的需求量增大,尤其是当时的教室除了有一间可容纳350人的阶梯教室外,其余都是只可容纳30几人的小教室。且大量原有建筑物多年失修,损坏情况十分严重,需要返修,因而房产,水电及取暖设施的管理和维修任务比较繁重。百废待兴之际,学校开始建设。
学校升格本科办学层次初期,学校教室、实验室和职工住宅严重不足。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完成了五万多平方米的建房任务。1980年,首先建造了一座2464平方米的“应急教学楼”,该楼可同时容纳30个班级的1200名学生上课。1981年,又建造了4870平方米的航空系教学楼,初步解决了航空、安全两系的实验用房和院计算站用房。从1982年开始还扩建了锅炉房、油库、加油站、水泵房、煤气站、商店、浴室等公用建筑。沈航人始终牢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初心,一直克服各种困难,奋斗在第一线,为祖国输送更多航空人才。
恢复本科办学初期,学校仅有教师127人。为扩大教师队伍,学校将在农村“插队落户”的58名教师全部调回,并于1982年开始陆续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调入一批教师。学校还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为兼职教授、选派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进修深造等形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得到较大改善。至1998年,学校专任教师已达474人,其中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5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61人。
学校不断为学生创造更加便利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建立健全学生各方面生活体制,于1985年建设的面积为437平方米的卫生院,对入校新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充分保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健康。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学校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既适合青年学生特点、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又坚持正面引导,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起到了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如1978年学生参观雷锋纪念馆、烈士陵园,1987年6月,老山参战英模报告团来校作报告;1982年5月,学生参加沈阳市大学生合唱节活动;1987年学生参加沈阳市五月鲜花文艺汇演,1983年10月,《沈阳航院》报创刊。此外我校还举办了文化艺术节,创作了校歌——《沈航之歌》等。学校深知思想文化对于学校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师生爱国报国情怀,不仅传递红色思想,渗透红色理念,也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传承红色基因的必要性,发挥了以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沈航在时光荏苒中越办越好,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断努力奋斗。
精品阅读
作者丨袁圣兰
朗读丨刘雨珊
排版丨杨子凌
校核丨隋长虹 崔鑫
编辑丨隋长虹
责编丨周永亮
小航家邀您一起为沈航助力三连击: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