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首歌曲中的百年党史|《我的祖国》

沈阳音乐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回望:百首歌曲中的百年党史|《我的祖国》

金曲中的记忆《我的祖国》

1956年,一部《上甘岭》电影,将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战斗的场景展现在了国人面前!43天的艰苦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打退了敌人数百次的疯狂进攻,他们以血肉之躯在上甘岭筑起了钢铁般的长城!其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气概,使国人无不为之感动和流泪!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画面,护士王兰在山洞中一边为志愿军缝补衣裳,一边用甜美的歌声唱起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随着那清澈优美的旋律,将每一位战士的思绪拉向了祖国的方向,那家乡的山河、微风、稻花以及艄公的号子仿若在旋律中浮现,感动着在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也感染着无数的观众。即便时光流转半个世纪,只要那动人的旋律响起,仍扣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那就是——《我的祖国》。

沈阳音乐学院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我的祖国》为电影《上甘岭》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

沈阳音乐学院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刘炽(1921—1998)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第三期音乐系学员,我国著名作曲家。在鲁艺学习期间,曾师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学习作曲和指挥,毕业后任抗战剧团舞蹈演员(舞蹈班副班长),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教员、助教,东北文工团作曲兼指挥,东北鲁艺(现沈阳音乐学院)音工团作曲兼指挥。1961年任辽宁歌剧院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文革”后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中国歌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协第二届理事等职。代表作品有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主题歌《英雄赞歌》、纪录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

沈阳音乐学院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1956年,《上甘岭》的导演沙蒙将电影脚本拿给刘炽,希望他可以为其谱写一首插曲,当刘炽看完脚本后大为震撼和兴奋,承诺会谱写一**喻户晓,妇孺皆知并且经久不衰的歌曲。他调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民众喜爱传唱的歌曲,从中选出了十首歌曲进行反复倾听和哼唱,最后从音乐家张曙创作的歌曲《卢沟问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国》的主题动机,并发展出前半句。

沈阳音乐学院

谱例1

沈阳音乐学院

谱例2

整首歌曲是以主副歌的形式进行创作的,主歌为女声领唱,旋律抒情委婉;副歌采用合唱,气势雄伟。4/4节拍,宫调式。

主歌开始的旋律动机将《卢沟问答》第一乐句进行改造,即先以婉转的旋律开始,而后八度跳跃,将旋律线条拉宽:“do-re-la-sol-sol-la”,“一条大河,波浪宽”的画面瞬间被勾画出来;第二乐句采用咬尾手法,并将旋律反向进行,与第一乐句呼应,其大二度、小三度的级进进行,使旋律温和飘逸,展现出了微风吹过、稻花香甜的田园景象;第三乐句继续咬尾,连绵不断的旋律线条,叙述着战士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亲人的思念;第四乐句先以五声音阶模进式上行,而后再向上四度跳进,让人仿佛听见艄公从远方传来的船工号子一般;随即,第五乐句再咬尾,并在“看”处以一字对二音作反向七度大跳,霎时,让原本上扬的旋律就此回归平缓温和,尤其是以清角为宫的下属方向离调,让柔美舒婉的旋律平添了几分色彩。同时,“看”字的下行七度走向,与其本身的“去声”音调也十分吻合。至此,主歌部分在一片温馨的意境中结束。整段主歌一字对多音的旋律,细腻婉转,悠扬飘洒,仿若一首民谣,随着电影画面,深深地打动着观众。

副歌四个乐句,进行曲风格的齐唱,速度稍快。从属音到主音上四度跳进的弱起旋律,昂扬挺拔。宫音占有核心地位,四度、七度等大跳音程,果敢坚定的节奏,使其铿锵有力,与主歌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是战士们对祖国的讴歌与礼赞!最后以饱满激越的情绪结束于主歌高八度的宫音上。

整首歌曲的基调与歌词相呼应,都是建立在志愿军战士的浪漫主义情怀以及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之上的。

其实,最初的歌词并不是乔羽的这一版,而是由林彬、曹辛、沙蒙合写的一段:

“祖国啊,我的母亲,

你的女儿,

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

战斗在朝鲜战场上。

.........”

当刘炽拿到歌词后,觉得过于抒情,并不能做到在民众间口口相传的作用,于是向沙蒙推荐乔羽对《我的祖国》进行重新作词,也就是当今流传的这一版。

乔羽是我国著名的词人、剧作家。所作歌词皆为佳作,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刘三姐》《难忘今宵》等。

沈阳音乐学院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乔羽在写完《我的祖国》的歌词后,《上甘岭》导演沙蒙询问第一句为何不用“万里长江”或“长江万里”,乔羽则认为这样写可能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亲切感,最终沙蒙认可了乔羽的想法。事实证明,乔羽对歌词中“河水”、“稻花”以及“白帆”的设定,也的确强化了战士对祖国以及家乡的怀念之情。

歌词总共分为三段,在第一段中,乔羽利用这些意像刻画出一幅由远及近的画面,从远处的大河、到中景的稻花,最后将镜头引出岸上的“我家”,而又在嗅觉上闻到两岸的稻花香,听觉上有那艄公的号子,视觉上则有船上的白帆。短短的第一段五行歌词,听众已被乔羽用文笔带入到一片美好的家乡风景之中。在进入副歌时点入主题,“这家乡即是我美丽的祖国”,因此第一段歌词以祖国家乡之美而为核心,让人为之亲切。

在第一段描写完景象之后,在第二段中开始了对人物的描写,将花儿般的姑娘,心胸宽广的小伙置身于历史大时代之中,开拓了歌词的视野与境界。当再次进入副歌时,歌词“这是英雄的祖国”点明了第二段的核心思想。

在第三段中,又将听众视野拉向广阔的风景中,“好山好水好风光、条条大路都宽畅”,在这片美好的国度,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表达了中国人民崇尚友好与和平,但如果敌人想要侵犯,伟大的中国人民就会奋起反抗,毫不退缩。第三次的副歌在此到来,“这是强大的祖国”,此时的中国不会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在最后一句“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又表达了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但同时也不畏惧敌人的枪炮。

乔羽所作的这首歌词,不仅文笔优美且深含大义,动静结合、虚实相间的创作手法,将祖国与“我”紧密相连,让听众得到情感共鸣,这可能也是歌曲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沈阳音乐学院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今天人们每当唱起这首《我的祖国》,依然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几乎每一个重要时刻、重要场合,总会响起这熟悉、亲切的旋律。《我的祖国》,镌刻的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已经成为永恒的时代经典。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人民出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2]吴明.乔羽披露《我的祖国》谜底[J].中国民政,1996

[3]赵爱平.《我的祖国》背后的故事[J].云岭歌声,2004

作者简介

沈阳音乐学院

丁怀夏: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指导教师:音乐学系 刘云燕

党史顾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苏久青

本文为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文/音乐学系 丁怀夏

图片/百度百科网

编辑/音乐学系 刘晓玉

校订/音乐学系 王 旭

审核/音乐学系 张 威

沈阳音乐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沈阳音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沈阳音乐学院-回望:百首歌曲中的百年党史|《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