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中
秋
节
宋古籍有云:“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并称我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秋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月窟图 朱梦庐
1886年
册页
纸本设色
纵33厘米 横33厘米
款识/月窟圖 夢廬
钤印/觉未(白文)
现藏于鲁迅美术学院
月
圆
月圆,在东方文化中,是节日里永远不变的主题。它代表思念、乡愁、爱情和团圆。
《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中秋的由來|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的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观潮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的传说|
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神话,给中秋节定下思念的内核,千百年来,中秋节承载了中国人的思念。
嫦娥图 张大千
1940年
立轴
纸本水墨
纵96厘米 横36.5厘米
款识/庚辰十月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之印(白文)
大千(朱文)
现藏于鲁迅美术学院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节选自《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人
圆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桂花闲落
不早也不晚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月满了,思念也跟着溢出来了
......
中秋之时
一家人坐在一起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吃月饼,赏月,便是中秋的仪式
这一夜
格外想家
......
中秋 月饼
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和饴
团
圆
花好月圆
剪纸
现藏于鲁迅美术学院
中秋节
我在鲁美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今夜,又见圆月
校园里
天地清宁
花儿收起它的美艳,变得素净起来
恰巧这时
你在,我也在
那轮满月
在你我间,定格
且与岁月,共久长
暑去,秋归。过去的日子,有奋斗,有感动,有成长,也有遗憾,离愁......今夜,无论你在哪里,眼前亦或天涯,只愿你 ......
人圆,事圆,花好月圆......
这一刻
海上
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值此月圆时分
祝全院师生中秋节快乐!
文字 I 邢瑛
视频I 逄劼龙
图片 I 李娇 耿萌萌
编辑 I 邢瑛 陈雪
审核 I 邢瑛 张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