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袁菘!

大连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他是袁菘!

大连理工大学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曾任学院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团支书、班长,现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博士生宣讲团成员、学院19级博士班长。

他,是一名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科研攻关者。紧密围绕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面向半导体材料高性能制造需求,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他,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学霸”。连续两年获得硕博国家奖学金,发表高质量文章24篇,曾获2021年辽宁省华育“大学生年度人物”、2021年“榜样大工学术科研奖”、2020年博士生“学术之星”、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研究生”等30余项荣誉称号。

他就是机械工程学院郭晓光教授课题组2019级博士研究生,袁菘。

大连理工大学

#1

致力科研攻关 关关难过关关过

“既然做研究,就要做点真东西,解决满足工程实际需求的问题,攻克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这是袁菘所在的科研团队郭东明院士对师生的期望与勉励。

从研一到现在,袁菘主要从事的都是单晶金刚石光辅助化学机械抛光加工机理与高效超低损伤工艺研究,为了能够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去除机理、揭示抛光机制从而为实验提供理论支撑,将反应分子动力学引入到金刚石加工仿真中;针对传统化学机械抛光加工单晶金刚石去除率极低的问题,提出了多能场耦合的光辅化学机械抛光的新方法,力争为我国在半导体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大连理工大学

在博士期间,袁菘以排名第一的身份获得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学术之星”。“我算是比较幸运的。”袁菘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就获得了该奖的提名,最终却失之交臂,而在博士阶段,他再次凭借自己的努力摘得该项荣誉称号。作为唯一一名获奖的二年级博士研究生,袁菘笑称:“其实我压根没想到自己能获奖,更不要说是第一名,后来想想还是有一些运气成分的。”

“幸运是努力很久才能发出的光”,这句话放在袁菘身上同样适用。在从事单晶金刚石高质高效加工工艺研究的过程中,他最深的体会就是自主科技创新的不易。作为一个纯工科生,为了更好地完成课题,袁菘甚至也会去本科生的课堂上蹭课。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阅读文献,了解物理、化学、材料、计算机等跨学科交叉知识。袁菘非常注重通过阅读文献、参加科研交流会议等途径拓展自己的视野。从2017年至今年5月,他阅读的文献大小已经达到了2.85GB。“前路一片空白,什么风向标都没有,到底朝哪个方向去努力,也没有先例来告诉你对错,所以只能不断尝试、从头到尾不断复盘,直到有一天觉得自己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然后才能慢慢做出突破。”

大连理工大学

#2

“斜杠青年” 是责任也是成长

作为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袁菘协助负责学院430余名博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我也有过做班长、团支书、学生会成员的经验,但让我去管理这些大部分年龄都比我大的师兄师姐,还是头一回。”尤其是近两年来,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他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从返校流程演练、返校攻坚、核酸检测、寒假离校返校工作、疫苗接种……参与学校各个批次返校工作,累计服务同学2000+人次。

作为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宣讲团成员,袁菘在加入宣讲团近一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团内宣讲次数最多、稿子写得最多的一位成员,同时也适应了在高校、高中、线上等不同环境中进行宣讲。他认为,在宣讲团的经历培养了他打磨稿子以及在台上演讲的能力。最让袁菘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第一次参加宣讲的经历:“我去试讲,发现自己的初稿和实际主题有所出入,当时我只剩最后24小时重新写稿、做PPT,于是和另外一位工作人员连夜赶工,好在最后完成了任务,也算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大连理工大学

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袁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扣时代热点,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唯一代表,联合清华、北大等十所高校进行云端宣讲。在这次宣讲会上,袁菘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结合“传承大工红色基因,弘扬大工精神”,从大工机械人两度(2008年、2017年)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到2019年袁菘所在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奖),再到他本人所从事的单晶金刚石高质高效加工工艺研究,讲述了一代代大工人筚路蓝缕,潜心投身科研,朝着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一目标不断迈进的伟大征程。

#3

心之所至 方能至善至诚

“对于我们做研究的人而言,初心当然不是去拿奖学金、拿荣誉称号,而是把科研做好。当你耐下心来,解决好你要攻克的难题,做出满意的成果,那其他的也就水到渠成了。”但与此同时,他也强调:“在我们这行,做研究的周期相对较长,所以一要耐下性子,二要克服万难坚持下来,三则是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大连理工大学

在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袁菘最常采取的放松活动就是游泳。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项爱好,更是一个排解压力、放松心态的过程。就连为什么选择游泳,他也有一番细致的考量:“游泳不会像打球、跑步那样出一身汗,相对比较省时间。有时候论文卡壳了,实在写不下去,就去游个泳,出来之后会感觉脑子特别清醒,能提高自己的效率。”

一路走来,“多重身份”不仅是不同的称呼,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力量。“不论做什么工作,每一份工作都代表着一份责任,要么不做,要做,就用心把它做到最好。”

文字作者 | 马维佳

图片来源| 受访者提供

编辑排版 | 马维佳

责任编辑 |周学飞 任亭钰

近期精彩内容

国庆放假安排,定了!

飒!大工人超燃军训现场!

@在连DUTers:少出行,避积水,远离树!

重磅!大连理工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发布!

九一八,大工人,未曾忘!

点击关注 了解大工动态

点赞、在看,养成习惯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大连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大连理工大学-他是袁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