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安全。让我们一起聚焦网络安全话题!
依法治网
全面构建网络安全制度体系
治网之道,法治为本,能力为先。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净化网络空间,必须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充分发挥法律法规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为网络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依法治网,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的网络安全治理格局。
出台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战略规划,制定发布网络安全国家标准289项,网络安全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组织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对存在严重问题的App采取约谈、公开曝光、下架等处罚措施,切实维护广大网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及保护工作部门,建立健全安全保护责任制,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和重要数据安全管理,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不断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国家网信办先后发布《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为依法治网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共筑风清气正的网络家园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国家网络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密切。自2014年开始,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连续多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围绕金融、电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网络安全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举办网络安全体验展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了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让网络安全知识和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织密保护人民群众网络安全的“防护网”,已成时代之需、现实呼唤。每个网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从自身做起,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从我做起
织牢网络安全“防护网”
近年来,网络犯罪呈高发态势,多种形式的电信网络诈骗,都是利用普通百姓亲近网络的心理,花样翻新,且能屡屡得手,致使很多家庭和个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国家在不断加大打击各类网络信息犯罪活动力度的同时,也提醒着广大网民,一定要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范,做到“五不”、“两核实”:
不轻信
免费了、中奖了、秒杀了、抢红包了、日赚500了……所有利益诱导性信息都不要轻易理睬;
我是领导、我是房东、我是公安、我是老同学、猜猜我是谁……所有装熟人的都不要轻易相信。
不回拨
客服咨询、详情请拨、专属通道……陌生信息中提供的联系方式,都不要轻易致电联系。
不点击
免费领取、视频相册、工作资料、低价抢购、升级下载、积分兑换……只要是陌生网址,都不要点击。
不透露
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电子邮箱、亲属联系方式、银行卡账号密码、上网登录密码等一切个人及亲友隐私信息统统不可泄露。
不转账
房补、车补、中奖、退税、银行卡积分兑换现金等不要贪,身份不核实清楚不转账。
核实转账请求
他人要求借钱、打款、线上支付、充值等,所有现金往来一定要当面或电话联系本人确认。
核实可疑信息
陌生可疑的短信、电话、QQ、微信、邮件等,只要拿不准,都通过线下营业厅、官方网站等官方渠道核实。
广大网民是网络社会的主体,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力军。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生态,离不开每个网民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享受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更要树立起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坚决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性信息。
筑牢个人网络安全屏障
!从自身防护做起!
往期推荐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改革开放精神
2022考研报名,正式开始!
2021级新生军训汇演完美结束!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两弹一星”精神
素材来源| 网信中国
编辑 | 王宇琦 校对 | 俞 伟
责任编辑 | 孔晓茵
审核 | 陈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