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长津湖》引发观影热潮,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深深致敬那些最可爱的人!
也许,你不知道,71年前那场战争的胜利中有我们大医人的努力和贡献。
1950年8月27日,朝鲜战争蔓延到我国东北的临江和安东(今丹东),学校师生员工纷纷举行集会声讨美国的侵略行为,并联合提出抗议书,在报纸上发表抗议文章。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10月30日,学校成立了抗美援朝委员会,迅速组建了旅大第一战伤医院,并全方位配置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设置500张床位,救治从抗美援朝前线运回的伤病员。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医院慰问伤员,视察救护工作。李震勋副院长亲自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到大连火车站接运伤员,每个人都充当了救护员、担架员、护理员和勤杂员。同时,学校组织医护人员支援第十战伤医院。
影片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伤亡惨重,令人心痛。没有战斗机,难以战胜不可一世的敌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学校师生员工纷纷站了出来,捐钱捐物,购买飞机、坦克和大炮,与全国人民一起加入到支援抗美援朝前线的队伍中。
11月初,学校组织了以著名外科学教授崔铭勋为队长的抗美援朝手术队,于11月下旬到达北满(现东北的北部地区),奔赴林口、鸡西、密山等地战伤医院,负责1500张病床的手术任务,冒着与影片中相近的严寒天气,抢救从朝鲜战场撤下来的伤员。手术队员们以高度的爱国热情、艰苦奋斗的作风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高标准完成了医疗和手术任务,崔铭勋等18名手术队队员荣立集体一等功。
1951年,接受为军委卫生部培养军医和中级技术人员的任务,学校快速抽调精干力量开展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这批学员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医疗救护工作,并迅速成长为军队医学领域的骨干力量。1956年,这批学员于从学校毕业,被授予军衔,分配到301医院等军队医院工作,迅速成长为军中医疗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有9人已成为将军。
1952年,美国在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进行了细菌战,学校组织广大师生成立防疫大队,奔赴各地开展卫生运动,组织扑灭毒虫、预防接种和防疫宣教活动。著名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校细菌学教研组主任魏曦教授,著名医学昆虫学家、疟疾学家、学校生物学教研组主任何琦教授等参加中央卫生部组织的美国进行细菌战的调查团,在朝鲜和我国东北开展两个多月的现场调查,以确凿证据揭露美军细菌战的罪恶行为,调查结果写入英国李约瑟博士率领的由国际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调查团《美国在朝鲜和中国东北进行细菌战的事实》的报告上。魏曦、何琦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6年2月,中央卫生部为魏曦教授颁发奖状。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期间宴请了魏曦教授。
反细菌战小分队
细菌学家魏曦教授(右)在朝鲜战地实验室向英国工人日报记者阿兰魏宁顿(左)讲解从美国侵略者撒布下来的苍蝇身上化验出来的副伤寒菌
1952年,朝鲜人民军卫生部部长表达对美国细菌战调查团检验组长魏曦教授(左)的感谢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给魏曦教授的奖状
2020年,学校叶英、王洪祥、朱正美等老同志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大连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的亟需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医科高校,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在74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向同行,从抗美援朝战场到支援国家三线建设,从抗震救灾到抗击SARS、新冠肺炎疫情,从援外援藏援疆援青到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医人总是坚定“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信念和传统,冲在前线,肩负光荣使命,铸就无悔丰碑,大医文化和大医精神在每个时代都焕发出新的风采!
来源:学校校史丨整理:张洪志
校对:苏越、张洪志、刘波
审核:刘波、何奇、刘景伟
总第12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