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学校决定封校管理,由于此次疫情不知何时能够稳定,因此,我决定承担起不解封不离校不换岗的重任。“哪里需要我,我便会出现在哪里”,我认为这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守候,更是一份爱!
坚守,责任所在!
在驻校第一周的工作中,我先后召开线上线下会议8次,为学生分发快递600余件,走访寝室30余个,谈心谈话40余人次,电话家访10余次。第一时间组建“人文抗疫志愿服务队”和“人文抗疫心理援助先锋队”两支专项服务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榜样引领作用,使校园防疫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制作《疫情防控倡议书》和《防疫要求“十必须”》,将防疫工作要求牢牢扎根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保障封校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序进行。
坚守,事无巨细!
封校之初,有部分同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情绪比较低落。得知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针对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地干预:面对学生因疫情担心课程和期末考试的焦虑,我帮助他们分析疫情形势,积极引导;线上网课时有卡顿,我出谋划策,解决难题;部分寝室晚上睡觉太冷,我与后勤管理人员及时沟通;晚就寝未能及时打卡的同学,我温馨提示,及时关心;校外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我在微信里不断嘱咐,送去关心。
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在疫情最关键的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时刻绷紧防疫这根弦,我与志愿者每天长达14个小时坚守在岗位上,提醒着周围的同学戴好口罩,毫不松懈。
为了使同学们能够适当的锻炼,我发起倡议,带领同学们晚上一起去操场跑步。
坚守,爱的传递!
学生的事无小事。我第一时间走进寝室,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辅导员老师就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将这份浓浓的爱融入到对学生的点滴关爱中。
同学们从最初对封校的抱怨,到挺身而出,积极抗疫;从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而产生的焦虑,到正确分析舆论,科学合理防疫;从抵触戴口罩,到主动申请作志愿者,提醒周围的同学戴口罩。我相信,这就是爱的力量,并且这份爱在学生之间也会不断地传递。疫情形势下,“人文伐木累”已然成为一个充满着爱的温馨大家庭。
驻校后,学生们送来了体贴的问候:老师,您真得在学校陪我们吗?您自己家里的事怎么办?您住多久啊?
是啊,家里该怎么办?事事难全,终有遗憾。我愿带着些许遗憾,用我的爱驻守校园,陪伴我的学生一起共度难关。
作者: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辅导员 李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