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整体摆脱了贫困,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作为辽宁省唯一农业本科院校,沈阳农业大学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派驻乡镇、乡村的扶贫干部为纽带,充分利用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沈阳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开辟“脱贫攻坚路上的沈农人”专栏,为您讲述一批批沈农人扎根农村广袤大地,坚持扶贫助贫,积极助力辽宁脱贫攻坚的情怀与担当。今天,我们来了解建昌县碱厂乡大窑沟村第一书记于维军的故事。
播下振兴“金种子”
记建昌县碱厂乡大窑沟村
第一书记于维军
2018年2月,于维军主动申请并被选派到建昌县碱厂乡大窑沟村援建。
于维军从小生长在辽宁朝阳的农村,对农村有着深深的眷恋。1992年他走出山村考入沈阳农业大学,1997年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就职于本校的分析测试中心。作为农村长大的山里娃,他的心里早早埋下一个梦想,那就是“学农业、爱农业、服务农业”;这个梦想让他在2018年3月,毫不犹豫地背上行囊走进了建昌县碱厂乡大窑沟村,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驻**。
于维军(右二)介绍村自然情况
转变身份后他很快适应角色,以擅长的养殖技术为抓手,规划“架子牛育肥示范场”集体经济项目。不忘初心、精耕细作,播种“乡村振兴的种子”,引领村“两委”班子和8个党组长起带头作用,提升党员的荣誉感和先锋模范作用。
大窑沟村的基层党建、村务公开、帮扶脱贫、便民服务、环境治理等多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形成以村“两委”班子带头、党组长参加、先进党员和村民代表参与的村级各项事务工作队伍,打下了乡村振兴的软硬件基础。
分析村情,规划养牛场
多年的实验室经历让于维军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他默默扎根大窑沟村,一切从基础工作入手,不追求快速效益,精心做好每一件事。下派驻村首要任务是身份转变、适应角色、走村访户深入调研,多次利用休息时间自费考察外省市农村畜禽养殖、有机肥生产、秸秆发酵、农牧产品加工、饲料生产、特色种植等项目。
于维军在大窑沟村田间考察
经过几个月深入的走访和了解,他结合当地乡村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具体工作思路: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为基础工作,调动“两委”班子和党员的积极性,以擅长的农牧技术为抓手,系统长远规划集体经济项目、人员构架等基础工作。
大窑沟是典型的山沟型乡村,他认为需要在“脱贫中注入振兴基因”。创新性地提出了“城边型乡村、平原型乡村、旅游型乡村、高原型乡村,山沟型乡村”5种乡村分型。作为沈阳农业大学的专业技术人员,他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以擅长的养殖技术为抓手,规划“架子牛育肥示范场”集体经济项目。以集体经济工作开展为纽带,发挥大窑沟村“两委”班子和8个党组长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和村民代表积极参与的村级各项事务工作队伍。
建养牛场需要场地,正好利用村里闲置废旧小学资源,2018年10月于维军规划申报“架子牛育肥示范场”集体经济项目。
“架子牛育肥示范场”集体经济项目情况
大窑沟村党支部书记厉福新说:“项目报告全是于书记一个人写,光一个可行性报告就帮村里节省了2000元。”2019年初,大窑沟村获得58万元资金支持,建牛场,购买架子牛30头。聘用本村建档立卡户饲养,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保持良性运转。
村里的贫困户梁广也想养牛,但因孩子上学、自己生病,手上没有多余的钱买牛。于维军就帮着协调扶贫贷款3万元。梁广对于维军很是感激:“于书记没少来我家帮我,我原来没养过牛,在养牛中遇到的防疫问题、怎样配饲料等,于书记都能教我。”
这种饲养模式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并将集体经济养殖场经营经验与其他村交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农民最关心的农业产业技术入手,将基层党组织生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凝聚了大窑沟村党员队伍,加强了村党支部建设。
精心管理,壮大集体经济
由于对集体经济产业项目精心规划,日常扎实运营,大窑沟村集体经济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并没有阻止集体经济项目运转。于维军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每天通过牛场舍内监控视频,观察牛群健康状况,及时指导调整饲养方式,同时利用在家时间,研究有机肥、秸秆发酵项目技术体系。
在集体经济稳步启动正常盈利后,于维军帮助大窑沟村继续申报2020年“村集体经济架子牛示范场扩建”项目,进一步获得40万元资金支持,用于扩大经营规模。同时申报的有机肥项目方案也获得资金支持,现已启动。
于维军到大窑沟村集体经济牛场查看新购架子牛情况
于维军总是放心不下养牛场,利用他懂行的技术优势,帮着购买饲料与工具,有时还不用村里花钱。管理养牛场账目的村会计李鹏对此一清二楚:“整个养牛场的设计都是于书记一手操办的,他自己花钱从厂家直接购买3吨饲料、40箱舔块。为牛场安装了一台锅炉,还买了一台小叉车方便烧锅炉使用,这些一共需要1万多元,于书记无偿献给村里了。”
养牛场的第一批牛出栏23头,挣了2万多元。精细运营,参与市场竞争,注重基础,引导村内原始力量参与集体经济运营,通过技术引领,挖掘内生动力,大窑沟村的集体经济初步具备独立运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集体经济的基础和原生动力已经形成,相信在未来的乡村振兴过程中集体经济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服务全县,技术帮扶结硕果
刚到村里时,村民们大事小情都来找第一书记,于维军对村民都很有耐心。有一次村里给几个贫困户维修房屋,村民马玉庭也想把自家的屋子修一下。这事反映到**那里,因为不符合条件不能给维修,**认为他家条件也挺好,屋子也能住,只是为了跟人攀比也要把屋子修一下,但是劝说不了。后来于维军接待了他,跟他语重心长地唠了几个小时,耐心讲解有关政策,问题化解了。
于维军在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树起威望,开展工作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村里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杂粮产业,他一说村民就跟着他出去学习,李祥军说:“于书记自己开车拉我们去外地的杂粮合作社参观学习,回来还请我们到饭店吃饭,吃饭前他就说‘今天中午饭我管,你们谁也不许说话’。学习回来挺受教育,我们这适合种杂粮。”
于维军为村民作养殖技术培训
虽然他的派驻工作具体到村里,但他的服务意识顾及全乡乃至全县。于维军将所学动物生产知识与实验技术结合,对于农牧技术体系应用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发挥沈阳农业大学的优势。并与省内其他驻**互帮互助,为其他地区的下派干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在面对繁琐的脱贫攻坚工作和困难时,他能够时刻牢记梦想,牢记初心,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积极热情地沉浸在驻村工作中。在驻村期间,于维军主动牵头举办多场线上、线下等视频讲座,提高了服务农村的效率。在农牧业技术方面不但为碱厂乡的其他村服务,还多次应邀为建昌县其他乡镇提供技术支持。平时也通过微信为其他市县有需求的第一书记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有着沈阳农业大学在农作物和畜牧业行业等优势专业强大的技术支持背景,于维军将沈阳农业大学优势资源对接给其他下派第一书记,从点到面支持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全面开花结果。
点击关注,了解沈农最新动态
推荐阅读:
厉害!沈农教授命名的草莓新种!
沈农人|虞正迪:无悔的青春承诺
沈农要闻|学校召开疫情防控及校园安全工作会议
应对极端天气,沈阳农大提出《阴雪天气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请转扩!
编辑:孙洪澍
文字图片节选自《决战脱贫攻坚
——沈阳农业大学第一书记风采展》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新闻宣传中心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