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帅彤泽,现任理学院2018级物理1801班团支部书记,曾任沈航天文社18级社长。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连续六次获校综合一等奖学金;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美国数学建模竞赛H奖等三十余项荣誉。共发表三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一篇。以第一发明人或著作权人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及两项软件著作权。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推免资格,现已保送至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在寂静的夜晚,仰望璀璨的星空,探索浩瀚的宇宙,是赵帅彤泽从小就有的航天梦。物理学作为航空航天的基石,为探索宇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踏上了追梦的道路。
她怀揣着梦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校期间,在全面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阅读了大量的相关学科文献资料,广泛涉猎物理学科相关知识,既夯实了专业基础,又有效拓展了个人知识面,为日后科研和竞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当学习中遇到难题,她都会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为她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通过她的不懈努力,以考试课平均95分的成绩,三年来一直保持院系第一,其中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课程取得满分,连续六次获得校综合一等奖学金,连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及标兵。
焚膏继晷,力学笃行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虚空。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她就清楚地认识到,仅凭学习成绩优异是不够的,还要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竞赛是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端,也是她科研经历的开始。她放下成绩的光环,在科创的道路上从零学起,从不知所措到熟练掌握MATLAB等软件,并先后参加了物理学术竞赛、物理实验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磨炼,使学为所用,化虚为实。同时这些实践活动也加深了她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帮助她找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提高了学习能力。
竞赛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选题调研到确定方向,设计研究思路,再到真正上手尝试,从失败到反思、再到尝试,这是一段漫长且艰辛的过程。格物求理俱乐部为她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实验室里总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她在这里还有许多同样热爱物理,对科研竞赛充满兴趣的志同道合的同学,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是这里的常态,与指导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使她的思维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一次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时,团队先期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收集了许多数据,她与队员深入讨论,但是一次次运算的结果都不尽人意。失败固然让大家感到失落。而她却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加上队友间的相互帮助与鼓励,使团队重振信心。最终,经过三个不眠之夜的奋斗与摸索,她和她的队友们突破了难题,参赛作品斩获了从辽宁省数学建模二等奖,到亚太地区数学建模二等奖,再到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在科研面前,她展现出了女强人的一面。物理学术竞赛是她第一次带队参加比赛。比赛时,她的团队选择了一道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求解很困难的物理问题。最开始的几个星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已经开始撰写论文,他们仍毫无思路。但他们没有因对手的强大而退缩,毕竟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在最后时刻提交了校赛论文,并以排名第二的成绩被推送省赛。
在后续的省赛中,要求比校赛严格得多。团队查阅了很多文献,但很少有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这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而他们凭借不服输的精神,改变了研究思路,创新性地对系统进行了近似与简化,设计并进行了多次实验,通过选取特殊状态,成功建立模型。经过认真地理论实验分析及论文撰写,他们获得了省二等奖。赛后,她通过计算机对更多种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与扩展,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她将其制作成软件,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
科研极大地提高了她的理论分析、实验操作及合作能力,为她今后的学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北大核心期刊等三篇论文,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四项。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山可以很高,但高不过勇于攀登的人;路可以很长,但长不过不停迈动的脚步。”基础学科的研究道路漫长且枯燥,很少有人能够沉下心来潜心学习,而她却能耐得住寂寞,从学术之中获得快乐。她的大学生活在别人看来可能充满了忙碌与荣誉,她却从忙碌中感受着喜悦,从荣誉中感悟着人生哲理。她始终相信,面对失败只要保持韧劲,今天不行,还有明天,只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总会有所收获。
对赵帅彤泽来说,直博复旦并不意味着人生目标的彻底实现,拼搏的人生永远没有终点。在未来,她将始终牢记“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沈航校训,秉持潜心科研的初心,探寻理论物理的奥秘,为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转自|沈阳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