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生速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沈阳化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生速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沈阳化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电子信息”专业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工学、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目前本学科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百余名硕士毕业生,分别就职于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国有和私营企业,为国家和地方科技、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科还面向国际招收和培养学生,已培养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加纳等国家的硕士毕业生十余人。

学院拥有一批科学素养优秀、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三级教授1人,四级教授2人,副教授17人。本学科拥有工业物联网与网络空间安全、模式识别和信息处理创新团队,辽宁省教学名师,省“百千万人计划”百层次、千层次人才;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辽宁省、沈阳市科技咨询专家等。

近年来本学科共承担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近20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EI 及ISTP 检索百余篇。申请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优秀专家

陈未如,男,1963年8月出生,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1)软件工程;(2)数据挖掘;(3)智能计算。曾参加、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级科研课题等十余项。主持研发大型控制系统组态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考试系统软件;提出结构关系模式数据挖掘思想,开展软件工程理论和方法研究;主持设计开发化工过程仿真系统;目前主要从事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化工部、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沈阳市铁西区政协委员,辽宁省、沈阳市科技咨询专家。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32年。从1998年起,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近50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

王军,男,1978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工业物联网及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40余篇,获省市自然学术成果奖10余项,其中参与的EPA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博论文评审专家;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辽宁省高校优秀导师标兵;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担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科院沈阳计算所兼职合作博士生导师;省人工智能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员;省大数据产业校企联盟副秘书长兼副理事长;省软件产业校企联盟理事;省科技评审专家;第六届ISC行业网络安全专家(千人计划行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培养硕士生近30人,联合培养博士生1人。

高巍,女,1965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持或参与完成了辽宁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及以上课题1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20余篇。现任沈阳化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主任。为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精品课程负责人,辽宁省精品教材主编,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兼任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大数据教育联盟理事会理事;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理事会理事;辽宁省大数据产业校企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边缘计算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信息处理、信息融合、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等,指导研究生20余人。

李莉,女,1978年9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以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4研究所开放课题等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重点工程新品配套研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申请并授权多项发明专利。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电子学会信息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多项奖励。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博论文评审专家,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水下换能技术、水下传感器网络等方面研究,培养研究生20余人。

任子真,男,1963年7月出生,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辽宁省单片机学会会员。近五年,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设计,智能仪表设计,B超系统研究,培养研究生20余人。

关慧,女,1976年1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辽宁省教育厅科学计划项目等3项资助,主持完成横向课题5项,参与完成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及科学计划项目等5项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收录10余篇;获辽宁省和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5项。2015年起担任中国煤炭协会通讯专委委员,CCF YOCSEF 沈阳学术专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软件演化、软件安全性以及语义处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指导研究生9人。

王亮,男,1971年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持完成了横向课题4项,完成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指导研究生7人。

唐忠,男,1968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近年来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racle数据库、人工智能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自然语言处理,指导研究生多人。

刘俊,男,1971年2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教研室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委员,辽宁省优秀指导教师,沈阳化工大学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主讲《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科学导论》、《网络工程技术竞赛》和《物联网技术概述》等本科课程,以及《计算机安全与保密》研究生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物联网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的研究,指导研究生9人。

创新团队

1.工业物联网与网络空间安全研究团队 本团队研究在信息科学领域下,具体网络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和工业网络化控制三个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近年来在工业物联网感知层技术、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水下换能技术、工业大数据、工业物联网演示与验证平台及“互联网+工业”的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863、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智能制造项目等国家及项目十余项,省自然基金、工业攻关等项目20余项,参与的EPA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获各类专利10余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电子学会信息科学技术三等奖、省市自然学术成果奖10余项。团队负责人:王军 博士(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莉 博士(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团队成员:唐忠、任子真、刘俊、关慧、安然然、任楚兰、杨硕、曹可让、彭弗楠等。其中有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1人;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1人;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

主要研究方向:(1)工业物联网感知层技术;(2)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3)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技术;(4)水下换能技术;(5)网络空间安全技术。

2.模式识别和信息处理创新团队 经过多年发展,本团队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刊物已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包括SCI,EI检索等。团队在研和已结题的省部级研究课题已有十余项。例如以“基于大数据的社交网络中舆情信息定位技术研究”为研究主题,通过大数据最新技术在社交媒体和舆情分析等领域获得应用。团队负责人高巍教授。现有在编教师7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团队成员李大舟、王淮中、张波、张宇、姜楠、梅栴。团队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与训练,学术氛围浓厚,和谐向上。2016年指导硕士研究生在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首届辽宁省研究生大数据技术创新大赛上获得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2018年指导硕士研究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大数据技能竞赛上获得二等奖一项。2019年9月指导硕士研究生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为指导单位的“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上获得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1)人工智能;(2)大数据分析和处理;(3)模式识别;(4)数据融合研究生培养特色:协同化育人、家庭化培养和个性化指导,读研期间研究生能参与到导师课题中,开展前沿研究工作,培养层次较高。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或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沈阳化工大学

节日快乐!

沈阳化工大学

志愿青春 冬奥有我|化大冬奥志愿者采访纪实

沈阳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教师李壬冬执裁2022北京冬奥“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

沈阳化工大学

20220222 今天一起回顾化大爱的瞬间!

沈阳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融媒体中心 期待你的关注

来源:研究生院

编辑:苏欣张佳恒于泽明

校审:陈赛博

责编:石宁

编委:刘飞 刘珊珊

新视界 聚焦校园 新活力 传播资讯

我们一起看化大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沈阳化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沈阳化工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生速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