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生速读】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简介

沈阳化工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生速读】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简介

沈阳化工大学

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简介

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和生物化工二级学科硕士点,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制药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两专业均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包括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省高等院校优秀人才;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在内的教师50人;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授和副教授)所占比例为62%,博士所占比例为76%。

学院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辽宁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校级研究所及交叉型研究中心4个。近年来,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和辽宁省科学技术奖等省市级奖励10余项;申请专利120余项,授权专利7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及ISTP收录近10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

学院注重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吸纳研究生参与到导师的各类科研项目中,在科学实践中逐步培养研究生端正的科研态度、严谨的科研素养、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已累计培养研究生240余人,有近180人获得包括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等在内的各类奖励。就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并有近10人继续深造考取博士研究生。

优秀专家

孟艳秋,女,1963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二级),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校外博士生导师,药学学科创建人和带头人。

所在学科:药学,药物化学。主要研究方向:1、天然化合物有效成分的结构改造及其抗癌活性的研究;2、新型半合成抗生素的研究;3、促智药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辽宁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30余篇,他引次数926次。发表在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前3%。多篇论文先后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及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证书8项。

目前,担任辽宁省科技厅“制药与化工过程”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2013年入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被评为全国石油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2017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2018年被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评选为“辽宁省第七批优秀专家”。担任国家卫健委“十三五”创制新药重大专项会评专家。已培养和正在培养研究生99人,有82名同学获得硕士学位。多名同学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先后获得沈阳市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曾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张万忠,男,1968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药学、生物化工。主要从事生物分离工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和生物无机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等2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在《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张万忠现任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才;辽宁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食品质量与安全学会理事等。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部分学生出国或到其它高校继续深造。

尹秀山,男,1981年5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应用生物学。主要从事胚胎干细胞及组织干细胞的研究,以及针对新冠及其它病原体的检测方面的研究。

在干细胞方面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针对新冠及其它病原体的恒温检测新方法研究以及CRISPR/Cas9相关技术研究已获得了国家,省,市多级研究基金的资助。在Nature Cell Biology, PNAS, Cell Research,Clinical Chemistry, Scientific Report, 预印本MedRxiv等平台发表多篇文章。

目前担任沈阳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沈阳化工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沈阳市生命科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沈阳化工大学干细胞医学转化研究院负责人;沈阳医学院客座教授。在德国进行应用生物学研究期间,分别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科隆大学医学院和柏林马克思-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行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分子克隆、基因修饰、干细胞培养分化、病原体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经验。培养研究生10余人,研究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及省优秀毕业生称号。

省级工程中心

辽宁省制药化工过程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由沈阳化工大学与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现有在编教师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有博士学位20人,年平均指导硕士研究生55名。中心紧紧围绕辽宁省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针对辽宁省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化工制药领域重大关键科技问题进行攻关研究。中心以自身的化工制药及技术为优势,结合本中心多年来新药研究及与企业合作的工作基础确定的研究方向包括:(1)针对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究(包括抗癌、抗生素、抗病毒、抗糖尿病、抗炎等创新药物);(2)药物产业化研究及化工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3)天然活性物质的全合成和结构改造及其活性研究;(4)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研究;(5)分析新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中心目前承担40余项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6项,省市级项目21项,与企业开展合作项目15项,项目合同经费近900余万元。前期工作研究成果在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Molecules、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Electrophoresis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SCI、EI收录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有25篇中国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得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先导物。前期基础研究分别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两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两项。研究结果实现企业应用2项(可年创产值近亿元)。充足的科研经费与先进的仪器设备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培养研究生135人。

创新团队(省高校团队、校级团队)

1.辽宁省“天然化合物候选新药的研究、药物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高校创新团队,结合我校工学特点,发挥我校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应用化学方面的传统优势,面向生命科学前沿,加强学科交叉渗透,注重天然化合物候选新药的开发与研究,突出药物合成工艺及产业化的研究。本研究团队现有教师和研究人员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工程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1人,研究生导师11人。有6位教师曾被派往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问与交流。团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天然活性物质的全合成和结构改造及其活性研究;药物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研究;抗肿瘤药物药理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研究;分析新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国家教育部、省级项目20余项,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10余项。前期工作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SCI、EI收录19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有6篇中国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团队曾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两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两项。团队成员注重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所培养的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后的研究生以创新意识强、科研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沈阳化工大学

2.沈阳化工大学生物化工团队,以天然活性成分发现、靶标发现及作用机制为基础研究,结合分离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工程技术进行生物产品研发并产业化。近5年来,本团队教师承担国家级、省市级以及企业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本专业还注重服务于地方企业,承担10项横向课题。近5年发表论文80余篇,国内授权发明专利20项,企业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近20余项。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辽宁省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以绿色发展为研究主题,采用生物防控技术,天然生物杀菌剂苯丙烯菌酮等项目正式商品化,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团队现有教师9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团队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与训练,学术氛围浓厚,和谐向上。研究生在读期间,荣获国家、省、校各类奖学金;近五年,有6人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制药、生物农药、功能食品等。研究生培养特色:研究生经过3年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工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化工、生物、医药、农药、食品等领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项目开发、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的能力,能够胜任生物化工领域高层次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沈阳化工大学

3.沈阳化工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ABL)于2019年年初组建完成,主要研究方向为:靶向治疗骨关节炎、糖尿病、肝硬化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间充质干细胞新药研发、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以及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病原体体外快速检测,基于基因编辑的药物生物反应器研究、基于基因编辑的真菌细菌改造研究。研究所实验设备先进,科研氛围浓厚,拥有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基因编辑、实验动物饲养、囊胚注射、体外快检等实验平台。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PNAS,Cell Research,预印本MedRxiv等期刊上。2019年12月被沈阳市教育局评定为2019年沈阳高校服务沈阳先进集体。实验室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2018年国家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省优秀毕业生称号。研究室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与训练,学术氛围浓厚,和谐向上。

沈阳化工大学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或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沈阳化工大学

节日快乐!

沈阳化工大学

志愿青春 冬奥有我|化大冬奥志愿者采访纪实

沈阳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教师李壬冬执裁2022北京冬奥“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

沈阳化工大学

20220222 今天一起回顾化大爱的瞬间!

沈阳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融媒体中心 期待你的关注

来源:研究生院

编辑:刘东昊吴晶

校审:陈赛博

责编:石宁

编委:刘飞 刘珊珊

新视界 聚焦校园 新活力 传播资讯

我们一起看化大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沈阳化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沈阳化工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生速读】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