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分子研究所国家级专家张立新教授及其创新团队介绍
沈阳化工大学功能分子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是由国家级专家、校腾飞学者张立新教授于2016年牵头建立的集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和药学等相关学科资源,兼备科研与教学功能的校属独立科学研究机构。研究所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沈阳市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和市等三级科研平台。研究所实验室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已建成农药、医药功能分子及有机合成方法学实验室、产品放大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新药活性测试实验室,农药、医药制剂产品加工实验室、药品储存室等功能完备的实验场所,实验设备100余台套,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研究所已成为辽宁省乃至全国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研究领域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国内一流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
研究所团队带头人张立新教授,男,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校高峰学科-功能分子研究所科研团队和平台带头人、“硼镁资源开发与精细化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绿色功能分子设计与开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首批“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 、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生产流通专业评审组专家、“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辽宁省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药学);曾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优秀专利奖3项。张立新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合成、新药和精细化学产品研发工作,获得中美欧等多国授权专利20余项。
张立新教授通过整合校内科研资源组建功能分子设计与开发创新团队。团队现有教师15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主要成员包括康卓教授,刘学贵教授,王丽颖副教授,陈亮高级工程师,张静工程师,李丹琦讲师,金辉讲师,高一星工程师,吴晓璟工程师和王新宇助理工程师等。目前,创新团队已形成了以国家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为骨干的研发目标分工明确、发展规划清晰、重团结协作和具持续发展优势的科研队伍。
团队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产业的发展规划,针对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辽宁省石化和硼镁特色资源,以研发具有原创性的绿色功能分子产品为目标,注重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坚持产学研结合,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保持了精细化工领域的优势地位,形成了研发特色,确立了有机合成方法学、农药功能分子设计与开发、医药功能分子设计与开发等3个研究方向,其中农药功能分子设计与开发方向团队是东北地区高校中唯一从事新化合物设计合成、生产工艺开发、农药剂型加工、生物活性测定到安全评价等配套完整的研发团队。近年来,创新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重大科技研发项目以及企业横向研发课题30余项,科研项目到账额超1200余万元。张立新教授团队多年来充分利用业界影响力,与国内外跨国公司、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技术改造及新产品开发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绿色农药创制、天然产物资源开发、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包括JCR一区8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8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励3项,转化科研成果3项,为企业新增产值2000余万元。
张立新教授创新团队十分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与训练。团队研究生在读期间曾获得国家级奖学金5人,省优秀毕业生4人,校优秀毕业生6人,校优秀研究生干部5人,校级优秀学术论文奖4人次,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JCR一区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申请发明专利32项,荣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6项。目前,团队培养博士、硕士毕业生70余人,就业率达到100%,优秀毕业生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龙头企业的研发主管或进入国内985、211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团队主要成员介绍
康卓,男,教授级高工,现任沈阳化工大学振兴学者。曾任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曾任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沈阳)主任,曾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具有发展农药专业的使命感,了解全球农药发展趋势,整合国内外农药研发科技资源,确定农药研发的发展方向。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件,新申请发明专利6件。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发表的具有代表性论文和在学术大会作主题报告的论文4篇。主编专著2部。
刘学贵,男,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植物资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沈阳市拔尖人才,沈阳化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性研究以及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工作。曾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励7项。近年来发表SCI收录高水平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8项,先后主持国家、省和市级及企业研发等横纵向课题20余项。主要教授化工与制药、药学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所指导研究生获得省、校级优秀毕业生、校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王丽颖,女,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农药制剂与助剂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农药生产许可证评审专家。主要从事农药制剂与助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研究。曾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来,先后发表高水平文章20余篇,授权专利3项,先后承担并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陈亮,男,辽宁开原人,农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用杀菌剂生测与应用技术研究。工作期间承担科技部“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研究专题各2项;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研究专题和“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专题各1项;农业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获得全国性行业协会奖励4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1项,沈阳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第八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申报发明专利9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期刊1篇。
张静,男,工程师,沈阳市靶向农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应用化学专业(新农药创制方向),具有丰富的新农药创制及合成工艺开发的背景和实践经验,曾就职于中化近代环保化工(西安)有限公司并担任课题组长,后在沈阳化工研究院及沈阳化工大学功能分子研究所从事新农药创制研究工作;申报专利20余项。
李丹琦,女,理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结构鉴定与相关药理活性研究。获得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辽宁省自然学术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近年来发表SCI论文14篇,申请专利2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辽宁省博士启动、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湖北陈孝平科技发展基金会等横纵项课题4项。主要教授现代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等课程。
金辉,男,理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新农药和新医药研究。2018年8月博士毕业于韩国成均馆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后入职沈阳化工大学功能分子研究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一区SCI论文4篇(J. Org. Chem.2016,81, 3263;Adv. Synth. Catal.2017,359, 163;Org. Lett.2017,19, 2434;Org. Lett.2018,20, 1584.)。
高一星,男,理学硕士,工程师,曾就职于北京乐威泰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合成工艺优化工作,今在沈阳化工大学功能分子研究所从事新农药创制工作。
吴晓璟,女,理学硕士,工程师,现在沈阳化工大学功能分子研究所任科研助理一职。
王新宇,男,工学硕士,助理工程师,现在沈阳化工大学功能分子研究所从事新农药研发合成工作。
团队招生方向
团队导师目前在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硕2-4人/年)、化学和有机化学(学硕2-4人/年)、药学(学硕4-6人/年),精细合成化学与分子工程(学硕1-2人/年)以及材料与化工(专硕12-14人/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团队平台实验条件
研究所所属科研平台现已建成农药、医药功能分子以及有机合成方法学实验室、产品小试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新药活性测试实验室,农药、医药制剂产品加工实验室、药品储存室等功能完备的实验场所。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或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欢迎报考!沈阳化工大学2022年报考指南发布!
**定制 化大记忆 | 2022届毕业生专属纪念品
@2022高考生,美丽的校园是你选择化大的理由之一!
共祝化大建校70周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奔赴而来!
沈阳化工大学
融媒体中心 期待你的关注
来源:研究生院
制图:李和颖
编辑:王佳豪
校审:陈赛博
责编:石宁
新视界 聚焦校园 新活力 传播资讯
我们一起看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