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源于我校1958年成立的无线电专业,1978年成立的电子工程系,是我校最早的三个系之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2008年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优良传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2008年获批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目前还拥有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并获批军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防特色学科,重点在信息感知与传感器网络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瞄准航空航天行业、国防科技工业以及信息与通信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形成了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图像处理与传输技术、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和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五个研究方向,在航空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学院组建了一支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学术方向稳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6人,专任教师59人,教授7人,副教授30人,博士3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7人。其中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先进个人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聘请校外兼职教授6人,其中国家973首席专家1人,中科院百人层次1人,中航工业首席科学家 3 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7人。
学院拥有辽宁省空天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空天信息处理与应用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辽宁省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辽宁省航空电子与通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省级教学平台。目前已建成8个本硕一体化实验室,包括EDA实验室、DSP实验室、无线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遥测遥控实验室、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导航实验室和雷达原理实验室。近年来学院与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共建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为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条件保障。
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与航空企业院所等合作横向课题共70余项,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1),中国航空学会三等奖1项(排名第1),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5)。近5年学院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达到3000 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荣获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近5年,学院研究生在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0余项,省级奖励60余项。研究生的年终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 100%,多名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中航工业和腾讯等知名军工和民营企业,薪水待遇丰厚。有多名研究生考取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博士。
学院紧密结合军民融合、产教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振兴辽宁为己任,改革创新,为把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
学位点介绍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硕
本一级学科主要从事各类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原理、体制与处理方法研究,包括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交换、处理、识别、对抗等。主要研究方向有:
1.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研究超宽带微波雷达成像新方法与新技术、多输入多输出雷达技术、雷达阵列信号处理技术、雷达系统建模仿真及测试技术以及雷达信号处理共性关键基础理论等。
2.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主要研究GPS以及差分GPS的原理与相关技术、GPS接收机的研制、GPS信号自主完好性功能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与相关技术、各类航空器的导航与定位技术等。
3.图像处理与传输技术:主要研究小波图像压缩技术、JPEG2000图像编码技术、H.264视频编码技术、基于GPU的图像编码技术等,同时开展图像增强、图像边缘检测、图像复原、图像高分辨率重建、图像分割、目标检测与识别、视频目标跟踪技术等研究工作。
4.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主要研究认知无线电技术与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航空移动通信、协同无线通信、多载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同时开展蓝牙技术、ZigBee技术、ad-hoc技术、Wi-Fi技术、RFID技术等应用研究工作。
5.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要研究人机自然交互测量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获取系统、实时信号数据获取、语音数据获取、图像数据获取、编码压缩存储、信息网络与技术、阵列信号处理、光电信号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等,进行空天地融合场景下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电子信息专硕
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国防科技领域和辽沈区域经济,坚持航空电子特色和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开展电子与通信工程相关领域技术前沿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
1.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研究超宽带微波雷达成像新方法与新技术、多输入多输出雷达技术、雷达阵列信号处理技术、雷达系统建模仿真及测试技术以及雷达信号处理共性关键基础理论等。
2.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主要研究GPS以及差分GPS的原理与相关技术、GPS接收机的研制、GPS信号自主完好性功能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与相关技术、各类航空器的导航与定位技术等。
3.图像处理与传输技术:主要研究小波图像压缩技术、JPEG2000图像编码技术、H.264视频编码技术、基于GPU的图像编码技术等,同时开展图像增强、图像边缘检测、图像复原、图像高分辨率重建、图像分割、目标检测与识别、视频目标跟踪技术等研究工作。
4.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主要研究认知无线电技术与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航空移动通信、协同无线通信、多载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同时开展蓝牙技术、ZigBee技术、ad-hoc技术、Wi-Fi技术、RFID技术等应用研究工作。
5.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要研究人机自然交互测量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获取系统、实时信号数据获取、语音数据获取、图像数据获取、编码压缩存储、信息网络与技术、阵列信号处理、光电信号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等,进行空天地融合场景下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供稿部门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初审初校丨马小壹 张坤琦
复审复校丨张默 凤帅 鲍宏博
终审终校丨吴男
排版丨李佳儒
编辑丨李朔 宋兴
责编丨李江
小航家邀您一起为沈航助力三连击: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