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聚焦大工:“我们给火箭做减重”!

大工招生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新华社聚焦大工:“我们给火箭做减重”!

大工招生

9月,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又迎来了新学期。王博和课题组的一群年轻人正在仔细核对一份计算和实验报告的数据,时不时夹杂一些热闹的讨论和笑声。每一天,他们都在这样的紧张而又不乏愉快的学习和科研中度过。

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的事情。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大工招生

“大国重器”的支撑力:我们给火箭做减重

走进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面积不大的空间内各种“奇怪”的实验装置、构件、仪器比比皆是,摆放得甚至有些拥挤和凌乱。

工作环境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而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减重645公斤的重大科技成果就诞生于此。

“这里大部分装置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核电、海洋工程、风电等‘大国重器’领域结构力学实验和优化设计。”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博介绍说。

2007年起,时年29岁的王博开始与中国航天结缘,他们的科研团队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火箭工程师们一起,针对火箭各级主承载舱段、助推器、关键连接结构等20多个部段展开工作。

作为高校教师,王博还有授课任务,每周白天在北京和大连之间轮换,晚上在火车上度过,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他已经历多年。

“我们的口号是‘6+1’,即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多工作一小时。”团队成员郝鹏说。一群年轻的博士生、硕士生常常一天连续工作超过15小时,深夜还在查文献、搞计算、做实验。

当时,研究还属于保密工作,无法发表论文。从2009年到2011年,王博连续三年没有学术论文投稿,这对青年教师而言,意味着遭受质疑和评职称的风险,他却没有过丝毫犹豫。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首飞成功。团队成功为火箭减重645公斤,单发火箭新增利润3600万元,产生了极大的行业影响,被认为“从源头上提高了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结构设计精细化水平”“为保证我国大型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做出了实质性的重要贡献”。

大工招生

“我们在给火箭做减重,火箭结构重量减少一克,甚至比一克黄金更有价值,因为每减轻一公斤重量,就节约发射成本两万美元。最优的结构设计就是为火箭打造一副钢筋铁骨,实现‘一两拨千斤’的境界。”王博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工作,

大工人一直在路上!

转自|大连理工大学

大工招生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大连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大工招生-新华社聚焦大工:“我们给火箭做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