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简报(之一)

辽宁工业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简报(之一)

辽宁工业大学

树立风险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艾志强

关于总体国家

安全观的认识

1

不断深化对总体国家安全的认识

党对总体国家安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呈现的较为明显。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共有4处提到安全问题,其中只有1处涉及国家安全,这也是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到国家安全;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6处提到安全问题,有3处涉及国家安全;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安全的论述增加到14处,有3处谈到国家安全;到了十七大,关于安全的论述增加到了23处,关于国家安全的论述增加到5处;十八大报告有36处涉及安全,其中4处是关于国家安全的;十九大报告则关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论述则明显增多,共有56处谈到安全,其中18处涉及国家安全,而且十九大报告论述的更加系统。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党对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认识不断增强和加深,这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内形势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彰显了党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2

加强国家总体安全的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在会议的最后一天,中央决定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任主席,李克强、张德江任副主席,下设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名。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提高国家在面临各种安全危机和挑战时的应变能力,也代表着我国在捍卫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决心和意志。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维护外部安全的重要内容。国家安全委员会既有对内职能,也有对外职能,与国家的外部安全休戚相关。具有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整合对内对外事务的内外兼顾特点。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为捍卫国家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3

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年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是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是国家安全观的关键,“大安全”理念得以凸显,这体现在国家安全观涵盖了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注意把握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五大要素是指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是指我们要同时重视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与公共安全。只有牢牢把握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才能达到统筹安全和发展的目标。

4

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步伐

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之后,国家加快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步伐。2014年11月,国家颁布实施了《反间谍法》。2015年1月通过了《国家安全战略纲要》,7月颁布实施了新《国家安全法》,12月颁布实施了《反恐怖主义法》。每年的4月15日被确定为国家安全教育日,并于2016年4月15号开展了第一个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2016年4月28号《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颁布,11月7号颁布了《网络安全法》,12月9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12月27号发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2017年6月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情报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国家安全做了前所未有的系统论述。同年12月国家还颁布了《反间谍法实施细则》。从以上法治建设进程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国家安全问题做了总体性、战略性的布局。

5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代表着党对国家安全思想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列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个基本方略之一,并做了系统论述。这代表着总体国家安全观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代表着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思想已经形成。

6

我们的责任

新《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还规定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这体现为三个层次:一是要开展全民性的国家安全教育;二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从小学生到研究生层次的国家安全教育;三是开展对公务员的国家安全教育。这种教育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对于第二个层次的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重要的责任。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着重讲好教材中关于国家安全的理论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家安全问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多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使捍卫国家安全的理念深入每个学生内心。

风险对领导干部的要求

01

对风险的理解是应对风险的前提

领导干部要应对风险,首先应理解风险的内涵。关于风险的理解,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客观实体说,即认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理论上它往往表现为某种不确定性,现实中则体现为客观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既然是概率,就有大小的问题,人们往往把风险看作是小概率事件,因此容易滋生侥幸心理,从而忽视应对风险的重要性。但是风险一旦变成现实,其破坏性往往是巨大的,如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其后期影响很难精确度量。

二是主观建构说,即认为风险与人们对风险的认知密切相关,而人的认知又受知识、经验、心理、情感等主观因素影响,从而会影响人们对同一风险的主观认知和判断。因此,可能会出现关于某种风险,有的人认为发生的可能性很高,从而谨慎应对,而有的人则认为其不太可能发生,从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提醒我们应对风险问题时,会存在风险认知与风险意识的主观差异,为此,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协调领导干部对风险认知的差异性,帮助大家树立风险意识,打好应对风险的思想基础。

三是风险综合说,即认为风险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主观建构的。从而不仅要关注风险可能产生的原因和结果,而且还要加强风险认知。这提醒高校领导者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教育和危机应对培训。

02

风险带给领导干部的压力与应对

工作中风险的存在,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因为风险一旦转变为现实,领导干部往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就风险及其应对而言,领导干部可谓是责任重大。对于那些畏惧风险的领导干部来说,很可能会因此对工作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不作为或慢作为现象的发生;而对于那些敢作为的领导干部来说,往往会选择迎难而上,直面风险,这则是担当精神的体现。

世界上没有风险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有风险不可怕,重要的是,领导干部应善于应对风险和处理危机。此种能力是道和术的统一。应对风险的“道”根植于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中,“术”则是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这包括识别风险的技巧和方法,应对危机的能力,以及信息发布的艺术。在发布危机信息时,既不能掩盖事实,又要考虑受众的长远利益,兼顾保护好组织的声誉。显然,“术”对于领导者来说,需要加强学习,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03

领导干部应对风险的基本素质

面对风险问题,领导干部应具备三种基本素质:

一是要有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面临危机时,人们的心理压力很大,事件后续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往往会削弱人的判断力。但是,人们往往在危机中又对领导者充满期待。为此,领导干部必须锻炼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只有具备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才会从容应对危机。心理抗压能力越强大,准备越充分,应对危机能力则越强。

二是要提升选择能力。危机的发生经常会要求领导干部做出选择,即选择最需要保护的对象,选择本身又伴随着风险。在这里,大局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领导干部要在保持头脑清醒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的时间对选择对象进行排序,有的时候可能需要丢卒保车。

三是要具有底线思维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选择?这就需要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底线思维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底线思维能力体现了人们对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度”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也体现了对矛盾分析方法的自觉运用。要想掌握应对危机的主动权,领导干部在做工作时应把握三个重点:明确某项工作的“红线”和“底线”是什么?如果工作突破底线,最坏的局面是什么?对于最坏的局面,有无应对主体和措施?面对上述问题,领导干部要做到:一方面,划清底线,坚守底线;另一方面,以积极的态度提前识别和研判风险,制定危机应对方案,明确责任主体,防患未然,从而掌握战略主动权。

风险、危机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做任何工作都是有风险的,对于没有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能力的领导干部来说,槽糕的风险管理与沟通可能会如影随形;而对于具有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能力的领导干部而言,成功的风险管理与沟通则会造就优秀的领导者。

思政课教师应树立

底线思维和安全意识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思政课教师应坚守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做好课堂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而言:

第一,教师要严守政治底线,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第二,在教育教学内容中渗透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安全形势,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调研,搜集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答疑解惑。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宣传普及做出最大贡献。

第四,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课下网络互动。如利用学校学习通平台,积极回答学生在网络上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国家安全问题和风险问题。

第六,加强相关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建设中,鼓励教师和学生围绕总体国家观加强理论研究,如围绕政治安全、生态安全、科技安全等,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传递给学生。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辽宁工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辽宁工业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简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