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渤海畔、黄海滨,秋风送爽,大连海事大学迎来了2019级的新生。步入海大校门,这所拥有百十年历史的高等航海学府焕然一新,一批批新生陆续走过“同舟共济,艰苦卓绝,共赴青春筑梦新征程”“科学航海,爱国为根,共谱交通强国新篇章”的标语。
校园上空,一个穿越110年的声音依然在回荡:“诸生今日来校学习航海,日后个个要到海船上做事,看大浪,吹巨风……同时诸生亦应记得,商船驶到外国,实际是国家的势力所到达之处!”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海大人的初心和使命。从1909年肩负着“挽救航权,振兴国运”的历史使命建校,到“三源合流”大连海运学院时为新中国唯一高等航海学府,再到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成为国家航运发展的中流砥柱。海大始终与国家航运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立德树人实践中刻下“海大烙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示“海大力量”,在世界海事舞台上发出“海大声音”,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大风格的特色图强之路,为提升中国海事教育和海事科技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为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海大贡献与海大担当。
“希望大连海事大学的每一位教师、学生和校友都能够成为海运强国的建设者与见证人,都能够经略海洋、拥抱深蓝,为海运强国建设贡献更大智慧与力量,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在海大为全校师生讲课时这样说道。
大连海事大学校训
在立德树人实践中刻下“海大烙印”
“要把我最大的力量贡献给祖国的航海事业。”1949年6月,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欢歌声中,贝汉廷结束了在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大连海事大学前身)航海系为期3年的学习,开始了自己的航海人生。在30多年的航海生涯中,贝汉廷始终如一地实践着自己年轻时立下的誓言,以自己的精神和行动,让"Captain Bei"("贝船长")的名字传遍了国际航运界。也为发展祖国的海运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指示要快速发展远洋事业,从海上突破帝国主义国家封锁。1953年,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三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自此,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海大以“培养航运事业高级技术人才”为己任,有力支撑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国建设航运大国的40年,也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快速发展的40年。1994年,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经过全国重点大学和“211工程”建设后,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均跃居世界同类院校前列,成功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今天的海大,已经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办学目标,将始终把定航向、劈波斩浪,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人有人的风度,船有船的风度,国有国的风度。”这是贝汉廷船长的名言。过去的航海家风度是以顽强不饶的精神探索新的航路,追求新的地理发现,开拓新的贸易。新中国航海家的风度是“投身航海 立志报国”。70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从大连海事大学毕业走出的学子,怀揣着和贝汉廷同样的报国理想,奔向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建校迄今,20余万名海大毕业生遍布全球,在国家亚丁湾护航、北极通航、南极科考、深潜探索等领域都有海大人的身影。
大连海事大学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创办之初,就明确了育人报国的信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创造了中国航运业的若干“第一”:中国第一位外洋轮船长陈干青、迈出“国人引水第一步”的马家骏、新中国第一位远洋船长陈宏泽、新中国第一位中美航线远洋船长贝汉廷、新中国第一位远洋女轮机长王亚夫、新中国第一位船长出身的交通部部长钱永昌、中国“海商法泰斗”司玉琢、中国深潜船第一批女潜航员赵晟娅……在不同的历史坐标中,为航权独立、航运复兴鞠躬尽瘁、贡献力量。如今,新生代的大批校友正活跃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一线,遍布政经管理、港航企业、科研创新、军队国防、人文社科等领域,撑起了我国航运事业的“国家队”。
“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是海大的责任,是海大的使命所系、优势所在、发展所需。”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说。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强化内涵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事相关学科专业体系,多个学科专业位居国际海事院校前列,代表了我国海事海商教育的最高水平。目前52个本科专业中涉海相关专业占总数八成以上,航海类人才培养规模居全球第一,约占全国航海类本科招生规模的30%。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认为:“大连海事大学构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形成了‘科学航海’的鲜明办学特色,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构筑了“十大”育人体系,建立起“九支”育人队伍,健全“三全”育人格局;先后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贾凤姿教授、全国时代楷模曲建武教授等一批思政课的好老师,用爱与责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研究生支教团175名志愿者用20年的坚守,诠释了扎根西部、爱国奉献的精神……
学校在筑牢思政教育的底色根基中注入蓝色基因,立足兴海报国的蓝色梦想,学校凝练形成“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海大精神和传统,以“铸形、铸德、铸魂”的理念,实施半军事管理56年,整齐的队列、统一的制服、响亮的军歌和口号,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连海事大学海上智能通讯导航实验室
辽宁省救助与打捞工程重点实验室
大连海事大学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0余万名高素质人才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示“海大力量”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海大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海事科技前沿,坚定走创新发展之路。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航海表、第一台自行设计的自动操舵机、第一项内燃机方面的专利……航海模拟器、轮机模拟器、电子海图、未来海上通信导航、国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等技术领域均实现突破,进入新时代,智能航运抢先布局,海底工程创新发展,今天的海大,有一批处于国际前沿、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在推动海事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大连海事大学责无旁贷,具有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郑少南说。
国之重器、上天入海,在中国名片和交通名片上都有海大的身影……学校立足交通、面向海洋,主动对标国家重大需求,攻克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在海事海洋重大科技领域突破了许多国外技术垄断和行业“卡脖子”难题,产生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在行业关键技术领域,都有海大智慧和海大突破。
基于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快速杀灭海洋有害生物的新技术应用于远洋船舶压载水处理、水产养殖海水处理、高藻水源地供水卫生保障等领域,为有效地防控海洋生物入侵提供了技术支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研发的产品“DMUOH压载水处理系统”通过国际海事组织认证。
镁基法船舶废气洗涤脱硫设备及系统攻克了船舶废气洗涤脱硫(EGC)系统的适用性难题,成果通过CCS等全球六大船级社认证,打破了欧美品牌对高端船配产品的垄断。
“岸船空基海上油膜探测传感识别系统”突破了激光荧光海上溢油油种识别、紫外荧光微量泄漏油膜实时光谱信息获取、航海雷达海面恶劣气候下油膜探测等关键技术,建成国际上首个成套的海上溢油立体监控与溯源技术系列产品,填补大雾/夜间探测时段的空白,研究成果应用于30多个港口、船舶及钻井平台,提升了我国在海上溢油应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研发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新增合同金额3600余万元,在保障我国港口及海上信息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金镀铁技术是国内外唯一实现曲轴磨损尺寸恢复再制造的技术,成功应用在船舶、坦克装甲车辆、铁路内燃机车和重载汽车等领域,为应用单位节约维修成本80%以上。
突破深海高可靠传动及轻量化设计关键技术,研制了高压水射流磨料切割装置,应用于国家沉船打捞“碧海行动”计划中;研制的深水强力抓取工具在6000米水深中抓取62千克的重物,在我国深海科考中得到应用。
“下一代海上宽带通信系统(VDES)”团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完成了中国第一套VDES系统船端和岸端原理样机和原型服务系统,实现了船舶电子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航海模拟器研发团队作为我国最大的航海模拟器科研机构,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研发的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通过挪威船级社(DNV)的最高等级认证,是亚洲唯一通过DNV最高等级认证的航海模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外厂商首位。
针对我国深海遇险目标的应急处置需求,深远海救助打捞装备研发团队,自主研制的深海打捞专用工具,突破了6000米级打捞作业工具关键技术,参与了大洋海底富钴结壳矿勘探采集,抓取到重达60多千克的目前我国最大单体富钴结壳样本。在海洋勘探、管道维护、海底工程等领域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海上交通安全与空间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入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研发的“岸船空基海上油膜探测传感识别系统”突破了激光荧光海上溢油油种识别、紫外荧光微量泄露油膜实时光谱信息获取、航海雷达海面恶劣气候下油膜探测等关键技术难题,成果创新发展了多源新型溢油探测系统,打破了国外在此领域的技术设备垄断,使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近年来,学校还在“7.16大连港原油泄漏”事故、“东方之星”沉船打捞、“桑吉轮”与“长峰水晶”轮碰撞事故等国家救援行动的关键时刻,提供了海大技术和专业服务,体现了行业大学的社会责任与价值担当.
在世界海事舞台上发出“海大声音”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航线上的重要节点,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对航运、物流等领域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该国高等航海教育长期缺失,即使是斯里兰卡著名的科伦坡大学,也只能够提供航海相关专业的专科教育。2007年,海大在斯里兰卡设立了海外校区,帮助其培养本科以上学历海事人才,实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首次输出。历经13年办学实践,探索形成了“中国标准、本土实施”的海事教育输出“海大范式”,为“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输出提供了样本。目前校区办学层次已拓展至本硕博三个层次,涉及7个办学专业,在籍生163人,毕业生313人。
“大连海事大学斯里兰卡校区的毕业生在当地很受用人单位青睐。他们有的在斯里兰卡交通部任职,有的从事相关教育工作,更多的则成为当地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高端航运人才。”拉里斯是大连海事大学斯里兰卡校区的首位博士,2016年12月毕业,目前是科伦坡学院下属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
学校“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海事教育布局:做优做强斯里兰卡校区;积极筹建孟加拉校区;有序推进坦桑尼亚校区建设;全面启动厄瓜多尔校区建设等,形成合作办学、互联互通、覆盖亚非拉美的海事教育输出格局,提高了沿线国家海事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在教育领域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提升了我国海事教育的影响力。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大连海事大学拥有较高声誉,曾被推选为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轮值主席单位。现任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来校访问时,给予高度肯定和赞誉,评价海大是“一所在世界海事领域独一无二的大学”。
开放的海大从未止步。自上世纪50年代起,学校就开始招收留学生,走在了国际化办学的前列。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首个地区性分校,两校的联合项目已培养了400多名高级海事管理人才。目前,学校与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140所大学和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交流共享中携手推进海事教育创新发展。厚植开放、风起帆张,海大正以更加自信、更加包容的姿态拥抱深蓝、拥抱世界。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逐渐从国际舞台的旁观者走到了舞台中央。由于海运业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因此我国很早就十分重视参与国际海事组织事务。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涉海专业优势,主动参与国际海事组织(IMO)事务,在法规、技术、人才等方面贡献海大智慧,发出海大声音,助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海事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015年,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徐祖远当选首届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事大使。在海运相关国际组织中,中国船级社总裁孙立成于2016年当选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主席。他们都是海大的毕业生,是海大的骄傲。海大还有一批专家长期开展国际公约研究,为中国政府参与国际海事组织事务提供智力支持。
海大成立了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中心等机构,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主动参与国际海事组织事务,自2016年以来,累计派员出席IMO相关会议约45人次,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主谈代表和咨询专家;代表中国政府提交提案35份,大部分被IMO采纳,写入相关公约修正案和技术指南,或直接纳入IMO战略文件和行动计划。
海大主持的《修订<雷达导航(管理级)1.08>示范课程》是我国首次承担开发的IMO示范课程,成为新的船舶导航雷达适任培训和评估的国际海事推荐教学技术标准;负责编写的“实施《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IMSBC)》”示范课程填补了该领域标准空白;牵头承担船舶能效和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支撑性课题5项,多项提案被采纳为国际公约条款,或被纳入IMO高级别文件,实现了“中国方案”的主导与引领。此外,针对避碰规则修订、智能船舶规范、压载水处理等技术问题,学校均提交了对IMO相关决议产生积极影响的提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连海事大学从弱到强,逐步在国际海事教育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特别是近年来,海大凝心力、谋发展、共奋进,从办学目标及发展方略清晰明确到“三步走”战略安排,从章程颁布实施到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从校办学到院办学,从传统师资聘任到阶梯双轨制,从单打独斗的科研“作坊”到大团队、大平台、大协同,从海外校区建设到休斯顿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成立,从育鲲独行到鲲鹏齐航,海大在面海而行的征途中,努力与时代同频、与行业共振、与地方同向,坚定地走深走实强特色、重内涵的发展之路。
“海大要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大连海事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这样强调。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大已经锚定了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目标,发起了由特到强、向海图强的战役。
海大将继续致力于培养一流的海事人才。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面向海事全产业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塑造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海洋意识与社会责任、广博知识与发展潜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健全人格与健康体魄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民族复兴培养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海大将继续致力于提供一流的科研服务。坚守学术使命,下大力气汇聚海事人才,厚植创新沃土,瞄准海事领域科技前沿,应对未来挑战,引领全新变革,为海事科技进步与繁荣孜孜求索,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更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海大将继续致力于实现一流的国际合作。以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更加高远的历史站位,加强与国际组织、国际海事院校和单位的交流合作,共同谋划海事教育和科技发展未来,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鲲鹏正举再扬帆。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海大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未来的执着与努力,加快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致力成为海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海事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海事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国际海事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时代新航程的海大贡献!
2016年以来,大连海事大学代表我国政府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提案35份,大部分被国际海事组织采纳,写入相关公约修正案和技术指南。
大连海事大学学生摆出【交通强国】字样,展现青春活力。
优质图文 | ||
献礼海大 告白祖国 | 海大人振奋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 ||
“海事”山盟 义结“连理”|七秩弦歌砥砺奋进,理工生日快乐 | ||
致敬改革开放40年 | 年度大片《育鲲成鹏》首发! | ||
盛世华诞 | 我在海大为祖国点赞! | ||
国际化 | 剑指一流的海大斯里兰卡校区 | ||
精美推送 | ||
百十海大·献礼 | 《百十海大》校史纪录片燃情上映! | ||
校庆献礼 | 海大最美VR全景漫游,带你回家!(文末有福利) | ||
这就是海大!我在海大等你来 | ||
震撼来袭 | 海大春季运动会暨校阅式高清视频 图集新鲜出炉! |
海大官微 |20191004期 总第1943期
内容来源 |党委宣传部
综合采编 |成蕊
校对监制 |赵兴伟
责任编辑|王婷婷
*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中心制作,转载请后台联系!
Copyright 2014 - 2019 DMU Integrated Media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