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小学时语文课本里读到过汪老的一篇文章《高邮的鸭蛋》,出处就是这本《四方食事》。
汪老的作品中以家乡为背景的文章很多。人的味蕾在童年时期都奠定了一生的情感基调,很难改变,就是外人理解不了的山东人对于煎饼大葱、北京人对于酸豆汁、长沙人对于臭豆腐、四川人对于麻辣的热情。
家乡的食物总是好的、美的,在汪老的文字中我们得以了解了很多水乡高邮的食物,并且借由汪曾祺的文章回到了他小时候的故乡。
以水乡高邮为背景的作品带着一点水气,湿润清新。汪老十九岁之前就是在那儿度过。
在《高邮的鸭蛋》中,我们了解了高邮的特产鸭蛋,水乡自然生产鸭蛋。
我从小对咸鸭蛋不太敏感,但是读了这篇文章中的一个片段后生生馋出了口水:“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隔着纸页,我们都能感受到香的流油的高邮红鸭蛋。
小时候好奇高邮的蛋黄究竟有多红,好奇孩子们装到蛋壳里的萤火虫光有多亮,好奇他们的童年到底是怎样的多姿多彩。
食物的背后是遥远的记忆,记忆的背后是温情的故乡,故乡的身后却是悠悠的乡愁。就像长大后我们经常谈起的,贪恋的其实并不是那个食物,是伴随食物的那个感觉。
但故乡早已远去,故人也早已仙逝,唯食物恒久流传,熨烫着游子的胃,告慰深深的思乡之情,承载这份沉甸甸的记忆。
我喜欢汪老的文字,疏朗清淡,朴素灵动。汪老的散文大都写生活趣事。所以说汪老的散文既有人间的气息,又脱离了世俗的俗气,实属妙哉。
我喜欢汪老是因为我觉着这个老头很有趣、洒脱、随性,却又贪恋于世间万物。快意,也更通透。
这个可爱的老头贪吃,贪喝,贪看,贪玩儿,贪恋人世间的酸甜苦咸。但他绝无架子,也不摆派头。偶尔现出的小骄傲、小得瑟, 带着点“我有你没有”的孩子气。关于这个可爱的老头还有另一个称呼“老饕”。
“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梁文道说他:“像一碗白粥,熬得更好。”
1997年5月16日,汪老离世。
作别前,他想喝口茶水,便和医生“撒娇”:“皇恩浩荡,赏我一口喝吧。”
医生点头应允,他便唤来小女儿,“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只可惜,龙井尚未端来,斯人已逝。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走了。
End
策划 | 大学生通讯社
文字 | 郑凯悦
主播 | 王晨坤
编辑&剪辑 | 刘美麟 佟羿鑫
责编 | 马洪涛 孙广旭
欢迎关注 @辽宁科技大学
投稿邮箱:lnkjdxdxstx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