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大赛·走向成长 | 线上教学新体验,辽科大教师有收获!

辽宁科技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走过大赛·走向成长 | 线上教学新体验,辽科大教师有收获!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

原有的教学计划

辽科大教师化身“网络主播”

于艰难时期坚守职业本色

线上教学大赛应势而生

历时近两个月,圆满落幕

心里有爱,肩上有责

走过此次教学大赛

辽科大教师收获满满

线上教学更有经验

视野也更加广阔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赛中汲取成长的能量

辽宁科技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 赵传尊

初赛的准备阶段是积累经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务处推送的各类线上教学的学习视频和专家讲座,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使我更加系统地认识了在线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更加细致。

在最初的“线上+直播”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质量反馈机制,增加了教学反馈环节和互动环节,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在不断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了解到在电脑另一端的老师要教授什么,而屏幕这端的自己应该学会什么。鼓励学生们独立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重新梳理了课程的内容,调整教学环节,在每次课前推送本次课程导程及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及重难点,是我课前必做的功课。

通过反复观看专家讲座,对照自己教学视频、整理学情资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计划,分析每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修改教案,是我每次课后必做的功课。这些工作的积累也对准备参赛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决赛过程是压力最大的阶段,也是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阶段。通过学校安排的赛前培训明确了参赛目标:以教学理念为主线,教学目标为基点,信息化手段为辅助,突出重难点是参赛的教学设计方向。通过线上大赛决赛群中参赛老师们相互交流心得,我获得了很多指导和经验,包括教学的设计重点、视频的制作,软件的选用等,完全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友般的支持。另外还有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鼓励,给出修改意见,完善设计内容。同时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助力,承担了孩子们的托管工作。这一切使我变压力为动力,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完成了资料总结、学情分析、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参赛内容,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感谢本次大赛,使我发掘潜力不断成长,激励自己在教学方向的进步。感谢大赛专家评审给出的专业细致的点评,得到了肯定和教学发展的方向,同时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将继续积累教学经验,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拨开云雾见青天

辽宁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书菲

在学院的推荐下,有幸和全校线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切磋,虽然紧张,但也始终是轻松的心态,这种心态仅仅持续到看见学校大赛评比办法的那一刻:教学设计、数据支撑、说课视频……整整五项需要上传的资料,别说准备了,连这五项内容代表什么意思我都不是很清楚,但是随着整个备赛过程的推进,通过对自身教学的不断总结和提炼,自己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的欠缺开始逐渐浮出水面,真实而残酷地显露在眼前,懵懂的我,借着赛事之风,鼓起迎难而上的勇气,在短短一个月的参赛时间里,通过对教学理论的系统梳理,对教学实践的重新设计,不仅加深了对教学的认知,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收获了教学能力的飞速提升。

学校对于在线教学的极度重视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线上开课的第一天,校领导班子就集体莅临了我的直播课堂。下课后,学生私信我:“老师你咋不提前通知一声呢,我们都不知道该说点啥!”我只能回以一个捂着脸啼笑皆非的表情,因为我也是既惊喜又意外。但是,当亲眼目睹大赛官网发布的评委阵容时,我不由得再次感慨学校为了给老师们提供真枪实弹的竞技平台、为了帮助教师们得到实质性的教学能力提升,真是做足了准备。更为意外的是,赛后我收到了评委一对一的教学指导意见,最长的一段点评足有400字,中肯的建议,交流性的话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一句冠冕堂皇的话。我内心窃喜,这次比赛真的赚到了,对于个人能力的成长而言,这些资深教学专家的建议和意见远比获奖的意义更大。

收获的同时,我也有许多感动。线上教学,加深了我跟学生的交流互动。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线上教学不仅没有阻碍师生间的交流,反而让教与学的互动借助网络平台变得频繁了。以网络为媒介,是适应年轻人心理和习惯的交流形式。当网络成为唯一渠道后,师生间好像打破了那层羞涩的窗纸,交流频率和交流范围扩大了,从作业内容的意见交换到作业外的生活,距离远了,心更近了。

那是不是线上教学这场革命,意味着教学形式的彻底突破呢?教学进行至第八周的时候,我请我的学生谈了对线上教学的感受,学生一方面表示习惯和接受了线上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坦言教学效果不如线下教学,同时表示渴望回到学校,渴望坐进教室。

无论我们的线上教学设计的多么精美,无论软件的开发多么与时俱进,它都不能替代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眼神的交流。疫情的到来使我们每个人都经受了一次教学革命风暴的洗礼,经冬复立春,明媚的春天早已到来,前方是一个多彩的夏天。我们终有一天重回课堂,相信那一刻取长补短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会成为教学的主流,发挥传统教学、板书教学的优势,融合线上教学的长处,将更为优质、更为高效、更适合时下年轻大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形式呈现给大家。

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

辽宁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金美辰

2020年的线上教学大赛圆满结束了。这场大赛是全校教师交流与切磋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从初赛的全员参与,各具特色,到入围决赛后的精心准备,我深深体会到了为师的不易,也更坚定了我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和信心。

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线上教学成为了“应急之举”。虽然我较早地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于教学理念并不陌生,但是面对完全的线上教学,网络直播,我也是惴惴不安。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教学平台与软件。同时,也认真参加了教务处组织的各种培训,在学习、交流与探索中,我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的学生的线上教学方式,并且在教学沙龙中毫无保留地与全校教师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备赛的过程真是异常艰辛,我们外语学院的课时量很大,我每天除了正常上课,还要陪孩子完成各种作业,只有在晚上8点半以后才能抽出时间准备比赛。几乎每天都要到12点以后睡觉,对于不擅长熬夜的我来说,体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可以说是身心疲惫。但是,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那就是为师的责任和为集体争光的信念。我也想得到各位专家评委的意见与建议,以改进教学。

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探索与思考,让“业”更精,让“爱”更足,让“汗水”更晶莹,让“花朵”更鲜艳!

突破“比赛”堡垒,众人拾柴火焰高

辽宁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陈曦

如果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我们这些站惯了三尺讲台的老师们“被迫”成为了网络“主播”,使我从线上教学“小白”进化成“实践者”,那么“线上教学大赛”则是我不断成长进步的助推器,为我开启了线上教学的新视野和新方向。

回顾从初赛到决赛的整个过程,真是“痛并快乐着”!虽说这是比赛的舞台,但更像是学习交流的“盛会”,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全方位无死角地自我提升,使我看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首先,比赛提交的各种文字材料和视频资源,我都是从零开始做起。在有限的时间内,我要挖空心思去设计,去打磨。我既是编剧、导演,也是演员和后期制作。一个短短5分钟视频,不知道录了多少遍,完善了多少个版本。即使在交完答卷之后,再看视频,也会看到许多的不足。这使我真正体会到:如果想上好一堂课,设计好一门课,虽然不易,但只要用心,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其次,虽然准备过程很辛苦,但我知道我并不孤单,还有许多伙伴和我一起并肩作战!比赛期间,在夜半时分,交流群内还会有大家如火如荼的相互交流的声音。无论什么问题,小到一个软件的使用,大到内容的设定,只要你问,都会有同伴或者教务处老师给我们解答和帮忙,让我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最后,我之所以能快速成长和进步,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因为学校教务处邀请的各位“大咖”级别的老师和我们分享经验,使我少走弯路,扬长避短,取其精华,设计出适合自己授课内容的线上教学之路。

线上大赛的受益者

辽宁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朱珮珣

一场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我也加入到线上教学的队伍中来,在参加了各种培训后,我利用学习通+QQ群的教学工具能够完成线上教学工作了,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就在此时,我有机会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线上教学大赛。

大赛要求我们提交5分钟说课视频、10分钟知识点课程视频、教学设计和线上教学支撑数据,在准备作品的过程中,我逐步捋清了线上教学的完整思路,发现了线上教学的优势,在参加了两场赛前培训——周付安教授主讲的《有效的参与和互动:在线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之道》和于歆杰教授主讲的《全新在线场景下的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我更是深受启发,比如,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借鉴了周付安教授提出的“发、练、结”的设计思路,对所授课程从课前—课上—课下进行了系统的教学设计,并且在准备作品过程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我的线上课堂教学活跃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再比如,受于歆杰教授关于课程思政实施经验的启发,我认识到理科课程同样可以进行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准备教学支撑数据,激发了我未来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兴趣,在教学平台上进行的教学互动可以全部被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在整个参赛过程中,我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满满,教学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不仅学会了诸多用于线上教学的软件使用,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发现了自己的短板和差距,学会了很多教学手段,提高了建课、教学设计的水平,充分意识到线上教学对未来教学的重要意义,有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学的趋势。这次参赛为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此,对学院和学校给与我参赛的机会表示感谢。祝愿学校教学成果硕果累累!

携手在线教学,共筑教改未来

辽宁科技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韩百岁

一路走来,有不知所措的焦虑也有摸爬滚打的收获,有手忙脚乱的盲从也有拨云见日的喜悦,有无从下手的茫然也有豁然开朗的惊喜。总之,经历此次大赛,充分感受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欣喜,也实现了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目标。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教学的“主战场”由教室转为线上,而线上线下教学间最大的区别也体现于此,即开展教学的空间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熟悉如何灵活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及平台,特别是疫情来的让人毫无防备,从零开始录制微课等方式不但加重教师的工作量,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这也让我在预赛时候绞尽脑汁。

还好,学校未雨绸缪,新学期伊始便邀请校内外知名线上教学专家开展了各项赛前培训,精挑细选推送各类相关优质资料,为线上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认真研读线上教学经典案例,全程参加线上教学培训及教学沙龙,懵懵懂懂地开始了初赛作品的筹备。期间,集中解决了选用什么样的模式开展线上教学、选用哪个平台更为合适等一系列棘手问题。本以为万事俱备只欠决赛的“东风”,但又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接踵而至。

线上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能随时观察学生学习状态、无法有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如何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在线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与其他优秀教师的交流、集中学习专家典型案例等形式,经过一番彻夜难眠的学习和总结,最终设计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在线教学模式,即结合线上自主预习(智慧树在线课程)、线上直播课(腾讯极速课堂)、线上答疑讨论(QQ群)为一体的在线教学。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加大课程中与学生互动的频次,改进与学生互动方式,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效率,最终实现等效于乃至超出传统教学的在线教学。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经过决赛的历练和实践,发现精心设计的在线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决赛后专家评委反馈的建议,可谓醍醐灌顶、一语中的。这也为今后在线教学和学生返校后的混合式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明确指导方向。

总之,此次大赛的历练不仅让我掌握了灵活使用现代信息化工具的方法去实现有效的线上教学,同时也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完善和优化。大赛虽然已落下帷幕,但作为一名青年一线教师,我将继续同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师一起扛起“教学革命”的大旗,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践行而不断探索、奋勇向前。

策划 | 大学生通讯社

素材来源| 辽科大教务处

编辑 | 赵一玮

责编 | 马洪涛 孙广旭

欢迎关注 @辽宁科技大学

投稿邮箱:lnkjdxdxstxs@126.com

辽宁科技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辽宁科技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辽宁科技大学-走过大赛·走向成长 | 线上教学新体验,辽科大教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