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
科目要求趣话
这期向大家科普一个对填报志愿非常有用的招生术语——科目要求。在新高考话语体系中,科目要求专指招生院校不同专业基于自身办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填报志愿考生必须在政、史、地、物、化、生等选考科目中报考过哪些科目的刚性规定。
科目要求在新高考改革的发展中愈加凸显重要性,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多年以前分文理科招生的时候,其实也讲科目要求。就上海以前“3+1”的高考招生模式而言,除了人人必考的语数外三科外,考生还要在政、史、地、物、化、生六科中选考某一科。招生院校的一部分专业对上海考生提出必须具有政或史或地中一科成绩的要求,另一部分专业提出必须具有物或化或生中一科成绩的要求,报考前者的被称之为文科生,报考后者的被称之为理科生。因为当时的科目要求只有两种,在“文科”“理科”概念笼盖之下,“科目要求”一词并不太受关注。
到了新高考改革年代,由于允许考生在六科中任意组合选考三科,使得传统的文理科分类难以为继,高校不同专业不得不个性化地对报考考生提出要求,促使“科目要求”概念从幕后走到台前。
根据2014年最早的新高考改革文件规定,高校的任何一个招生专业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一科或者两科或者三科或者不限要求。凡是提出两到三科要求的,科目之间体现为“或”的关系,考生三科选考中有一科相符就具备报考资格。这一规定,使得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面非常宽,无论选考哪三科,都能符合很多高校很多专业的报考资格。但也正因为“或”的要求太宽,导致了一些学生“避重就轻”造成物理等比较难学而高校很多专业又必须的基础学科选考人数逐年减少。
教育部和各省市、各高校着眼未来,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研究出台了新版科目要求,对全国所有招生专业都提出指导性意见,在原先全部为“或”的关系基础上,规定有的专业选择两到三科要求时,科目之间关系必须为“和”。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必须拿着自己选考的三科,去和拟选专业的科目要求比对,涉及两到三科要求的要看清楚是“或”还是“和”的关系,完全对得上才具有报考资格。
考生学习闲暇之时不妨权当作一道有趣的数学题,算一算在新版科目要求中,理论上会有多少种情况。
1.在六科中提出一科要求的非常简单,有6种情况,分别是“政、史、地、物、化、生”。
2.在六科中提出两科要求的,因为存在“或”与“和”两种关系,所以应该有15×2=30种情况,即“政或史”、“物和化”等等。
3.在六科中提出三科要求的,就非常复杂了。如果只考虑三科之间均为“或”,或者均为“和”的关系,那么应当有20×2=40种情况,即“政或地或化”、“史和物和生”等等。但如果进一步发散思考,考虑三科之间可能为某两科是“或”的关系,而与另外一科又是“和”的关系等等组合,那么应当有160种之多的情况。
4.最后,再加上1种相当于在六科中不提科目要求的“不限”情况。总结起来,这道数学题在最复杂情况下的公式表达应当为——
这当然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最大计算值,现实中绝不可能发生。在2017年至2019年实践中,理论上的42种科目要求主要呈现的不过区区几种而已。从已知信息分析,考生们将来最有可能面临的科目要求主要是一科要求中的“物”,两科要求中的“物或化”,“物和化”三科要求中的“物或化或生”以及“不限”等数种“不限”,“物或化或生”等宽泛的科目要求在实际招生中计划占比仍将较高,任何一种选考组合的考生都不用担心没有足够志愿可以填报。
内容来源:本文首发于《上海中学生报高招周刊》
责任编辑:陈 浩
大海大本科生招生
ID:DLOUZS扫描下方二维码或
在微信“查找公众号”搜索“DLOUZS”添加关注即可